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开闸 也不会再回长江

2012-04-22 02:40:24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洞庭湖、鄱阳湖江豚连续死亡牵动着大家的心,江豚会步白鳍豚的后尘吗?本报记者日前踏访了石首天鹅洲国家豚类保护区。

石首保护区网箱内有两头江豚,之前外界质疑其被圈养。如今面对洞庭湖、鄱阳湖江豚连续大面积死亡,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少。虽然失去了在更广阔水面上的自由,但他们活得很好。如果网箱内的江豚知道洞庭湖、鄱阳湖内的伙伴们大量死亡,是不是也会感叹:活着真好!

在网箱外面的21公里的水面上,还生存着35头左右的江豚,记者与保护区工作人员一起巡湖时,发现又有两头江豚出生。“从建保护区至今,我们这里的江豚总量一直在增加,这也是全世界唯一的。”石首天鹅洲江豚保护区管理处主任胡良慧说,作为唯一一个江豚迁地保护区,这里正为江豚生存提供一个安乐的家园。

本报特派记者柯美杰发自湖北石首天鹅洲国家豚类保护区

江豚“天天”、“鹅鹅”已到青春期

天鹅洲位于下荆江北。40年前,长江自然冲刷、裁弯取直,原来的长江航道形成了牛轭湖。天鹅洲江豚迁地保护区便选址于此。来到保护区,第一时间能看到的江豚便是网箱内的两头江豚,一雌一雄,保护区为他们取名为“天天”、“鹅鹅”。记者抵达之时,中科院水生所专家正在为他们体检,并抽取血样化验。

“天天”、“鹅鹅”体重都近100公斤,近5岁,“这相当于人类的18岁左右,目前正处于青春期。”水生所白鳍豚馆馆长赵庆中说。

每年的4月至6月是江豚的繁殖期。“我们希望鹅鹅能够怀孕,生出小江豚。”赵庆中说,遗憾的是目前为止,并未发现“鹅鹅”怀孕。虽然未怀孕,但体检结果表明两头江豚身体健康。

之前外界质疑其被圈养,保护区负责人胡良慧也说,“当时外界质疑声很大,一些专家也反对,但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但如今面对洞庭湖、鄱阳湖江豚连续大面积死亡,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少。虽然失去了在更广阔水面上的自由,如果网箱内的江豚知道洞庭湖、鄱阳湖内的伙伴们大量死亡,是不是也会感叹:活着真好!

保护区江豚已增加到近40头

在网箱外面的21公里的水面上,还生存着近35头江豚,他们生活得怎么样?记者与保护区工作人员一起巡湖,在水面上多次发现江豚,他们一般2—3头一起成群出现。

更高兴的还在后面,“看,小江豚,这是今年出生的小江豚。”突然,赵庆中指着远处高兴地说,只见远处三头江豚在一起,最先露出水面的是一头大江豚,第二头小江豚只有80厘米左右,第三头则有第二头两倍大。赵庆中解释,第二头小江豚是今年刚出生的江豚,“这个季节是江豚的繁殖季节,一些小江豚开始出生。”很快我们一行又发现了小江豚,相关专家判断,目前基本可以确定今年天鹅洲喜添了两头小江豚。

“小江豚的出生,也说明目前我们保护区江豚的生存情况较好。”胡良慧说,之前保护区内江豚数量在35头左右,如果顺利,每年会出生3—5头小江豚,今年保护区内江豚数量将达到近40头。

但在保护区建设之初,这里仅仅有3头江豚。就在长江流域江豚剧减的情况下,天鹅洲却呈增加趋势,全世界绝无仅有。

站在故道边的堤岸上,深有体会的是,与长江上的繁忙相比,这里没有迷魂阵、挖砂船,安静得只有风声和鸟鸣。沿线没有一切工业,取消了所有航运,渔民也停止了任何捕捞。

胡良慧说,天鹅洲迁地保护,为江豚提供了一个无航运、无捕捞、无污染的生活环境,这里的江豚生活很好。

江豚可能再也回不到长江

“就算开闸,故道里的‘江猪子’,也不会再回到长江了。”49岁的渔民杨由先说。

天鹅洲长江故道,原本是长江上的一处急弯,江水至此,向北迂回21公里再流向东。1972年汛期,大水将天鹅洲的“瓶颈”冲开,自然“开挖”了不到两公里的航道,原本的航道成为避风港,而天鹅洲,成了江心的孤岛。每年的丰水季节,天鹅洲被新旧河道围作“天鹅抱蛋”的地形,人们只能依靠舟楫来去。

1992年正式批准建立天鹅洲白鳍豚国家自然保护区,因白鳍豚功能性灭绝,这里成为江豚迁地保护的新家园。“这些大堤是之前没有的,故道与长江水相连,保护区通过拉网跟长江隔开。”胡良慧指着隔开天鹅洲故道与长江的大堤说。

但这样的情形在1998年改变,这一年长江特大洪水,天鹅洲长江故道与长江融为一体,石首市人民政府在故道与长江之间组织修筑了天鹅洲大堤,从此天鹅洲故道与长江隔断,仅剩一道闸门,季节性相互连通。

这时的杨由先还在打渔,但很快这个一辈子以打渔为生的渔民转产了。“记得很清楚,2004年我们不再打渔了。”这一年,石首市政府拿出200多亩土地,让杨由先这样的200多名渔民实现了转产,如今他们一年只能在冬天捕一次鱼,“主要是把大鱼捞起来。”

现在,杨由先已经从渔民转为江豚保护者,每天他都会巡湖,阻止一切危害江豚的事情,“钓鱼我们都不允许。”

人豚之争如何破解?

2008年的冰灾、2011年的干旱都给江豚带来大麻烦,“去年最严重的时候,故道水深不到2米,监利农民与保护区抢水,还打伤了保护区工作人员。”保护区相关负责人说。

江豚要生存,农民、渔民要生存?如何破解人豚之争也是保护区一大难题。虽然没人捕鱼,但天鹅洲上如今生活着8000名左右的农民,他们在上面种植棉花、小麦、油菜等,其中用农药不可避免。

走在天鹅洲上,不时能闻到一些刺鼻的农药味,“村民在打农药”,保护区相关负责人说,这也是他们的担心,他们担心过多使用农药会影响保护区内的水质,影响江豚的生存。

而相关水质监测表明,目前天鹅洲水质质量下降,“一旦水质污染,再谈保护就难了。”天鹅村村民老杨说,他在天鹅洲上种植了10多亩地,“确实要用到农药,但应该不会影响江豚。”

本报记者 柯美杰

2011年4月23日,在石首天鹅洲保护区暂养池内,两只江豚被从人工饲养网箱搬到天然围网内。 新华社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