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会商业面孔浮现

2011-07-10 01:34:11 来源:长江商报

本报讯 一个名叫郭美美的20岁女孩,以豪车、名包等方式炫富,却把中国红十字会和商红会拉进公众的讨伐视野。

中国红十字会下辖的红商会商业化运作模式由此逐渐浮出水面。其十年没有进行社团登记、没有财务审计等事实引起颇多质疑。

截至目前,尽管中国红十字会不断发出声明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北京警方公布的调查结果也显示,郭美美与中国红十字会无直接关联。但依然无法平息民众“愤怒”,与中国红十字会相关的丑闻仍然在网络上流传不休。

中国红十字会迎来了公众最为猛烈的质疑和讨伐。一场空前的信任危机,正在考验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红十字会。

本版稿件据南方都市报、中国经营报

投资“红十字急救箱”

红十字会抽30%管理费

在中国红十字总会(下称“红会”)的官方网站上,有一个醒目的带有红十字标志的链接———健康中国。点击该链接,会来到一个名叫健康中国公共健康宣传促进委员会(下称“健促委”)的官网———健康中国网,网站上有一个“红十字急救箱媒体”项目诚邀合作中。

想投资这个“公信力强大,由中国红十字会发起”、一年收回投资、四年460%回报的“超高利润空间”项目,先交投资额的30%给红会。

记者从健康中国网下载了《关于投资建设“红十字急救箱媒体”的可行性报告》(下称“报告”)。

投资先交红会“管理费”

报告称,主办单位是红十字会,承办单位是健促委,协作机构是各地红十字会。投资方以赞助形式一次性投入专项建设资金,“红会为该笔款项开具捐赠发票,投资方可抵扣25%企业所得税,并获授相关荣誉”。

而这笔资金红会要先扣除30%“策划、品牌使用和运营管理费”,而后打入指定建设单位,用于“红十字急救箱媒体”的制作安装。记者从此前公开报道中,暂未发现类似要求先交管理费的红会公益项目。

报告称,“红十字急救箱媒体”所有权归红十字会,双方签订5年承包经营协议,投资方负责设备维护及运营,“并承诺捐赠年营业额的30%用于急救箱药品更换、急救人员培训、开展全国性活动等费用(红会亦将为此开具捐赠发票),确保其长期运营。”

一年可实现纯利460万元

报告以北京市为例分析了投入回报:投资方一次性投入400万元,扣除30%的管理费120万元,共有280万元投入“红十字急救箱”的建设。制作费每个5000元,每小区两个,可覆盖280个中高档小区约100万“优质受众”。

按每块每月收入4000元计算,年收入2688万元,扣除营业税后为2451万元扣除30%市场开发费用、5%设备维护费用、10%经营管理费用和向中国红十字会上交30%管理费用后毛利为613万元,再除去所得税,一年可实现纯利460万元。

而后4年内,按460万的纯利润计算,四年总的纯利润为1840万元,可实现460%的投资回报,5年内年均投资收益为92%(捐赠带来的相关税费减免尚未计算在内) 。

下级组织“拉大旗扯虎皮”

在“紧急了解情况”一天后,中国红十字总会前晚发来“红十字急救箱”的情况说明:健康中国中提到的“红十字急救箱”项目尚未启动,也未收到任何捐款,也不再做这个项目。但对健促会与红会关系、该项目是否确为红十字总会主办、30%管理费为何种性质等问题,红会均未回应。

记者再次联系相关负责人未能得到进一步答复。健促委一位相关负责人婉拒采访,称相关信息以健康中国网站表述为准。

此前郭美美事件令红会“博爱小站”项目饱受质疑。其中一个疑问就是:投资方是否会以管理费或捐款形式回报红会。7月4日,红会秘书长王汝鹏接受采访时表示“没有这样的情况”。王汝鹏说:“即便有承办项目公司向红会捐款,也是单纯捐款,和项目无关。”

王汝鹏也承认,红会下级组织存在“拉大旗扯虎皮”的现象,有时甚至红十字总会都不知情就成了主办单位。

红十字会得到什么?

一次性扣除投资额30%(约120万元)策划、品牌使用和运营管理费。

每年接受营业额30%捐赠700万余元——用于急救箱药品更换、急救人员培训、开展全国性活动等费用。

红十字会做了什么?

指定建设单位制作和安装急救药箱,拥有“红十字会急救药箱媒体”所有权。

为投资款项开具捐赠发票,投资方可抵扣25%企业所得税,获授相关荣誉。

为投资方营业额的30%(捐给红十字会用于药箱长期运营)开具捐赠发票 。

“红十字”赚钱术

公益+广告+避税

王鼎、中红博爱、心动中基等公司的浮出水面,为公众勾勒出红十字会的另一副商业化面孔。这些依附于红十字会的公司运营手法如出一辙利用红十字会的公益慈善招牌,获取自己的广告收益。

在北京一些酒店、超市的角落里,常能见到一种“功能三合一”的白色两米高“红十字会宣传募捐箱”。箱子的上半部分是广告显示屏,中间是个“红十字”募捐箱,最下面是电动擦鞋机。

继天略集团、王鼎公司、中谋智国、中红博爱等多家商业系统红十字会关联企业之后,这种箱体的出品和运营维护商心动中基(北京)传媒广告有限公司,最近也成了红十字会风波的一部分。这些风波指向的是中国红十字会的公益慈善事业与商业世界的交集。

借公益之名获广告收益

这些与红十字会合作的公司创造了一种极为相似的商业模式:以红十字分会或直属基金的形式挂靠红会,利用红十字标识和名义,开展商业营利活动;或由一个项目创意发起成立一家公司,拉来社会资金,开展营利活动。虽然这些项目的具体形式不同,却基本以广告模式为主。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红会下属分会及基金会过度涉足商业运作,既违反了红十字标识和知识产权不能被用于商业盈利的基本原则,也为打着公益慈善旗号谋私利的人开辟了打擦边球的空间。

“募捐箱里面钱都塞满了”

20岁的“红十字商业总经理”郭美美在6月20日发布的一条微博,成为这场风波的起点,而眼下,心动中基的总经理张赢方被网民冠以“第二个郭美美”。6月30日,她被指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募捐办公室主任的身份在外办了两家公司心动传媒和中基文化。

中国红十字总会秘书长王汝鹏对记者表示,张赢方是中基(北京)文化传播公司的总经理,2006年红十字总会委托该公司承办“红十字公益广告募捐箱”项目,她是该项目办公室的负责人。公开信息显示,张赢方还是红十字世博温暖基金副主任、红十字传播基金副秘书长、“蒲公英爱心行动”负责人。

工商资料显示,心动中基的前身为中基希望(北京)传媒广告有限公司,2006年底,该公司变更经营范围,加入“销售机器设备”业务项,此应为运作上述公益广告募捐箱项目的开端。

该公司原计划在全国50余座大城市投放3万台募捐箱,建立每天覆盖过亿人次的大型公益传媒网络。但这需要一大笔钱,一位心动中基前员工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家广告公司2008年业务一度高速扩张,曾吸引风险投资机构前来考察谈判投资事宜。

当时,分众传媒的成功使户外广告商的价值凸显,而心动中基的商业模式则更具诱惑力。公益慈善理念在全社会的普及,使其广告曝光率得以保证,尤其在汶川地震之后,“捐款率非常高,募捐箱里面钱都塞满了。”中基前员工回忆说。

发票开“红十字会”抬头

王汝鹏对记者表示,中基公司无权开启募捐箱,募捐箱钥匙及捐款收取全部由公益组织统一管理、全权负责。为了项目能长期持续的发展,三家公益组织均同意,在募捐箱免费向公益组织提供部分广告版面的条件下,其他画面可以用于发布合法的公益或商业广告。

但《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标志使用办法》明确规定,“红十字标志不得用于商标或者商业性广告”。

更重要的是,公益与广告之间的模糊界限可能孕育着潜在的灰色利益输送。心动中基前员工告诉记者,该公司广告销售代表说服客户投放广告的一个条件是,广告款发票可开“红十字会”的抬头。这意味着客户的商业广告支出行为可以取得公益性捐赠支出凭证,根据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企业公益性捐赠支出准予扣除(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既然广告款没有流入红十字会的账户,其实并不应开具公益性捐赠支出发票。

声 音

“一提郭美美就想吐。”

——商红会副会长王树民称已被郭美美事件搅起的风波弄得心力交瘁。

“慈善业有现代的慈善规则,但公务员是吃财政饭的,一分钱也不能收。我们把两者弄到一起,就出来一个很古怪的东西。”

——民政部慈善促进司原司长王振耀。

制图 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