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5年 生存率有望提升
长江商报消息 我国首个在医院层面推进结直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的学术交流项目,即结直肠癌多学科综合诊治(MDT)交流项目5月12日在杭州正式启动。该项目指出——
本报记者龚虹通讯员邓家凤 王琳琳
记者从此次启动仪式上获悉,该项目首批将在包括武汉协和医院在内的全国12家医院进行,将多种形式的病例讨论与治疗实践相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结直肠癌多学科综合诊治水平,惠及更多结直肠癌患者。
结直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对医患双方皆有好处
多学科综合治疗(MDT)是一种肿瘤治疗新型模式,也是目前肿瘤治疗的主要趋势。它由来自外科、化疗科、放射科、病理科、内镜科、核医学科等多个相关学科、相对固定的专家组成工作组,针对某一疾病,提出针对患者病情的最适当治疗方案,并按此执行。
在国外的大型医院和肿瘤治疗中心,多学科综合治疗已经成为疾病治疗的重要模式。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多学科治疗水平在肿瘤专科医院及大型三甲医院也得到了快速的提升,比如我国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大型医院就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一模式不仅缩短了患者从诊断到治疗的时间,避免了患者因往返于各科室之间而贻误最佳治疗时机,而且可获得针对个体特征的治疗方案,从而得到更佳的治疗效果;而且通过具体病例的讨论,可以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流,增进医生对病患整体治疗方案的了解,提高其肿瘤诊治水平。
多学科综合治疗使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提升20%
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每年新发病例已超过17万,死亡近10万。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病例,5年生存率较低。结直肠癌治疗有三大手段,即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和化疗药物,但如今还赖于内科、放疗科、病理科等多个工作团队的共同完成。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苏展教授指出,卫生部2010年出台的《结直肠癌治疗规范》中明确指出,以乐沙定为代表的奥沙利铂化疗方案,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发挥了显著的疗效。但仍需在此规范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多学科协作,为患者找到最适合病情、多手段相结合、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避免治疗不足或过度治疗,最终确保结直肠癌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最新研究显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采取多学科治疗模式,其术后5年生存率可提升20%左右,达到50%~70%。
协和医院参与结直肠癌多学科综合诊治交流项目
对初诊的肿瘤患者、第一次治疗后患者、肿瘤复发者、复杂肿瘤病患者等而言,都非常需要MDT的讨论。但国内的现状是,能进行MDT的诊治中心尚少,能进行MDT病例讨论的患者更少。所幸结直肠癌MDT综合诊治交流项目至此将贯穿全年,首批将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以及(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等12家具有结直肠癌治疗特色的医院,进行16场结直肠癌MDT现场交流会,通过病例讨论落实MDT理念,规范临床诊治。
届时,更广范围的结直肠癌临床医生可通过指定的网络学术交流社区,了解多学科治疗理念和运作规范,也将有机会加入到全国顶尖结直肠癌临床医生主导的病理讨论中,以提升自身的专业治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