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南极
长江商报消息 100年前的1911年,12月14日,挪威著名极地探险家罗阿德·阿蒙森历尽艰辛,闯过难关,终于成为人类第一个登上南极点的人。
从此,人类的脚步,持续着走近南极无与伦比的美丽。然而,南极不仅仅有美丽,还隐藏着无尽的危险。
100年后的2011年,是人类抵达南极点一百周年,本该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但在12月14日到来前,中国南极科考队“雪鹰”号直升机突然失控坠毁,多少冲淡了些庆祝的喜悦。
正如澳大利亚南极考察队在《急救手册》前言中写的那样:“南极是一块无情之地,在那儿如处理不当,就会生死攸关。”
核心提示
■ 释疑
为什么要进行极地考察?
南极是大洋包裹着的陆地,而北极则是一片陆地包围的海洋。尽管南北极都以冰天雪地著称,但是冰量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全球90%的冰集中在南极,而北极的冰量不到十分之一,到目前为止,南极没有常住人口,陆地上几乎没有动植物,而北极不仅有200万人口,还有很多动植物资源。
探索南北极最重要的意义就是科学研究。从天文学、地质学、气象学到生物生态环境,各个学科的科学家都可以到南北极进行探索。并且,科学家在南北极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重大的发现。例如南极大气层中臭氧空洞的发现与研究、南极冰下大湖——东方湖的发现与研究等。欧洲和美国曾经分别在北极打了深达3000多米的钻孔。在这些钻孔内取得的冰芯可以供科学家研究十六万年以来气候环境的情况,并因此研究出了气候环境变化的规律。
南北极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两极地区蕴藏了大量的地球资源。目前,已经查明的南极大陆拥有200多种矿产资源,除了富含煤、铁、铜、铅等有色金属外,还有大量的金刚石和石油。而北极拥有占全球四分之一的石油和天然气储备,有100亿吨左右。
“雪鹰”回收有困难
飞行员幸运逃生
“雪鹰”号直升机是在执行“雪龙”船至中山站物资吊挂运输作业空载返回途中,在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中山站附近的海冰区上空突然失控并坠落的。机上两名飞行员安全脱险,并于事发后及时被考察队派出的雪地摩托车接回“雪龙”船。
经初步检查,驾驶失事飞机的机长马德池安然无恙,副驾驶王秦东有轻度擦伤。提起这两名飞行员,许多曾经参加南极科考的国家海洋局工作人员都十分感慨:“他们确实都是技艺精湛的飞行员,老马有一次甚至驾驶‘雪鹰’当了一回吊车,将一台精密仪器吊装上雪橇,技术了得!”
“目前南极地区正值夏季,海冰的消融让现场环境不断变化。”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曲探宙说,“虽然失事飞机是坠落在海冰上,没有掉入海中,但如果不及时回收,很可能出现新的险情。”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党委书记袁绍宏介绍,“雪鹰”坠落的地点离“雪龙”船大概6公里,失事地点周围冰山环绕,而海冰已经开始快速开裂。目前对失事飞机调查、回收工作最大的困难就是冰裂隙密布,而冰山则对人员、车辆通行造成很大困难。
崔静:在南极体验“杀人风”
崔静,女,毕业于外交学院,后进入新华社。曾在新华社参考新闻编辑部、重庆分社工作。2009年10月11日,崔静随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在南极考察队员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南极的冷不一定能冻死人,但南极的风能杀人。到了南极内陆会发现,这话一点没错。狂风几乎就没有停止过,昼夜相伴。在住舱里,总是能听到呼啸的风声,有时连住舱也会跟着发生轻微摇摆。
这是南极典型的“下降风”。由于南极大陆是中部隆起向四周倾斜的高原,一旦沉重的冷空气沿着南极高原光滑的表面向四周俯冲下来,便会顿时狂风大作,一场可怕的极地风暴就这样产生了。
在1800米至3000米的南极内陆高原,这种“下降风”尤为剧烈而频繁,而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格罗夫山地区恰恰就位于“下降风”盛行的这一区间之内。
狂风席卷起冰面上细细的雪粒,漫天飞舞,就形成了南极特有的“地吹雪”。从雪面上看,“地吹雪”仿佛一条条巨蛇,蜿蜒爬行,遇到障碍物就会腾空而起。
狂风会很快带走人体的热量,使人发生冻伤甚至冻死的事故。在狂风来临时,考察队就会暂停野外考察,宿营休整。
任留东:为采标本险坠冰缝
任留东,男,博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极地及国外地质研究室负责人,1990年起四次参加南极科学考察。曾与刘晓春、徐刚等地质学家组成南极科考地质组,完成填制南极1:50万普里兹带地质图,填补了在南极普里兹带地质调查和制图的空白,扩大了我国在国际南极事务中的影响。
在野外,任留东遇到的最大危险是在海冰上行走。因为当时正是海冰顺水漂流的季节,海冰异常破碎。此外,两栖类动物比如海豹喜欢在海冰上打洞,而这些冰洞和冰缝由于有积雪虚掩,就像陷阱,很难分辨,每向前迈进一步,都有掉进冰缝的危险。
有一次在野外采集完矿石标本返回营地的路上,一条1米多宽的冰缝横拦在了前方。当时就面临两难选择:要么扔下矿石标本跳过去,要么带着标本冒着生命危险跳过去。
岩石标本对于地质工作人员来说就是生命,最后任留东决定冒次险。当时他看到裂缝中间有一块浮冰,就打算以浮冰为跳板,跃到对岸。但很不幸,当时是晚上,光线由于是平射,影子非常长,视线受到了干扰,那块浮冰其实是一块浮雪。一脚踩空后,幸好身体反应还比较快,双手紧紧抓住了对岸边缘,两只脚则挂在了另一岸的边缘,整个身体泡在海水里不敢动弹。后来在队友的帮助下,才脱离了危险。
从冰缝里爬出来,任留东腿都是软的。要知道,冰缝下面不是平地,也不是冰块,而是几百米深的大海,有的甚至就是无底洞。一旦掉进去,根本无法开展救援,尸体都很难找到。
杨良化:带120条尸体袋出发
杨良化,男,先后在人民日报任编辑记者,人民日报海外版主编,市场报副总编、总编,《新闻战线》总编辑。
杨良化于1984年到1985年参加中国首次南极考察。
南极考察历来是风险很大的事情。国外100年来,很多科学家、探险家到南极去,有冻死在那儿的,有翻船的,有飞机坠毁的,也有失踪的,确实风险很大。
当时我国第一次去,一条新的航路,到一个新的地方,考察队完全没有经验。临走以前,中央领导提出了一个要求,要求把全体队员一个不落的带回来。
中央领导寄予的厚望是队员不能牺牲。但杨良化等做了牺牲的准备。杨良化说,当年11月20号从上海出发,11月19号晚上,全部准备完毕以后,他给报社的领导写了一封信,就有遗嘱的意思,准备牺牲了,“后来我们知道,船上200多人带了120条尸体袋子。”
■ 事故先例
2009年坠机事件
一机组人员身亡
2009年4月12日南极考察船“雪龙”号在上海外高桥码头停靠,“雪龙”号租用的舰载直升机在完成任务返航时失事坠海。
事发时直升机上有两名飞行员,两名机械师,四人均为男性,其中机长杨华和李宝辉、唐立君被救起,机械师杨永昌失踪。
而经过近8天的搜寻,“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失事直升机失踪机组人员杨永昌的遗体20日上午在长江口水域振华港机0号码头附近被发现并被打捞上岸。
新西兰飞机失事
257人丧命
由于南极的自然环境恶劣,天气瞬息万变,暴风雪常常突然而来,众多影响安全的因素不可预测,造成失事冰原的事故屡见不鲜。最惨痛的失事莫过于1978年新西兰的一架“DC—l0”型飞机在飞往南极的途中,坠毁在埃里伯斯火山上。该机载有257名旅游者,全部遇难。
此外,1979年11月4日,美国驻新西兰海军陆战队的大力神客机从新西兰的美国海军南极支援基地起飞,当飞机飞到埃里伯斯火山上空时,突然不明原因地一坠而下,几乎垂直地摔在坚硬的冰原上,140多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自那时起,前往南极的旅游飞机再也不允许在埃里伯斯火山上空飞行了。
冰层下的巨大威胁
南极冰盖的最高点大约在南纬51度、东经75度一带,在海拔高度4200米,由此向四周倾斜。由于重力作用,冰盖向弧底的运动令冰层开裂,冰原上便密布着无法尽数、隐藏在白雪下肉眼无法看见的冰缝。
这些在平原上纵横密布的冰缝比暴风雪更恐怖。这些深达千米,由白色渐变为蓝色的冰缝冒着白色气体,像被打开的魔瓶,考察队员们把它们叫做“地狱之门”,即掉下去就万劫不复,救都没法救。
最危险是冰缝上有一层称为冰桥的薄冰层,冰上的人根本看不到下面是否有冰缝,只有人或车辆经过时,才会发生崩塌。
在南极洲,冰川和火山却同时存在,这听起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南极大陆共有两座活火山,那就是欺骗岛上的火山和罗斯岛上的埃里伯斯火山。
1967年12月4日,烈焰突然从欺骗岛岛内福斯塔湾北端的海底喷出,炽热的岩浆和浓烟升腾到几百米的高空,震耳欲聋的响声打破了这块白色大陆的宁静。顷刻间,岛上所有的建筑物被摧毁,智利、阿根廷、英国的3个科学考察站化为灰烬,挪威的一座鲸鱼加工厂被吞没,英国的一架直升飞机被埋在一两米厚的火山灰里。
由于阿根廷站事先发出了预报,3站人员迅速全部撤离,才幸免于难。据说岛上的企鹅、海豹在火山喷发前早已逃之夭夭。至17日,火山才停止喷发。然而,这时的海岛已面目全非。
南极之最
1.世界最寒冷之极
南极洲的年平均气温在-28℃,大陆内部的年平均气温在-40℃至-60℃,最低气温达-89.6℃,是1983 年7 月在南极冰盖高原的东方站测到的,这是目前世界上的最低气温。
2.暴风雪最强之地
南极沿海地区的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 秒,阵风可达40-50米/ 秒。最大风速达到100米/ 秒,被喻为“世界的风极”,“风暴杀手”。
3.冰雪量最多的大陆
南极大陆上的大冰盖及其岛屿上的冰雪量约为24×106立方千米,大于全世界冰雪总量的95%。如果这些冰雪量全部融化,全球的海平面将升高60米,世界的陆地面积将有2200万平方千米被海水淹没。
4.最干旱的大陆
南极大陆的年平均降水量为55 毫米,随着大陆纬度的增加降水量明显减少,大陆中部地区的年降水量仅有5 毫米。在南极点附近,年降水量近于零,比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降水量还稀少。
5.平均海拔高度最高的大陆
众所周知,世界五大洲的平均海拔高度依次是亚洲950米,北美洲700米,非洲650米,南美洲600米,欧洲300米。而南极洲的平均海拔高度是2350米。
6.最荒凉孤寂的大陆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至今唯一没有常住居民的大陆。大陆四周被大洋包围,极端的低温和恶劣的气候环境,大陆上仅有低等植物苔藓、地衣、企鹅、海豹等适应南极极端恶劣自然和生态环境的本地动植物。
7.最长昼夜的大陆
在地球的南北极圈内会出现半年是白天,半年是黑夜的奇特现象,人们称之为极昼和极夜。极昼和极夜是仅在南北极高纬度地区出现的一种高空物理和天气现象,随着纬度的增高而越明显。它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轴与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轨道造成的。
8.最洁净的大陆
由于南极大陆至今没有常住居民,更没有工业废物污染,少许的科学考察人员和旅游者的人为影响也是有限的。所以,南极大陆至今仍是原始生态、洁白无暇的冰雪世界、真正的世界野生公园和最洁净的大陆。
9.海洋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南极地区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能源,特别是南大洋中的海洋生物资源尤为丰富。据1980年—1990年的10年间两次国际南大洋海洋生物资源调查获悉,南大洋中蕴藏有15亿吨的磷虾资源,是地球上海洋生物资源量最丰富的地区。
10.臭氧耗损最为厉害之地
英国科学家1985年首次报道在南极上空发现了臭氧空洞。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极臭氧洞持续发展,臭氧洞最大覆盖面积达到24×106平方千米,面积相当于墨西哥、加拿大和美国领土面积的总和。南极臭氧洞的出现提醒人们,大气臭氧层——地球上一切生命的天然保护伞正在受到严重的破坏。
本版稿件均据新华社、人民日报、
新京报、北京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