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龙:三年内要在全国开600家月嫂培训直营店
创业达人:张大龙
性别:男
年龄:35岁
职务:同济月嫂母婴护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创业经验:别人无,我有;别人有,我精;别人精,我改行;我永远都要抢在别人前面。
本报记者 田振龙 摄
长江商报消息 访武汉“同济月嫂”培训中心创办
月嫂行业的市场如何?先看一组报道。
去年,在一线城市,月嫂年收入最高可达13万元。(新华社)
去年12月,曾任职于广西一家本科院校的教师,辞职参加培训欲成为一位持证上岗的“男月嫂”。(新华社)
去年12月以来,在月嫂招聘需求量全国城市排名中,武汉列第四。(京华时报)
江城的月嫂市场怎样?
今年1月,同济月嫂培训中心免费开设培训班,吸引了15名大学毕业的未婚女孩报名。这家培训学校的负责人张大龙说:“目前,江城一流月嫂月薪涨至12888元,而且供不应求。”
本期创业达人,本报采访到同济月嫂培训中心,这家目前全国唯一由教育部门批准的月嫂培训定点机构的创办人张大龙。他说自己最大的创业经验是,做别人没有做过的行业,他还表示,三年内要在全国开办600家“同济月嫂”直营店。
1 贴广告单自我宣传
1996年,来自河南的张大龙,考入同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读书时,他发现修钢笔、承包电话亭和开打印店的成本低,竞争对手也少。“我会用心观察周围同学需缺些什么,然后就做什么。”张大龙说:“当时就很注意‘包装’,生意刚做起来,就在学校内外四处贴广告单。这时的我,积累了许多理财、管理等创业经验。”
一段时间后,许多类似的小店相继开了起来。“生意慢慢不太好做了,我觉得自己的店再开下去,也没有什么前途。”张大龙说。
2 医院产房内发现商机
说起步入月嫂行业的契机,张大龙介绍,2000年夏天,他在妇产科实习时发现:刚刚生完小孩很爱哭,家长和产妇怎么哄都哄不好,但医生和护士一抱,小孩就不哭了。
“这其中一定有‘诀窍’。”张大龙说:“婴儿没护理好就会哭闹不已,如果有专人护理,就会给家里减轻很多麻烦。”而在那时,武汉几乎没有专业的月嫂,大多数需要看护小孩的家庭请的都是保姆。
“我为什么不能开个培训月嫂的公司呢?”张大龙灵机一动。
2001年初,张大龙从同济毕业。随后,他到长沙、郑州、上海等地考察月嫂的市场行情。“当时全国的月嫂培训机构都很少,武汉更是空白。”张大龙说,“我就要做这别人没有做的事。”
3 培训学校被勒令停办
下定决心,说就开干。2001年3月,张大龙东拼西凑筹了5万元,租场地、做宣传、招学员。不久后,张大龙创办的同济月嫂培训中心正式成立了。
由于那时月嫂在武汉是一个新兴产业,很快吸引了不少下岗女职工前来报名,张大龙向每名学员收取了300元的培训费。
创业总不会一帆风顺。第一期培训结束后,由于张大龙前期没有做客户衔接的准备,学员毕业后无法上岗,便将张大龙告到了劳动部门,同济月嫂培训学校被勒令停办,并罚款1.6万元,收取的培训费也全部退还。张大龙投入的5万元打了水漂,“当时身上穷得就剩下一身衣服了。”
4 注册公司东山再起
问题出在哪里?张大龙在思考:“没有办学资质、缺乏稳定的客户,经营模式也不够完善。”
随后,他又借了一笔钱,办了公司营业执证等相关证件,将同济月嫂培训学校重新办起来了。“我改变了之前的办学模式,不收学员培训费,等学员上岗拿到薪水后,再从中分成。”没想到,这个模式后来成为了武汉月嫂行内的“行规”。
2003年,张大龙在中国商标局申请注册了“同济月嫂”商标,又相继创办了月嫂培训中心、月嫂服务中心、月嫂管理中心、客户回访中心等部门,专业月嫂已达到20多人,公司的架构日趋完善。
5 写工作日志 规范操作流程
在业内站住脚后,张大龙的麻烦又来了。原来,由于月嫂在外工作,缺乏监督,很多客户打来投诉电话。“那时电话响了,我又喜又怕,又希望是客户预定,又怕是投诉电话。”张大龙说。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张大龙想到,可以让月嫂把每天的事情都记录下来,一来大家可以交流经验,再者还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2004年5月,同济月嫂印制了《月嫂工作日志》,让月嫂的每一项操作都有记录,使月嫂操作更加流程化、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这也为月嫂行业的等级认证,提供科学依据和标准。
此外,思想较为超前的张大龙,意识到了网络的重要性,并投资创办了中国月嫂网。“这个网页专门为月嫂建立了网络档案和个人网页,这样可以让客户在网上挑选月嫂,更加方便快捷,客户量也会增加许多。”
如今,张大龙的同济月嫂已成为了江城顶级月嫂的代名词。
6 一年内开100家直营店
虽然公司的发展又快又稳,但张大龙从没想过要涉及其他的行业,他对同济月嫂有着明确的发展思路。2009年,他发现很多家政和中介都推出了月嫂服务,很多保姆摇身一变就成了月嫂,很多家政公司,不仅有钟点工、保姆,也有月嫂。“我认为要成为行业第一,只能专注做一行,所以除了月嫂外,我不会涉及其他行业。”
谈起未来的计划,张大龙表示,一年内将在全国开100家直营店。“不是加盟店。”他特别提醒,“这是初期的预想,我的目标是三年内,在全国范围内有600家‘同济月嫂’直营店。”
本报记者 蔡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