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杀手

2012-03-11 02:11:33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核心提示】

美国2013年度军费预算中,非常引人注目的一点,是美国将拨出巨资研制下一代轰炸机。下一代轰炸机将依赖现成的技术以降低研制风险和部署成本,确保下一代轰炸机可以大量部署。

诸多信息表明,美下一代轰炸机将揭开轰炸机发展史上新的一章:突破传统的“重磅打手”角色,兼具“电磁杀手”的面孔与功能。

电磁杀手 隐形“幽灵”

PK

机身更窄B-2隐形轰炸机的制造商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专利和承包计划表明,新的隐形轰炸机将比B-2更狭窄,但是会保持飞翼式飞机的设计模式,这种模式会通过让飞机的边线达到最小从而减少雷达反射。工程师们已经测试了多种新类型的能被定制到不同防御系统上的雷达吸波涂层。

四孔通风在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申请了专利的一项设计中,新轰炸机将拥有四个小的通风孔而不是两个大的通风孔。通风孔更小会使机翼埋藏更深,从而减少雷达回波的可能性。

鸭翼推力在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一个设计中,工程师们将一个鸭翼放在飞机的“鼻子”上,当飞机起飞和飞行时,鸭翼会为飞机提供额外的推力,使更小的轰炸机能携带更重的武器装备。

迷惑“诱饵”新轰炸机将可能携带有美国大型国防合约商雷神公司制造的微型空射诱饵。经过改装的无人驾驶飞机也会使用雷达反射器制造出与轰炸机类似的特征从而转移实际轰炸机的注意。这种“诱饵”会朝着事先编好的方向前进575公里并可能携带有能进一步迷惑空中防御系统的雷达干扰发射机。

B-2“幽灵”档案

B-2“幽灵”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隐形战略轰炸机,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诺斯洛普—格鲁曼公司在1980年一起为美国空军研制生产。1997年,首批6架B-2轰炸机正式服役,而至今一共只生产了21架。

截止到现在,美国空军舰队拥有的19架B-2隐形轰炸机大都15岁高龄了。与此同时,这些轰炸机面对的综合防御系统也变得日益复杂,比如,目前已经非常普遍的多基地雷达系统就非常灵敏,能够探测到某些隐形轰炸机。

为了超越这样的防御系统,美国空军已经拨出37亿美元的预算,希望在未来5年能研制出可能于2020年退役的B-2隐形轰炸机的继任者。

高超音速VS隐身设计

显然,美军的轰炸机力量已经相当陈旧了。B-52已经在世界的天空飞了50多年,B-1飞了近40年,B-2也飞了15年。

作为现代美国空军最重要的战斗轰炸机F-15E的替代,F-22的机内弹舱太小,不可能成为一架战斗轰炸机。机内弹舱按对地攻击优化的F-35,其载弹量、留空时间、航程、自卫电子战能力等,仍然受到机内空间的限制。

抵近目标的临空轰炸太过危险,早已过时;依赖巡航导弹作为主要攻击手段并不需要一架全新的轰炸机,远程打击早已不是轰炸机独享的能力,巡航导弹、装备常规弹头的弹道导弹和其他视距外打击手段都是现成的。

因此,下一代轰炸机的定位是一个大问题。更重要的是,下一代轰炸机的基本气动格局和飞行特征是一个大问题。

B-52走的是传统的高空高速突防路子。但很快,B-52的速度和升限就被战斗机轻易超过,高空高速突防不再现实。

B-1从高空高速突防开始,中途换马,改为低空高速突防,利用雷达盲区提高生存力,但战斗机的下视下射能力把这条路子也堵上了。

B-2则改用全向隐身,试图躲开敌方雷达的探测和战斗机的拦截。尽管现代视距外攻击武器使投弹距离越来越远,增加了B-2的生存机会,但B-2依然依赖逼近目标投弹的传统战术。

为了提升生存力,下一代轰炸机要么重走高空高速的道路,要么走亚音速高度隐身的道路。

显然,美国空军等不及了。美国空军在2008年1月和波音、洛马签订合同,要求两家合作,到2016年使下一代轰炸机首飞,2018年服役。从时间节点来看,下一代轰炸机为高超音速轰炸机是不可能了。

另外,在吸取B-2教训之后,美国前国防部长盖茨曾特别强调下一代轰炸机将以成熟技术为基础,这也排除了高超音速轰炸机的可能。

有人驾驶VS无人驾驶

盖茨和美国空军要员多次强调下一代轰炸机将保留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的能力。美国的无人机技术在世界领先,研制更大、更重的无人驾驶轰炸机在技术上没有困难,但在作战概念上还是有太多的问题。

一方面,下一代轰炸机将继续承担核攻击的任务。作为可以在最后一分钟改变目标或者召回攻击的核轰炸机,有人驾驶是必须的,核攻击的按钮只能依靠受过高度训练的人来按下,而不是在万里之外通过通信链路遥控。

另一方面,即使是非核的常规纵深攻击,需要出动轰炸机的任务也绝不是等闲任务。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国运攸关的作战决定最好由受过高度训练的人现场做出。否则,根本不需要下一代轰炸机,只要派遣全球鹰向总部传送实时视频并遥控一群X-47就足够了。

在可预见的将来,下一代轰炸机最可能的还是具有无人驾驶能力的有人驾驶轰炸机,无人驾驶模式主要用于战略侦察和监视,而不一定是对地攻击。此外,下一代轰炸机将具有指挥多架无人攻击机的能力。

侦察机VS轰炸机

在轰炸机的发展史上,不仅有B-17、B-52那样的“重磅打手”,还有苏霍伊T-4、英国TSR-2那样的侦察轰炸机。可惜的是,T-4和TSR-2都生不逢时,夭折了。具有强大隐蔽侦察和收集电子情报能力的B-2,可算作侦察轰炸机的一个延伸。

随着网络中心战的发展,侦察轰炸机的概念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在网络中心战的体系中,个体成员不必具备全面的攻守能力,可以调用其他成员的能力协作实现战术目的。

比如说,侦察轰炸机可以担当侦察、监视、情报收集的任务,只需要保留精确攻击重点目标的能力就足够了,大面积的攻城扒垒的粗活可以交由其他飞机或者导弹去干,甚至精确拔点的任务也可以交由导弹去干。

那样的话,轰炸机的主要任务就不再是抵近投弹,而是侦察、指挥和目标指引,相当于超级FAC(意为空中前沿打击引导官),或者一个空中的前沿C4ISR(意为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侦察)节点。

侦察轰炸机和侦察机有所不同。侦察机要求快进快出,实际上是非作战飞机。侦察轰炸机则需要长时间隐蔽徘徊于高威胁的战场上空,主要攻击方式是召唤其他打击手段,但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直接攻击。换句话说,超级FAC是主要能力,而直接攻击只是次要能力。

由于不再强调直接攻击能力,下一代轰炸机可以缩小尺寸,只需要中型轰炸机就可以了。这将大大降低研发和部署成本,有利于恢复轰炸机力量的规模。

这可能是下一代轰炸机不同于B-2的关键之处。B-2计划生产132架,但单价差不多攀升到航母的水平,最后只采购了21架,包括一架研发用的原型,根本不够组成一支有效的轰炸机力量。

电磁平台VS作战平台

虽然直接攻击是次要能力,但倘若没有过硬的直接攻击能力,那侦察轰炸机只是一架能丢炸弹的侦察机罢了,这不是下一代轰炸机的初衷。

为此,除了各种常规的制导炸弹、空地导弹、巡航导弹外,美国空军正在加紧研究以主动电扫雷达天线为基础的多功能电磁平台,包括电磁武器。

这正是美国《航空周刊》透露的重要信息:一个主动电扫天线不再只是雷达天线,而是成为一个电磁信息和作战平台,可以同时完成很多任务。

下一代轰炸机巨大的天线和强大的电磁功率非常适合用于电子战。巨大的天线不仅适合用于侦听、定向,还可以用于电磁压制,效果比只有较小天线的专用系统还要好。

这样的电子战能力可以全面压制敌方的机载和防空雷达,以及雷达制导的空空导弹和防空导弹,有效地将自卫电子战和进攻性电子战融合于一身。更进一步的话,这还可以包括微波武器,直接摧毁敌方的雷达和电子系统。

更加科幻的能力则是,用强大的定向电磁能量强力向敌方网络的薄弱节点注入信息,扰乱甚至瘫痪敌方的C4ISR,或者瘫痪电网、铁路、水厂、炼油厂、城市交通控制等民用关键设施。

美国下一代轰炸机注定将突破传统的“重磅打手”的角色,兼具“电磁杀手”的面孔和功能。轰炸机发展史上新的一页翻开了。

美国新一代轰炸机设想图。

B-2轰炸机结构图。

制图 徐五峰

本版稿件均据解放军报、青年参考、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