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那些企业那些车
长江商报消息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191.31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43.3%。这是中国品牌在第一季度多数优秀合资品牌旗下产品上线销售后依然能拿出的战果,成绩值得骄傲。
经历了过去两年由战略转型带来的阵痛后,中国品牌在四月份的上海车展上展现出了让人刮目相看的实力。经历了多年的做大规模、拉长生产线,中国品牌逐步将企业发展拉回到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做“精华车”上。
上海车展上,北汽基于萨博平台自主研发的B级轿车绅宝量产版正式亮相;上汽集团首发搭载最新自主动力总成的新荣威550;广汽集团全新中级车传祺GA3全球首发……一系列举措,表现了中国品牌在中高端产品研发以及谋求品牌形象转变上的决心。
中国品牌突围,关键在于树立品牌形象,加大研发投入,将产品做精、做强。回顾之前中国品牌旗下产品,从最初大量的“山寨”、模仿,再到现在靠自身研发拿出优秀产品。经过数年发展,许多中国品牌已经逐步创建了比较系统的自主创新体系。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指出,无论从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还是从汽车工业特有商业模式的客观要求看,中国品牌向中高端提升,将是我国汽车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除此别无选择。
品牌形象对于汽车销售至关重要。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表示,品牌是企业的灵魂。为转变形象,北汽将分品牌焕新、品牌经营、品牌输出三个阶段推动品牌发展。
中国自主品牌所取得的战果是值得我们骄傲,从上海车展上,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努力付出所带来的提升,在经历了多年的酝酿积淀后,中国品牌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在与外资品牌的会战中,中国品牌已经有足够的实力。
本报记者 李淼
□ 评论
谁是扛旗者?
自汽车界开始提倡把自主品牌升级到中国品牌的高度,关于自主品牌如何突围合资品牌汽车的讨论不绝于耳:出谋划策者有之,泼冷水者有之,心急者有之,旁观者也有之。
这些,我们都可看做是中国品牌汽车发展中的动力,即使看空,也可看做是一种反面的激励。不过,当第13届上海国际车展落幕时,我们发现,中国品牌汽车,已经上路,并且已经走得非常稳了。不经意或者是刻意之间,中国车企,其实已经从各种途径,找到突围之道。
比如上汽,双品牌战略谋划10年了,终于在2012年结出硕果;比如东风,集集团资源,结各板块之力,发展“大自主”模式,规模化效应初显;比如吉利,以民营企业决策灵活之优势,在世界市场争夺资源为我所用,国际化战略成果显著;比如长城,从皮卡起步,到做强SUV,如今轿车也做得如火如荼,一步一脚印,走得如此稳;比如比亚迪,虽经历超高速发展的暂时失控,但纠错后,迅速回归,把电动车和新技术做得风生水起。
5种不同的成长路径,显示出中国品牌汽车的实践、探索和追求。
其实,近5年的中国车市,对中国品牌来讲一直是巨大的挑战。当日系、美系、德系、韩系轮番在中国车市中收获累累,中国品牌面对的格局也越来越残酷和血腥。但他们从没放弃,并选择了自己的方式壮大自己。从在车市生存立足,到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这种执着,正是中国品牌汽车之希望和未来。
大潮退下,才知谁在裸泳。反过来看,大潮之后,仍站立潮头戏激流者,就是英雄。本期特刊,我们鼓与呼的,就是这样5个中国品牌车企,他们的发展模式,或可作为样本。而能够最终征服市场者,就是车企达人与英雄。
在一个呼唤中国梦的时代,我们呼唤这样的英雄,能够扛起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大旗!
文/任爱民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