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利益坐标”

2012-05-13 02:35:41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海域的对峙持续已一个月,这种胶着态势正是近年来云谲波诡的南海局势的真实写照。上世纪70年代以前,南海相对来说还比较平静,随着其全球战略地位的提升,特别是油气资源的相继发现,周边国家陆续提出所谓“主权诉求”,逐渐使南海成为“复杂之海”。周边国家“主权诉求”的背后,既有领土争端,也有资源争端,更有航线争端和历史争端。多方争端的背后是周边国家力量的博弈,更是大国全球利益角逐的巨大磁场。

南海诸岛向为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但近年来,出于利益需求,南海许多岛礁相继被越南、菲律宾等国家非法侵占。南海最终形成被五国六方(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及中国台湾)分别控制并声称拥有主权的复杂情况。

截至2005年,中国在南沙群岛仅控制8个岛礁(包括台湾控制的太平岛),其他44个岛礁基本上被周边国家瓜分。其中,越南29个,菲律宾10个,马来西亚5个。此外,越南仍对中国实际控制下的西沙群岛提出主权要求。南海一些较小的岛礁,也有许多处于他国的控制之下。截至2009年,越南、菲律宾等国已在占据的岛礁上扩展建设,以逐步实现“驻军常态化、工事永久化、阵地纵深化”,企图谋求对南沙群岛“主权”的合法化。

领土:主权诉求的基石

1

南海海底蕴藏着大量的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24个沉积盆地,总面积约72万平方公里。石油地质储量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而且含硫量少,品质优良。更引人注目的是,科考人员在中国南海北部圈定了11个“可燃冰”矿体,预测储量约为194亿立方米。专家称“可燃冰”是石油、天然气的最佳替代能源。因此,南海被誉为“第二个波斯湾”。

1986年开始,越南在南沙打出了第一口出油探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目前每年我国石油资源被周边国家开采,其中越南开采得最多。为使南海问题复杂化、国际化,越南小动作频频,先后租借俄罗斯考察船深入南海争议海域实施“考察”、单方面启动与英国石油公司在有争议海域建设天然气田和管道的计划、与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达成在中越有争议海域进行油气勘探合作协议等。

外国公司的利益介入,使南海问题更加复杂化。近年来,越南在开发南海石油资源上积极与欧美国家的大公司合作,将包括争议海域在内的相关海域划分为上百个油气开发区面向全球招标,已经同来自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等共计200多家石油公司签订了一系列油气勘探、开采合同。

资源:南海博弈的本质

2

从战略上分析,南海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素有“亚洲的地中海”之称,是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必经的重要国际航道。在我国通往国外的39条航线中,有21条通过南海,60%的外贸运输从南海经过。

美国在全球控制的16个海上交通“咽喉点”中,有三个都在南海附近。作为世界上通航量第二大的海上航道,南海是东盟、欧盟、美、日、澳等主要经济体的海上航运生命线。经过这一海域的国际贸易量占全球贸易量的80%左右。显而易见,拥有南海诸岛,可有效控制这一重要水域和国际航线。

东盟一些国家将南海问题国际化的主张,更迎合了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遏制中国的心理。当前的南海已成为大国全球利益的“竞技场”。从海上侦察船的魅影频现,到美菲等国频繁军演,南海已经成为不少国家对华侦察和制约的前沿阵地。

航线:兵家必争的焦点

3

我国在汉代就对南海诸岛有过记载。元代史料更是将“千里长沙”(即今天的南沙群岛)划入海南岛的管辖范围。明代郑和下西洋曾途经西沙和南沙,并留下了南海海域航海图。到了现代,我国在南海主权的最主要依据是传统疆域线,即“九段线”。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接收了南海诸岛。1946年,国民党当局有感于南海海域地图混乱,展开了南海划界工作。1947年,当时的“内政部”完成了南海划界,即“九段线”。这条线最南到北纬4°的曾母暗沙,奠定了今天中国南海疆界的基本走向。黄岩岛也在“九段线”中国领海范围内。

上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陆地资源日益枯竭,海洋正变成各国博弈的新平台。南海的丰富资源、开采便利以及战略位置,使周边国家纷纷将眼光投入南海这一资源宝库,并纷纷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欲篡改南海主权归属的历史,使在南海的非法既得利益合法化。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不少国家声称南沙群岛在其大陆架或专属经济区内,并据此主张对南沙群岛的主权,使南海局势愈发错综复杂。

据中新社

历史:盘根错节的渊源

4

东南亚各国南海主张

越南

越南于1977年发表声明,宣布其12海里的领海、12海里的毗连区和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事实上,越南主张的大陆架范围,大部分在我国南海传统海疆线内。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于1980年4月,宣布建立“从领海基线起扩展至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它所主张的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外部界限基本上是一致的。

菲律宾

菲律宾于1978年6月11日宣布设立专属经济区,规定该专属经济区应从测算领海基线量起,向外扩展至200海里的距离。该专属经济区的外部界限,侵入了我国的“九段线”以内。

文莱

文莱的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是在《1982年文莱渔业法案》中予以宣布的。它要求的专属经济区伸延至我国“九段线”内,并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等国的要求相互重叠。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于1980年3月宣布建立从领海基线向外量200海里为专属经济区。所划的大陆架边的范围伸延至我国“九段线”内,虽未对南海诸岛的岛礁构成威胁,但其专属经济区水域与我国传统海疆线内水域重叠。

据三联生活周刊

◇关注◇

南海的意义

地理勘测改变南海“价值判断”

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1951年提出,北起日本群岛、琉球群岛,中接台湾岛,南至菲律宾、大巽他群岛——如此构成一个岛链(“第一岛链”),在“冷战”时期封锁红色中国及苏联。在美苏对峙的“冷战”阶段,南海之于美国的价值,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者艾玛纽尔尤兹科说:“自由航行权是美国在南海的主要利益。”

1968年,美国学者肯尼斯埃默里与日本学者新野弘在中国东海与黄海进行了为期6周的地球物理勘测。其报告称:“在台湾岛与日本之间的这片海域,将来也许会成为一个世界规模的产油区。”而石油,首先改变了亚洲国家对这一海域的“价值判断”。

1969年4月,“埃默里报告”发表,因对南海石油贮量的预测,直接引发周边地缘政治变动。韩国与我国台湾地区随即通过单方面立法主张“采矿区”,而日本当然明确宣示,“(这些主张)在国际法上无效力”。随后,日本亦加快与美国谈判,要求冲绳“回归”。之后,大国对南海的实际争夺其实一直在针锋相对,南海也因此成为各大公司、各国力量交叉渗透的区域。

“南沙有180多个岛,许多岛屿还存在主权争端。不同国家根据同一个岛划定200海里,就形成主权要求的重叠。所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既规范了国际海洋法秩序,同时也引起了新的主权要求重叠。针对这种情况,公约只提出以公平原则,相关国家协商加以解决,没有具体方案,等于没说。”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国强说,但实际上,各国提交的划界案对解决争端的作用依然有限。

“国际上解决争端问题无非三个途径,一是外交途径,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第二个是军事途径,通过武力解决;第三个是通过国际法庭,通过第三方仲裁方式解决。”李国强说,但国际海洋法法庭在法律依据的方面未必能符合各国的实际国情,很难在仲裁中照顾到各方的利益,因此“我们一直主张这是双边外交问题,需要双边外交谈判解决”。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出现确实让南海争端国的行为方式从过去单纯的军事对抗转化为强化自我主张与进行多方合作,使得南海问题有了和平解决的可能性。”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的洪农博士说。

南海的困境

各国主权争端中尴尬的国际法

我们在南海一直秉承着共同开发的原则,可是现在诸多国家都在我们的领海内私挖乱采,所以搁置已久的主权争议问题现在变得更加突出,所以我们在这些地区进行开发也是拥有岛屿主权的重要理由。——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

声音

南海是我国最深、最大的海,南海的油气资源极为丰富,整个南海盆地群石油地质资源量约在230-300亿吨之间,天然气总地质资源量约为16万亿立方米,占我国油气总资源量的1/3。

国际上一般将水深超过300米海域的油气资源定义为深水油气,1500米水深以上称为超深水。在丰富的海上油气资源中,深水、超深水的资源量占全部海洋资源量的30%至40%。近年来,在全球获得的重大勘探发现中,有50%来自海洋,主要是深水海域。我国南海油气资源中70%蕴藏于深海区域。

◇聚焦◇

我国三分之一油气在南海

西南中沙群岛海域的海底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巨大。中国地质学家认为,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盆地是南海石油和天然气开发最好的地区之一。蕴藏量约200亿吨,有“第二波斯湾”之称。

西南中沙群岛岛礁陆地总面积不过10多平方公里,但是由于气候适宜、雨量充沛,生长着200多种高等植物。其中人工栽培的植物近50种。岛上植物具有耐盐、耐高温、耐旱、喜钙、嗜肥的特征。

鱼类是海洋的重要生物资源。中国南海海洋鱼类有1500多种,大多数种类在西南中沙群岛海域都有分布,其中很多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特别是马鲛鱼、石斑鱼、金枪鱼、乌鲳鱼和银鲳鱼等,产量很高,是远海捕捞的主要品种。

在西南中沙群岛大部分岛屿上,林木茂盛,花草遍地,岛屿周围广阔的海面上有丰富的海洋食料,吸引着大批鸟类在这里繁衍生长。分布在各个岛屿上的鸟类共计有六十多种。海鸟可供食用、药用,还可以制成标本工艺品供观赏。

据山西晚报

南海被美誉为“第二波斯湾”

5月7日,西沙赵述岛渔民正准备出海作业。 新华社图

南海海域有丰富的鱼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