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深深深几许

2011-08-07 01:58:56 来源:长江商报

用于做检测的仪器(截屏图)。CFP图

长江商报消息 故宫有四门,正门为“午门”,后门为“神武门”,东西两侧有东华门和西华门遥相对应。古装剧中,经常看到皇帝对贪官大吼“给朕推出午门斩首”。若问故宫一共有几个门,各叫什么名字?恐怕并非人人都能答得上来。

但在短短几十天内,“失窃门”、“错字门”、“会所门”、“瓷器门”等各种门闹得家喻户晓,惹得宫内外沸沸扬扬,好不热闹,套用郭德纲的一句台词——真是看得“寡人心痛啊”!

故宫公布的瓷盘,被网友指是赝品。

“瓷盘保守价值在两千万人民币”

在经历了“失窃门”、“错字门”、“会所门”之后,一只盘子打碎了故宫博物院持续不久的平静。7月初,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在对一只南宋哥窑青釉葵瓣口盘进行荧光分析时,操作失误将其压碎成6瓣。

7月初打碎葵瓣口盘的测试名为荧光能谱仪(EDXRF)无损测试,其基本原理为,用X射线管产生的原级X射线照射到样品上,所产生的特征X射线(荧光)直接进入Si(Li)探测器,得出被测物的主次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通过与数据库的对比从而对被测物进行断源断代。

此次测试仪器采用美国EDAX公司的EAGLE Ⅲ XXL大样品室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一名古陶瓷测试人员说,这种机器是目前国内对古陶瓷测试使用较多的产品,2007年景德镇陶瓷学院曾购进一台同样机型,花费145万元。

然而,蹊跷的是,这价格不菲的机器并非专为古陶瓷测试设计,因此缺少对价值连城的古陶瓷的保护装置。这种机型X线探头与被测品的最小工作距离是10mm,也就是说,将磁盘放入工作台后,需要上升工作台以达到工作距离之内。

但一名某实验室测试人员介绍,上升多少距离需要测试人员目测之后设定。显然,目测的操作就隐含试验的风险,而此次正是由于操作人员的失误导致工作台上升过多,压碎了瓷盘。

此事最早由网友龙灿公布于网络,其时距事情发生已逾20多天。蹊跷的是,这个国家一级文物的破损事件一直未被上报至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其后该文物破毁的消息经故宫确认。

此间收藏专家马未都估计,类似瓷器保守价值在两千万人民币,如果是故宫馆藏,就更为珍贵。

而这或许不是孤例。8月2日,龙灿再次公布消息称故宫近年发生多起珍贵文物被损毁或被误弃事件,相关情况均未按要求上报主管部门。

8月5日,故宫管理的可能失责再添消息。有媒体从知情者处获悉,故宫博物院曾于1997年拍得并收藏的五件北宋珍贵书札,于2005年被以超过1997年购入价3倍的价格,拍卖易主。但故宫方面对此予以否认。

一系列管理失责的情况确有其事么?真相究竟是什么?记者求证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但其手机一直无人接听。

“故宫是一个封闭自大的事业单位”

“一系列事件背后隐藏着故宫博物院的管理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故宫是一个封闭自大的事业单位,缺乏社会参与、监督及第三方评价机制。”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称。

知名文物鉴定专家赖海建直言,据国际通行的文物检测方式,在正式开展实物检测前,要进行“预检测”,即检测员会先按检测品原样烧制2-3个石膏模型,以石 膏模型作为实验,多次检测记录下数据、步骤等,确认无误后才放上实物检测;采用预检测,可最大限度避免因操作失误及机器故障导致的文物损坏。

而他了解到,故宫检测实验室没有“预检测”这个环节,跟人员培训滞后有直接关系。

并且,测试仪器也有缺陷。故宫文保科技部主任苗建民也公开承认,仪器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台仪器在输入一个数值后,没有再次确认功能。”

赖海建还了解到,这种检测设备国内外均有使用,但蹊跷的是,国内设备缺少安全感应装置,“这装置类似地铁、电梯的安全感应门,只要有物体夹在中间,门就自动弹开。有了这种装置,即便是检测人员输入错误数值,控制仪接近检测物时会自动停止,很好地保护文物不受挤压。”

而具体到故宫,这项测试技术的酝酿却费了很多“心血”。据了解,对瓷盘的测试属于故宫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对宋代官窑瓷器无损分析工作的一部分,这一工作始自2010年,此前,故宫博物院已经测试了7只此种瓷盘。

古陶瓷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这一年正是故宫博物院建院80周年。对宋代官窑的研究被列为研究中心首位任务,其目的是分清院藏宋代官窑瓷器与明清仿官瓷器是否混淆,以及宋代官窑青瓷的类群关系。

在研究中心的成立仪式上,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说,“我们经过了长达2年的筹备,章程修改了多次,搞得相当细。为了确保研究质量,从研究场所、研究设备、文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学术成果的出版与管理等方面都有一套完整的章程和办法”。

“文物的安全是故宫的生命线”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忠培介绍,运用自然科学手段研究陶瓷早就有了。据了解,此前分析瓷器年代主要是进行发掘地和瓷器碎片构成元素对比。而近年来随着荧光分析技术的发展,对瓷器的元素分析实现了不用粉碎压片样品即可进行无损分析。

景德镇陶瓷学院郑乃章曾撰文介绍,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方法很大程度的克服了传统的湿化学分析方法的误差大、制样难,对样品破坏性大等缺点。

从这个意义说,“这次测试应该是一次创新。但测试目的究竟是什么?采取的手段能不能达到这个目的?能不能保证被测试文物的安全?都有讨论的空间。” 张忠培说。

张忠培1987年就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他说,作为一名考古学者,他对文物最开始的理解是四个字:保护、利用,“当时想,如果没有利用,保护它有什么用啊?”

但张上任不到两个月,“两次盗窃一把火,教育了我”,一身冷汗的张忠培此后才提出“文物的安全是故宫的生命线,保护是前提,利用要受保护制约,受保护检验,最后要落实到保护上。”

得知瓷器破碎消息后,曾亲自参与发掘瓷盘出土的原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明史研究专家季士家极为气愤地告诉当地媒体记者:“对文物进行无损分析测试也能把瓷器损坏?我觉得故宫博物院负责检测的人就是门外汉,他的行为就是犯罪。”

季和几位专家一直在关注受损瓷器新闻,发现故宫博物院器物部副主任介绍的这件破损文物名称、来历以及数量时错误重重——“出土的地方位于南京北郊中央门,而非南京南郊的中华门,他们竟然对文物出土的地理位置也搞错了。”

此外,从事古代陶瓷器鉴定和研究工作26年的古陶瓷专家、南京博物院鉴定征集部研究员程晓中还指出,故宫受损的那件瓷器并非属于哥窑,而属于南宋修内司官窑。

故宫拍卖之谜

8月5日,还有媒体报道,著名文物鉴定家裴光辉的日记指出,故宫博物院曾于1997年拍得并收藏了五件一度流失海外的北宋珍贵书札,但该批书札于2005年再次“现身”文物拍卖市场,并以超过1997年购入价3倍的价格,被拍出易主。

对此故宫方的回应是:“故宫从来没收藏过网帖中所称的五件北宋书札。”

“故宫一旦拍卖藏品,是犯天下之大忌。”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张忠培说,“故宫没有拍卖和处理的权利,只有保管的责任。”

张忠培在任时,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为100多万件,2011年初,故宫完成了长达7年的文物清理工作,确定藏品数量为180多万件,“由于文物概念外延拓宽,多出来的80多万件是一些此前没有认定为文物的被增加为文物。”

也正是此轮文物清理结束之后,传出了故宫流出文物残件拍卖的消息。

2011年4月15日,北京保利拍卖行三楼展厅清宫木器杂项专场拍卖会预展,559件残损拍卖品,除去个别大件的佛像和牌匾,大多数是巴掌大的杯子垫、炉灰盖,也有画框、雕花的小木块,甚至一堆干得发皱的羊皮灯笼片儿。就是这堆近似破烂的玩意,被买家拿着显微镜鉴定追捧,到场的多位收藏者听闻,这批残件出自故宫博物院。

一只瓷盘引发的追问

7月4日,紫禁城重重红门内,一只距今800多年的宋代瓷器青釉葵瓣口盘悄然碎了。然而,28天后,那只盘子的破碎声却在紫禁城重重红门外炸响开来,几乎无人不知。就事件的方方面面,故宫方面的说法,并未能让社会公众满意。

追问测试门:

国宝为何还要验明正身?

据了解,此次遭破坏的南宋官窑青灰釉瓷盘,系南京中央门外张家洼小土山南麓上的汪兴祖墓出土文物。据故宫方面介绍,当时汪兴祖墓出土的哥窑的盘子有11件,“其中有两件拨给故宫”。其中一件釉水稍微好的就是现在损坏的这件,定为一级乙等,另外一件在地底下受到腐蚀釉面失光。

我们不禁要问,有名有姓有出生证有档案编号的国宝,已是不争的宝贝,为何还要“验明正身”?

著名收藏家马未都谈及故宫宋瓷被损,扼腕叹息,他说,此件宋瓷碎骨于科学仪器之下,让人扼腕叹息。故宫的宝贝,早就鉴定复鉴定,登记造册,这东西就是宋朝之物难道还有假?更有专家明确质疑,早有各种研究数据供参考,故宫目前要进行如此的新的科研测试是否有必要?

据了解,目前故宫正在对馆藏8273件一级文物进行藏品总目编辑,以备将来完整的电子版供公众检索。一旦有了电子版,一切都公之于世,暗箱操作“狸猫换太子”将不再可能发生,有专家因此质疑:是否有人利用这最后机会“浑水摸鱼”?就在故宫“瓷器门”发生前后,故宫将正在进行的“宋代官窑瓷器展”进行了停展调整,有人怀疑,这项展览与故宫此次宋代哥窑代表作青釉葵瓣口盘被损存在联系。

追问责任门:

怎一个“行政记大过”了得?

8月3日消息称,故宫博物院依据故宫《藏品管理规定》第10章“奖励与惩罚”之第86条有关规定,对造成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损坏的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给予负有领导责任的该部门主要负责人行政警告处分。

一件价值无法估量的一级文物一瞬间说毁就毁了,除了亿万国人的心疼和质疑,没有应该承担责任的人站出来表示歉意和担当,这样的结果正常吗?

对于故宫被损毁文物事件,瓷器专业研究者王明辉在接受采访时说:“这的确令人感到惋惜和愤怒,惋惜的是宋代哥窑的代表作青釉葵瓣口盘,盛载着难以替代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愤怒的是故宫关起门来摔盘子,关起门来找原因的‘关门主义’作风。”

根据《文物保护法》,文物收藏单位工作人员“因不负责任造成文物保护单位珍贵文物损毁或者流失的”,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开除公职或者吊销其从业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么大一起事故,这么一件国宝损坏了,竟然只是由故宫自查自究,“直接责任人被行政记大过,部门负责人被行政警告”。要知道,这是在舆论强烈关注下的问责,如果没有民众的心疼和质疑,是不是如2008年故宫收藏的唯一一件五代董源真迹《潇湘图卷》(一级甲等文物)在展出时被水滴淋湿受损而不了了之呢?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这样两个事实:一个是2003年,一名窃贼在奥地利的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偷走了意大利16世纪著名艺术家本韦努托·切利尼创作的金饰雕塑“盐碟”,几天后该博物馆馆长引咎辞职。另一个是1963年,迁台故宫文物《四库全书荟要》9册被雨水浸湿后发生粘连,“联管处”主任孔德成引咎辞职。

再回看故宫,“盗窃门”、“会所门”、“错字门”以及今天的“瓷器门”,有谁能站出来面对公众承担与权力相应的责任?

追问安全门:

谁来为国宝受损买单?

故宫国宝宋瓷受损,博物馆里藏品安全再次成为关注焦点。人们不得不问:谁来赔付?又有谁能赔付得了?

据了解,目前在我国,无论国家级博物馆还是省级博物馆,其国宝级文物均没有购买保险,藏品不上保险几乎是业内惯例。

2003年2月,美国巴尔的摩和俄亥俄铁路博物馆因突降暴风雪倒塌,收藏品损失过半。由于该馆既购买了建筑物保险,又为部分馆藏物品买了保险,最终,博物馆在这场灾难中损失了2300万美元,得到1300万美元的巨额赔付。

目前我国各级博物馆藏品保险上的空白,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博物馆自身意识尚未跟上,经费不足,杯水车薪的原因之外,也与保险公司因文物的唯一性比较难确定不愿意做这个“生意”有关。

因此,专家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建立有效机制,通过多种渠道为博物馆国宝级藏品穿上“防弹衣”,加上“保险杠”。

本版稿件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