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米户部巷 百万富翁做“过早”

2013-09-23 01:16:11 来源:长江商报

王培俊

1972年8月出生,1996年毕业于湖北工业大学艺术专业,武汉户部巷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武汉户部巷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培俊。本报记者 孙辰 实习生於俊逸摄

长江商报消息 上海有城隍庙,成都有锦里,武汉也有自己的饮食坐标,其中绕不过的一站就是户部巷。

石婆婆的热干面、徐嫂的鱼糊汤粉、老谦记的豆丝,还有面窝、豆皮……时下,在来汉的游客中流传着“早吃户部巷,中逛黄鹤楼,夜走长江滩”的说法,“过早户部巷,宵夜吉庆街”则是武汉人眼中的它。

户部巷位于武昌自由路,长147米,已有400多年历史,曾经是个“衙门口”。10年来,户部巷先后经历了5次大规模改造,当初充满油渍又狭窄的小巷子已经变为拥有四条道路、六百多家经营户,年接待量超过一千五百万,让数十名下岗工人变身百万富翁。

在武汉户部巷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培俊看来,打“文化牌”是户部巷制胜的秘诀,也奠定了户部巷长久发展的基石。

焕然新生

全民创业的小吃超市

上世纪80年代,为了方便“过早”的路人,石婆婆和爱人一起开了“石婆婆热干面”。因为生意好,小巷子里渐渐聚集了12家过早的摊点,之后户部巷几乎是自行发展。事实上,户部巷的小吃在王培俊接手前就名声在外,但是,当时的户部巷布局杂乱,卫生环境差,限制了户部巷的发展。于是,王培俊萌生了打文化牌做小餐饮的念头,并着手策划。

2006年,王培俊创办武汉户部巷文化投资有限公司,他通过总结全国其他城市小吃街的管理经验,首次将超市的经营模式与小餐饮结合,开创了户部巷特色的经营管理模式。

王培俊介绍他首创的超市化管理模式:按不同的经营品种招商,针对每个商户老板最具特色的品种与户部巷联营,各家商户的人员再由各自自行招聘,但由公司集中培训,产品由经营户制作,质量由公司管理,公司再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

如今,户部巷成功开设了16家分号,遍布武汉三镇,经营面积达15000多平方米,从业人员达2800余人,公司被评为湖北民营经济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

在户部巷崛起的同时,也为许多普通市民提供了一个创业的平台:下岗女工徐嫂鱼糊汤粉掌门人徐绍娴在这里起家,徐唐氏热干面掌门人唐金枝带领老公家三兄弟在这里创业……一个个创业故事在户部巷里演绎,被人们称为传奇。

王培俊称,这条仅147米长的小街上,一批下岗工人从一个个早点摊起步,一步步地迈过10万元户、50万元户阶梯,跨入百万富翁的行列。

模式克隆

“开一家成一家,每家都赚钱”

说起户部巷的发展,王培俊用两个机遇来概括——抓住机遇和错失机遇。

什么是王培俊眼中的机遇呢?2002年7月,武汉市提出社区建设“883计划”,“早点、健康、再就业、防盗、互助”被武昌区政府列为五大“亲民工程”,汉味早点经营已有一定基础的户部巷成为试点项目之一。

当年9月,武昌区政府邀请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何祚欢等一批文化名人,共议户部巷改造方案。政府资金也在同年到位,户部巷步入改造阶段。

改造后的户部巷面目一新,曾经的老瓦房、破桌椅、泥泞路完全消失,一派明清风格的户部巷出现在眼前,整条巷子干净又整洁,全街还立起了一道19米长、3米高的汉味早点文化墙。

老商户继续经营,新商户也跃跃欲试。2003年9月18日,新户部巷正式开街。徐嫂糊汤粉、唐氏热干面、石记热干面、二十一味牛肉粉、谢氏面窝、陈记红油牛肉面、徐记烧梅等43户经营户入驻。价格便宜、分量足、味道好,最关键是品种齐全、干净卫生,户部巷声名为之再振,每天食客如织。

为了将“汉味”的文章做足,2005年5月1日,户部巷在武昌徐东开了第一家分号,开张首日的经营额就超过了户部巷本身。第一个月,石记热干面更是以6.6万元的营业额创造早点小吃销售的神话,户部巷模式在超市成功复制。

徐东分号的成功,让户部巷经营户尝到了甜头,也证实了新的经营模式的建设性。2005年6月1日,武汉户部巷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户部巷开始有了正式的“经纪人”。

错失机遇——不少人认为户部巷的扩张、发展太慢。在户部巷文化投资公司成立之后的10个月内,根据市场需求,户部巷一口气开了7家分店。之后,户部巷放慢扩张脚步,以一年1—2家的速度开分店。

在王培俊看来,这样的“错失机遇”是慢步发展的体现,“一方面,我们不接受加盟,因为时机还不成熟。另一方面,开店是很容易的,我们跟中商是战略合作关系,只要超市扩张我们就可以扩张。但是,我们不仅要发展,还要保证每家分店的质量”。

他还介绍,2003年到去年,户部巷的销售额每年都以20%—30%的速度增长,今年由于整体形势下滑,增长也放缓至10%。“我们是开一家成一家,每家都赚钱。”

王培俊还开玩笑举例子体现户部巷的成功,“同行很喜欢挖户部巷的人去做店长,一般工资都会高于这边1000元”。

扩张野心

把“汉味”标准化谋上市

发展缓慢不代表没有野心。据王培俊介绍,如今,户部巷的销售总额已达3.2亿。而他们的野心还远不止这些,户部巷分号的扩张、产品的研发、资本的运作都正在进行。“今年下半年要开6家,加起来就有22家,今年下半年我们还会在宜昌、十堰、襄樊开店开10至20家。”

王培俊认为武汉市的小吃竞争激烈,越来越不好做,准备向外扩张,而他们向外扩张的首选地是一线城市,“2015年之前,我们要去北京、上海、深圳开店”。

在未来三年,公司还准备开发出户部巷休闲食品,进入商超渠道,像热干面、汤包、豆皮等系列,还包括冷饮。另外,王培俊还提到了资本的运作,户部巷有上市的打算。

扩张的同时如何管控质量?王培俊介绍,户部巷要打造三大工程:小吃培训学校,已经运营近五年,主要对户部巷从业人员进行产品制作、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培训,并广纳下岗职工、大学毕业生,为户部巷的发展储备大量人才;产品配送中心,选址东西湖,为各类扩张打下物流基础,该中心目前正处于报建阶段,明年或可投入使用;产品研发中心,目前正处于验收阶段。

王培俊通过户部巷这个平台,将“汉味小吃”发扬光大,户部巷面窝、热干面被评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户部巷也被评为灵秀湖北十大旅游新秀。户部巷不仅仅是一条小吃街,它被赋予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从一开始,我们做的就不是饮食,而是文化”,王培俊相信,文化的力量能够支持户部巷走得更远。

■本报记者 熊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