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上市迷局
长江商报消息 历经半年的努力,阿里集团还是与香港联合交易所说“再见”。
“我们决定不选择在香港上市。”10日下午,阿里巴巴集团CEO陆兆禧针对7月份以来颇受关注的“阿里上市谜团”,首次给出了一个明确答案。
不是港交所,那么是上交所?还是纽交所?一场从头至尾未见“真刀实枪”、硝烟味却始终浓烈的“角力”落幕后,这个可能会成为国内最大的IPO(首次公开发行)项目,却又留下一个新的疑问。
三大力量阻击,
阿里挥别港交所
从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内部邮件解释合伙人制度,到阿里巴巴董事局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发文《阿里巴巴为什么推出合伙人制度》,再到软银、雅虎纷纷表态支持合伙人制度,都显示出阿里巴巴集团为游说香港已经是竭尽全力。不过,陆兆禧表态“决定不选择在香港上市”,似乎为双方谈判画上了句号。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阿里放弃在港上市?此前,易观董事长于扬认为,有三股力量阻击阿里集团登陆港交所。真是一语成谶。
第一股力量是香港的民意基础与舆论环境。港交所已经被“架上去”了,如批准阿里集团,则意味着屈服阿里集团强权。
第二股力量则是腾讯的全力阻击。作为电商业务的两大巨头,若阿里上市,将进一步对腾讯造成资金乃至各方面的压力,而腾讯作为在港上市、目前市值最大的企业,也想保住自己的标杆地位。
第三股力量则是投资者,他们更重短期收益。阿里集团希望保持一个富有远见的管理层,从长远给投资人带来更多收益;但部分投资者却不这么看,他们认为自己在重大事情的投票权上受到了损害,不能确保自身权益。
多位香港投行分析人士认为,陆兆禧的表态仍是阿里巴巴通过媒体放话的形式,来向港交所进行“撒娇式”施压,这与之前多回合的喊话施压类似。
有投资分析人士称,此度陆兆禧的表态实际上是微妙的,在“程序上安了个后门”,假设与香港方面达成上市协议,那可以由级别更高的董事会主席马云出来推翻CEO的前论,合情合理,顺理成章。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称:“虽然并不能完全排除未来阿里还是会在香港IPO,但既然阿里官方已明确表态,如果将来再到香港IPO,不免有点‘儿戏’了。”
上海上市?登陆A股几无可能
既然香港已经被阿里巴巴集团排除在外,那么,阿里将会如何选择上市地点?
有媒体报道,上海也是阿里巴巴集团上市备选地点之一。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
首先,拆除VIE结构技术复杂。所谓VIE结构是指,海外注册公司通过与国内运营实体签署一系列协议,成为国内实体公司的收益人和资产控制者。阿里巴巴集团是注册在开曼集团的外资公司,开曼法律认可“协议控股”下对国内会计报表的合并,但国内法律却并不认可这一方式。
阿里巴巴如果要在A股市场上市,必须做的几步是:清理VIE机构——股份改制、重组——申请A股市场上市。但是股份改制就涉及到现有董事席位发生变化,而中国证监会颁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发行人最近3年内主营业务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应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如果阿里巴巴取消VIE结构,势必导致董事席位发生变化,因此3年内也无法上市。这显然不符合阿里巴巴近期上市的需求。
其次,牵扯到的税务、审计和时间成本高昂。阿里巴巴集团之前为上市所做的准备,包括文件、期权等方面,都是按照境外规则设计。如果转回境内,一是面临大量税收,二是需要按照境内的会计准则重新设计。
再者,登陆A股也不利于阿里巴巴的国际化进程。如果在美国上市,可以用美国上市的股份直接做股权并购,成本很低。如果转移到国内,对未来在国际上并购无正面影响,转移到国内不是理性的做法。
此外,国内IPO开闸仍无时间表。截至9月26日,A股排队上市的企业共有748家。待到阿里上市,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纽约上市?美国或成首要选择
除了香港、上海,其他地点是否存在上市的可能性?
互联网资深人士洪波认为,阿里巴巴盘子大,可能达到千亿美元估值,融资额超过百亿美元,小的交易所无法容纳。因此,美国可能成为当前形势下的重要选择。业内人士表示,美国市场的最大吸引力在于对控制权的保证,其二级市场允许双股权制度,支持马云及其管理层,在控制权上占主导地位。
但阿里巴巴集团在美国上市也存在隐忧。美国集体诉讼文化悠久,阿里巴巴集团可能招致集体诉讼,干扰到日常经营。“美国市场监管较香港更为严格,如果选择美国上市,阿里巴巴的一些财务问题及上市后的信息披露、财务审计等都存在风险。”巨擎网CEO鲁振旺说。
不过,有律师认为,这并不是完全的负面因素,“所有公司都面临这个问题,而不仅是阿里巴巴集团一家。”
此前香港媒体报道,软银为求阿里巴巴集团顺利上市,承诺将其持有逾三成股份的投票权,悉数“委托授权”予阿里合伙人。“之所以阿里巴巴集团还是强调合伙人制度,可能是因为对两大股东存有戒心。如果软银将阿里股份卖掉,协议就将失效。”上述律师称。
洪波分析:“看软银现在的架势(放弃投票权),可能在阿里上市后不久就会把阿里股票卖掉。”他猜测,如果阿里巴巴集团在美国上市,为了获得控制权,合伙人制可能是隐性的,显性的部分可能是让公司合伙人去持有公司更多投票权的股票。
虽然并不能完全排除未来阿里还是会在香港IPO,但既然阿里官方已明确表态,如果将来再到香港IPO,不免有点“儿戏”了。
——业内人士分析
马云团队想要阿里控制权?
登陆香港为何功败垂成,缘于阿里集团合伙人制度。市场人士分析,阿里希望以合伙人管理制度在港上市,即由合伙人提出集团董事会多数席位,而不受管理层或合伙人实际持股比例的制约。
目前,阿里的股权构成是马云及其管理团队仅占阿里巴巴9.4%的股权,而软银和雅虎则分别占据了35%和24%的股份,之前,软银和雅虎所占股份更高。马云及其管理团队,一直以来就从未真正控制过阿里。
现在,借阿里上市的契机,马云团队希望借此收回控制权。去年5月,雅虎和阿里亦曾签署协议,若在2015年之前,阿里IPO发行价能比阿里回购雅虎股份时每股溢价110%,雅虎届时即会退出阿里。但现在一波三折的上市进程,让阿里从雅虎那边的“赎身”进程,或添变数。
与其他企业类型相比,合伙人企业能够最大化地确保所有者利益,因为通过由合伙人提出集团董事会多数席位,而不受管理层或合伙人实际持股比例的制约,这样就确保了合伙人对公司管理的绝对控制权,但却无法保证一股一票、同股同权,而这恰是香港市场所坚持的制度。
正如马云在不久前的内部邮件中坦承,合伙人制度是为了“确保管理层的持续有效控制”。以此可见,马云及其管理团队宁可放弃香港上市,也不能向港交所妥协,放弃合伙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