潘基文的五年

2011-06-19 04:43:48 来源:长江商报

 

2010年11月1日,潘基文接受了南京大学授予他的名誉博士学位。

本报讯 他坚持能办成事的“幕后效应”

他为推动改革公开批评联合国

他因沉默温和的作风饱受批评

 

联合国安理会本月轮值主席、加蓬常驻联合国代表梅索内17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说,安理会15个理事国当天以鼓掌方式一致通过决定,向联合国大会推荐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自2012年1月1日起连任秘书长职务5年。

正在巴西访问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通过其发言人发表声明,对联合国安理会推荐其连任秘书长一职表示感谢。

潘基文在声明中说:“安理会一致通过决定,向联合国大会推荐我连任秘书长一职,我对此深感荣幸。”他说,作为秘书长为联合国服务是巨大殊荣,感谢安理会的信任和支持。

潘基文说,在担任秘书长的四年半时间中,他和联合国各会员国以及安理会密切合作,在和平、安全与发展以及人权等重大国际问题上取得了进展。他对此感到骄傲,但同时也意识到未来要面临的巨大挑战。

潘基文表示,在21世纪,联合国应该以一种不同的、更深入的方式运作,他将继续秉持《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和会员国继续合作。

刚于6月13日满67周岁的潘基文来自韩国,他从2007年1月1日开始担任联合国秘书长,本届任期将于今年12月31日结束。他是联合国历史上第八位秘书长,也是继缅甸的吴丹之后第二位来自亚洲国家的联合国秘书长。

安理会对潘基文的推荐还需得到联合国大会的正式批准。据悉,联合国大会将于近期对这项提名进行投票表决。

联合国秘书长任期为5年,期满时可连任5年。本月6日,潘基文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正式宣布谋求连任。他是目前唯一一位正式宣布竞选下届联合国秘书长的候选人。

据新华社

◆链接

联合国秘书长,其全称应该是联合国秘书处秘书长。它的职责在联合国宪章中有明确规定,即负责秘书处的工作,将其认为可能威胁国家和平和安全的任何事项提请安理会关注,并执行安理会、联合国大会和其它(联合国)主要机构托付的“其它职务”。在世界各国面前,联合国秘书长往往被看作是联合国的象征。因此,秘书长常常利用自己的这一身份对各种国际争端进行调停,担任的其实就是协调的功能和角色。

■挪威驻联合国副代表批评他“缺乏魅力,没有主见”。

■也门总统萨利赫忍不住问:“你怎么老打电话给我?”

■美国前驻联合国大使评价:“他是个管理者,而不是激进分子。”

■他自道:“我是出了名的隐形人。”

■他的皮夹子里放着一张已磨损的纸片,上面写着“三十而立,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的汉字。

声音

无论未来怎样变化,联合国唯一不变的是保持团结,我将秉持自己协调者和架桥者的角色。如果成功连任,我将全力推进为消除世界贫困问题而计划在2015年之前实现的“千年发展目标(MDG)”,并将继续对联合国事务局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潘基文在谋求连任的新闻会上呼吁

“潘基文先生作为来自亚洲地区的联合国秘书长,对推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大的作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潘基文先生决定竞选连任下一届秘书长,中国对他的工作予以充分的肯定,我们也支持他,也欢迎他做出这个决定,支持他竞选连任下一届联合国秘书长。我们希望并且相信他能够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大使

◆人物

静默的秘书长也会咆哮

6月6日上午,潘基文宣布将参与竞选连任,中美等多国随后表示支持。在公开场合,他带着亚洲人特有的谦虚和低调,这甚至让很多人认为他缺乏领袖魅力和主见。然而私下里,他却通过电话和秘密会谈来追求好的结果。在他看来,联合国需要的不是一个能言善道的政客,而是能办成实事的外交官。

不少人都觉得,潘基文在过去4年多时间里实在太沉默了。在公开场合,人们常看到他脸上那副典型的东方笑容,却很难指望这位现任联合国秘书长说出什么刺激话来。

以至于,在担任联合国秘书长两年后,一项调查发现,81%的美国人要么对他没什么看法,要么根本没听说过他是谁。

连他一些下属也感到沮丧,身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公开声明有时根本引不起注意。“无论他做什么,就是无法激起强烈反响。”

“潘基文缺乏魅力,没有主见。”在提交给本国的一份报告里,挪威驻联合国代表毫不客气地批评道。

“我是出了名的隐形人”

“我是出了名的隐形人。在公开场合我不是一个言辞激烈的人。”

当这名67岁的韩国男人宣布谋求连任时,许多国家出面表达支持。不过,法新社记者注意到,直到今年初,他还被一些联合国大使批评缺乏领袖魅力。

刚上任时就被质疑

这种批评从他2007年刚上任时就开始了。和他那位能说会道的前任安南相比,他的领导力一度受到质疑。人们觉得,与安南相比,这个沉默寡言的人“实在没有存在感”。一次,美国《华盛顿邮报》的文章甚至措辞强烈地指责说,“潘基文经常对独裁者的残忍行为保持缄默。”

这让人很难想象,上世纪60年代在首尔国立大学读书时,潘基文曾高呼着“自由”的口号上街游行。当时,为了反抗韩国的独裁者朴正熙,他一度被投入监狱,“手脚也被士兵们捆绑着”。

经过几十年历练,当年的激进少年如今已成为3个孩子的父亲,以及助手眼里“静默外交的大师”。有时候,他自己也颇感矛盾地表示:“我是出了名的隐形人。”同一次采访中,他又告诉记者:“在公开场合我不是一个言辞激烈的人。”

这导致一些人权观察家批评他对某些人权问题缄口不言。人权观察组织联合国事务负责人波罗皮恩就说,他的第一任期“令人失望”。

“潘基文会见了缅甸最高军人统治者丹瑞大将、被指责在内战中无故伤及平民的斯里兰卡总统拉贾帕克萨等人,但却没有取得显著成果,”批评者说道,“最终只是降低联合国秘书长的威信。”

3次打电话给也门总统

不过,面对这些批评,这名从负责礼宾事务的低级官员一步步爬上高位的老人坚信:联合国秘书长需要的不是擅长使用华丽词藻的“政客”,而是能真正办成事的“外交官”。

事实上,在私下里,这个“沉默”的联合国秘书长,有时却会因为罗嗦和过于直接而让人厌烦。用他自己的话说,“在所有这些非常棘手的领导人方面,我敢说我比任何前任都要更加直言不讳。”

前些日子,他给也门总统萨利赫打了3次电话,指责萨利赫“武力镇压”,并苦口婆心地敦促也门施行改革。在这场据说谈话气氛相当火爆的通话最后,忍无可忍的也门总统忍不住质问道:“你怎么老打电话给我?”

6月9日这天,他又“非常想与阿萨德说说话”。在位于纽约联合国大厦38层那间办公室里,他一次次拨通叙利亚总统的电话。但据联合国发言人透露,对方的回答是,“总统不方便”以及“总统仍然不方便”。

今年年初,他跟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通了个长达40分钟的电话,试图说服对方放弃武力镇压,实施改革。2007年3月,他在电话里因达尔富尔的人权灾难而强烈指责苏丹总统巴希尔。他的一名助手回忆说,他“透过墙壁听到了咆哮声”。

风格温和的工作狂

“在亚洲,谦虚是一种美德,不过谦虚是在行为上,而不是在远见和目标上。”

“我一直坚守一个原则,那就是要区分什么时候应该发出声音,什么时候该默默在幕后处理。”偶尔,这名饱受批评的老外交官也会这样为自己辩解。

“沉默”外交取得成绩

他的皮夹子里放着一张已磨损的纸片,上面写着“三十而立,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的汉字。“我坚信接触,坚信对话胜于对峙。有时,这种外交活动是公开的;有时则是在幕后进行的,因为幕后外交取得成功的几率往往最大。”在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里,他写道。

根据这个原则,他选择对民主主义、女性权益等“普遍价值观”,以及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发出强烈声音,但对具有利害关系的地区纷争“应坚守正直的中间立场”。

为了防止战争,增进人权,解决核不扩散等难题,唯一的途径就是外交。他坚信:“所有纠纷都应通过外交手段和平解决。”

他通过“沉默”外交取得的成绩,包括在2007年向苏丹总统施加压力,促成联合国维和部队驻扎达尔富尔,以及2008年说服缅甸军方,挽救50万名受飓风影响的灾民。在推动人们对气候问题关注上,他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早在接受任命的致辞中,他就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在亚洲,谦虚是一种美德,不过谦虚是在行为上,而不是在远见和目标上。”

步行上班开创先例

在韩国一座被战争摧毁的小村里长大、“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贫穷少年”主政联合国之后,带来了许多不为西方人熟悉的风格。比如,上班第一天那个寒冷的冬天早晨,他没有坐车,步行走到了联合国大厦,开了联合国历史上的先例。

关于潘基文的经历,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是,18岁那年,他在高中的一场英语竞赛中获胜,并获得机会到美国白宫参观,与美国总统肯尼迪握了手。据说,他从那天起便发誓要成为一名外交官,并为此付出刻苦努力。熟悉他的人回忆,在韩国担任低级官员时,他对遇见的每一位部长都点头微笑,并因此累得够呛。

另一名韩国的大学教授则回忆起他努力学习英语的场景。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这名教授乘火车去外地,偶然间发现旁边有个人戴着耳机,紧闭着眼睛,嘴里还在嘟囔着什么。

他把这种刻苦和温和的风格带到了联合国总部的办公室里。每天,这个头发花白的工作狂会提前两个小时到达办公室,并且总要带一摞文件回家加班。以至于联合国发言人马丁·内瑟基每天得在凌晨4点30分起床,为他准备新闻摘要。

我不是什么长,

我是秘书

“我不是什么长,我是秘书,因为毕竟只有安全理事会团结一致,秘书长才有力量。”

就连那些批评他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勤恳,以及低调而高效的处理能力。

他的第一届任期并非一帆风顺。自上任伊始,潘基文就举起改革旗帜,向官僚主义和低效率的联合国组织开刀。尽管遭到一些人员公开反对,韩国《朝鲜日报》6月7日报道说,潘基文并没有停止改革的步伐。

为了推动改革,他甚至少有地公开抨击联合国“在基本毫无意义的事情上浪费了难以置信的大量时间”。

在公开批评美国欠联合国8亿多美元的会费不还并引起轩然大波之后,他连忙专门为此事道歉。这一举动又被人们拿来和他的前任安南对比。安南以与美国唱反调而著称,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时,他谴责这是“非法行为”,并赢得不少喝彩。

与他相比,潘基文表现得温和甚至懦弱。但在他道歉后不久,美国便缴纳了亏欠的维和款项,众议院也投票通过支付剩余欠款的决议。

“他是个管理者,而不是激进分子。”一名前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评价说。

关于这位亚洲籍联合国秘书长的个人魅力,批评声从来没有停止过。私下里,就连他并不标准的英语也成为一些人的话柄。安理会某个成员国的驻联合国大使对他的评价是:潘基文的英文水平“无助于提升其形象”。

潘基文对此倒好像并不介意。他曾经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我自己也曾戏言,我不是什么长,我是秘书,因为毕竟只有安全理事会团结一致,秘书长才有力量。”

据青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