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理财产品潮涌
长江商报消息 “余额宝”、“百发”、淘宝基金集中上线揽金
前天,淘宝基金店正式开业,当天17家基金公司扎堆入驻;10月28日,百度“百发”平台上线,4小时轻松揽金10亿,随后百度又宣布将推出第二款理财产品“百赚”;6月13日,阿里巴巴正式上线“余额宝”业务,短短3个月已吸金已超过1300亿元。互联网巨头为何纷纷投身金融理财行业,展开吸金大战,其优势在哪里?
■聚焦
跨界成风
互联网理财掀吸金大战
当下,传统的金融理财行业因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百度的加入而产生颠覆性的变化,互联网巨头展现出疯狂的“吸金力”,同时巨头间也正在逐步展开对海量网络理财用户的争夺大战。
以“余额宝”为例,从6月13日上线,到10月16日截止,“余额宝”开户用户超过1600万元,货币基金累计申购超过1300亿元,它已成为中国最大公募基金和货币基金。“余额宝”较高的收益率使它的吸金能力变得异常强大,1300亿元的基金也就意味着1300亿元的“余额”从银行里面“飞走”。
10月28日上线的百度理财平台——百发,一天内销售超过10亿元,购买用户数量超过12万户;甚至由于众多网友蜂拥而至,百度理财页面的服务器一度“宕机”,导致部分地区的用户无法登录,也就无法进行注册和抢购。就在第二天,百度理财平台上又发布了一条广告——“百赚来了”,声称该产品的收益是2012年活期利息收益的12倍(约4.5%)。
而在11月1日,淘宝基金店正式开业,当天17家基金公司扎堆入驻。
此外,其他的互联网媒体也纷纷准备涉足金融业。早在今年7月,新浪就已发布“微银行”,可办理开销户、资金转账、汇款、信用卡还款等业务,朝金融行业迈出了第一步;9月6日,腾讯与浦发银行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市场普遍认为,用户数或已超6亿的微信,将是腾讯“后发制人”、进入金融行业最好的突破口。
■分析
互联网公司为何纷纷“不务正业”?
为何互联网公司都纷纷“不务正业”跨界染指金融理财,吸金力又如此强大?
遇上升瓶颈寻突破金融业利润率诱人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秘书长李宪铎有自己的见解,“金融行业是‘用别人的钱挣钱’的行业,杠杆率和利润率都相对较高,对于品牌号召力强、但在优势领域遭遇上升瓶颈的互联网巨头们来讲,无疑是一个最理想的突破口。”
李宪铎表示,互联网巨头和金融巨头尽管都是巨头,但在盈利能力上,二者根本不是一个量级。“2012年,工商银行的利润达到2387亿元,而身为搜索行业龙头的百度当年净利润只有104.56亿元。”李宪铎认为,面对互联网行业和金融行业的巨大盈利差距,互联网企业一旦有机会,肯定会向金融业寻求发展。
交易成本降低数据优势明显
第一财经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钧认为,互联网金融就是让每个个体都有充分的权利和手段参与到金融活动之中,在信息相对对称中平等、自由地获取金融服务。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这样的设想提供了可能,尤其是数据产生、数据挖掘、数据安全和搜索引擎技术,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搜索引擎等形成了庞大的数据量;云计算和行为分析理论使大数据挖掘成为可能;数据安全技术使隐私保护和交易支付得以顺利进行;搜索引擎则使个体更加容易获取信息。“比如阿里金融,由于它具有电商平台,这就为它提供信贷服务创造了优于其他放贷人的条件。互联网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依据大数据收集和分析进而得到信用支持,然后判断是否可以放贷,这样就可以较好地控制风险。”李钧称。
中央财经大学民泰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李德峰认为,互联网公司手持大量客户资源而缺乏变现能力,基金公司等理财机构空有投资机会却缺乏客户资源。
■观点
“互联网+金融”或催生“鲶鱼效应”
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实质上并非一种新型的理财产品,而是货币基金等现有理财产品在营销方式、销售渠道上的一种创新。互联网巨头正是抓住了居民理财“时间碎片化”“资金碎片化”的特点,利用互联网渠道的独特优势,将互联网金融做得风生水起。
中央财经大学民泰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李德峰认为,互联网公司手持大量客户资源而缺乏变现能力,基金公司空有投资机会却缺乏客户资源。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互联网公司闲置的客户资源和基金公司闲置的投资机会都得到了激活,这对互联网公司、基金公司以及用户都是好事。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由于互联网企业在营销渠道、产品灵活性等方面的显著优势,“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必将对传统金融行业产生强烈冲击。而从长期来看,互联网行业仍是我国最有活力的行业之一,大量互联网企业进军金融行业,也必将会给我国的金融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思路,使金融行业更具活力。
■据新华社、广州日报、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