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下的中国
本报讯 在中国庞大的高铁建设计划中,京沪高铁是一个标志性工程。京沪高铁从开建伊始至今就一直吸引着大众目光,引发出诸多话题,中国高铁制造企业负责人,铁道部“高铁办”原副主任,以及国内多位高铁技术和运输经济专家,“组团”回答了大众所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
总
高铁安全如何保障?
问:高铁安全主要包括车辆结构安全,车内防火安全,车辆运行控制安全,线路基础、轨道安全等几大方面。车辆结构安全怎么保证?
常振臣(北车集团长春轨道客车公司副总工程师、高铁网络控制系统专家):车辆结构安全的核心在“转向架”上。这是连接火车车厢和铁轨的结构。转向架上的轴承如果温度过高,导致“抱死”,就会出现车毁人亡的惨剧。
我们在车轮轴承、电机轴承、齿轮箱轴承上都有温度传感器,一旦超温,车辆控制系统就自动限速。
牛得田(北车集团长春轨道客车公司总工程师):针对CRH380B(京沪高铁将运行CRH380A和CRH380B列车)转向架,我们已经做了9种部件失效情况下的运行监测。比如让转向架弹簧断了,火车在300公里时速下依旧可以安全停车。
问:高铁速度那么快,如何避免追尾或者撞车?
常振臣:CRH380B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TCN系统)符合欧洲标准,该系统与车身恒速控制系统配合,可以保证车辆不会有追尾发生,而且能达到极高的正点率。
车上监测系统可适时监测轨道线路情况。一旦轨道被人为破坏或者被泥石流冲毁,轨道会断电,列车上能提前监测到,并停车避让。CRH380B车上还装了设备,可监测车体横向振动加速度,预防脱轨。
问:CRH380A脱轨系数小于0.13,远低于0.8的国标。怎么看这个数据?
臧其吉(铁道部铁科院研究员、高铁轮对专家):脱轨系数是从静态力学推导出来的参数,适用低速火车。对高速火车,不一定适用。京沪高铁有几次安全实验发现,速度越高,脱轨系数越小。这说明超过一定速度,列车脱轨系数不足以衡量高铁安全性。
问:京沪高铁设计时速380公里,降到300公里行驶,降速后安全吗?
何祚庥(中国科学院院士):每小时300公里,是发达国家进行了大量安全研究后得到的结论,目前京沪高铁降到这个标准,就是安全的。
高铁速度多少合理?
问:对于高铁降速,不少网友认为是“大马拉小车”。速度多少才是合理的?
臧其吉(铁道部铁科院研究员、高铁轮对专家):高铁功率和速度呈三次方关系。从350公里降到300公里,能耗减少约60%。高铁降速有利于缓解亏本压力。
周翊民(铁道部原副总工程师、“高铁办”副主任):降速后轨道和动车组损耗都会减少,零部件使用周期变长,养护和维修费用大大降低,这也能节省大量成本。
刘长青(北车集团长春轨道客车公司铁路客车开发部书记):比如车轮,以300公里时速运行,跑完两万到三万公里大约磨损一毫米,六到八个月更换一次轮对。如果以380公里时速运行,约一万公里要磨损两三毫米,平均三个月要更换。
问:抛开安全因素,我们应该选择多高的速度比较适合?
周翊民:交通工具的速度应该寻求一个合理的经济速度,使得市场需求、运营成本与乘客的承受能力达到最合理的协调。发达国家高铁技术已很成熟,实际运行并不追求越快越好。
董焰(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原所长):时速250公里到300公里,是高铁比较合理的经济速度。
杨浩(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高铁速度要综合考量经济速度和技术速度。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是,跑270公里到310公里是比较合理的经济速度。
高铁运营会否亏本?
问:此前有专家计算,高铁不算损耗,仅运营成本和贷款利息每年要96亿,每天要2630万收入才能偿还贷款。票价太低高铁会亏吗?
周翊民(铁道部原副总工程师、“高铁办”副主任):这个不用担心,高铁亏不了的。这么多年铁道部基本上没有亏损,而且还小有盈利。京沪高铁只要确定合理票价,吸引充足客源,将来发展状况,我很乐观。
杨浩(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高铁初期都是亏损的。高铁要成网络,运量才能起来,高铁市场需要时间培育,这需要一个过程。
没有必要担心亏损,高铁是国家层面的战略项目,不是单铁道部的事情。如果亏损,国家将来怎么补偿,也会有办法的。
董焰(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原所长):从目前已经开通的武广线看,客源不错。武广高铁开行动车对数从开通时的28对增加到目前的80对以上,超过一倍多,说明客源有保证。
问:票价关乎民众承受能力,影响到客源数量和整个高铁经营,怎么看浮动票价改革?
杨浩:铁路票价浮动是一项很好的改革,但还应该继续推广。中国铁路还没有真正市场化,应该在市场化改革上继续推进,要政企分开。我希望等高铁网基本形成后,铁路政企分开也能推行开。
董焰:浮动票价是一种尊重市场经济的行为。铁道部要坚持这个方向,进一步推动政企分开。
高铁发展会减速吗?
问:中国高铁发展会减速吗?这些年高铁发展过火了吗?
王梦恕(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不会减速,中国高铁也不过火。“十二五”规划重新公布,就是要赶快形成以北京为中心到各个省会八小时路网,铁路要成网、成规模才有效益。
董焰(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原所长):我们发改委前阵子讲过,适当调整一下节奏,不要过快,整体规模还以2008年调整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为准。节奏调整之后,可以在建设标准和条件上准备更充分些。
高柏(美国杜克大学社会学教授):在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政府把本来要到2020年才实现的高铁发展规划提前了好几年,这是特殊环境下的特殊政策,将来不可能再有这几年的速度。
发展过火与否取决于参照系是什么。与其他国家比,中国高铁发展速度的确很快,其他国家慢的主要原因是经费,中国有他们无法比拟的流动性过剩。在历史上很多国家都有一段特别有钱的时期,这个时期如何花钱对民族智慧是一个考验。二战之后,美国有了钱,花在了军事上,欧洲人有了钱就建福利国家,而日本人有了钱就全世界买房产。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他们这种花钱法导致的结果已经很清楚了。反观中国,有了钱以后,在海外大笔收购能源资源,在国内大力建设基础设施,这仍然是在为明天的生产做准备。
李红昌(北京交通大学运输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肯定会有重大战略和发展方向上的调整。有一些超前是可以理解的,但也不能过度超前。
高铁能否“走出去”?
问:我们的技术基础是买来的,并被限定只能在国内使用,如何突破“走出去”的专利壁垒?
臧其吉(铁道部铁科院研究员、高铁轮对专家):中国购买技术时合同已经明确限定,这些技术只限于在中国国内生产动车。现在德国、日本的高铁巨头为了从中国赚钱,并不站出来反对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宣传。但是将来一旦出口,他们就会出来反对的。
如果要走出去,也只能通过国际合作,与西门子等公司分享国际订单,才有可能避开专利壁垒。
刘长青(北车集团长春轨道客车公司铁路客车开发部书记):中国现在已经具备和西门子同台竞技的水平,目前我们在沙特、俄罗斯、巴西的一些项目,都是在和西门子、阿尔斯通、庞巴迪这些国际巨头同台竞争。
我们自己也在开展自主创新,为出口做准备。比如在设计CRH380BL车时,为摆脱国外知识产权的束缚,我们重新设计了几十个头形,中国自主做了风阻实验,最后选了五个头形。
综合新华社、新京报、南方周末
“巨龙号”
内燃机车
制造时间:
1958年
火车时速:
100公里/小时
“东方红”1型
内燃机车
制造时间:
1964年
设计时速:
120公里/小时
“东风”4型
内燃机车
制造时间:
1974年
设计时速:
120公里/小时
“东风”11型
准高速
内燃机车
制造时间:
1992年
设计时速:
170公里/小时
“神州号”
内燃动车组
制造时间:
2000年
设计时速:
180公里/小时
最高时速:
210公里/小时
“先锋号”
电动车组
制造时间:
2001年
设计时速:
250公里/小时
“中华之星”
电动车组
制造时间:
2002年
设计时速:
270公里/小时
最高时速:
321.5公里/小时
“和谐号”CRH1型
电动车组
制造时间:
2006年
设计时速:
250公里/小时
“和谐号”CRH3型
电动车组
制造时间:
2008年
设计时速:
350公里/小时
过去三十年,不计其数的中国人在铁路上迁移:求学、打工、经营生活。
对火车的记忆,是许多中国人认识故土以外世界的开始。
三十年后,高铁时代的到来,让这种记忆越来越难以复制。
正在慢慢消失的过去,是我们曾经的生活和憧憬。
奔驰在京沪高速上的“和谐号”CRH380A型电动车组,制造于2010年,设计时速为380公里/小时。曾创下486.1公里/ 小时的中国铁路第一速,再次刷新目前世界运营铁路试验的最高速。CFP图
500万吨
京沪高铁平均每天要消耗1万吨钢筋、3.5万吨水泥、11万立方米混凝土,整个京沪高铁钢材的用量大概是500万吨。
217亿元
如果仅按运营成本和偿还利息计算,京沪高铁每年也至少需要96亿的花费,如果完全补偿设备折旧费用,京沪高铁年收入需217亿。
90%
预计到2020年中国高铁网将连接所有省会城市和5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
7000亿元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铁路建设投资额将保持在每年7000亿元左右,共计约3.5万亿元。
16448公里
在“十二五”期间,将建成16448公里高铁、高铁平均每公里造价1.14亿元计算,高铁的总投资约为1.875万亿元。
1.98万亿
2011年一季度,中国铁路总资产约3.41万亿,总负债约1.98万亿,资产负债率约为58%。
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