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苹果理念 投资农村服务业

2013-11-25 06:40:42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企业家沙龙第八期举办,省发展战略规划办公室副主任徐新桥建议——

长江商报企业家沙龙第八期23日在光谷新世界会所举行,湖北省发展战略规划办公室副主任徐新桥、湖北奥星粮油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梁红星与现场近百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企业家、创业者进行了交流,共同探讨“新改革时代的企业与企业家——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看湖北民企发展机遇”。

“大城市的大规模基建已经不太可能,投资的饭也不容易吃了,未来,发展乡村现代服务业大有可为”。湖北省发展战略规划办公室副主任徐新桥在本报企业家沙龙上表示,三中全会的一个重大变化,即城乡一体化体制更加明确、具体、透明,其中蕴含巨大商机。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改革”二字放大,也将“三农”经济的重要性再度拔高。徐新桥首先为大家分析了其中的商机,他认为三中全会凸显了“个体”的地位,未来将更加重视创业和就业,并强调个人在创业中的作用,尤其是还为大学生专门设立了创业基金,如果大学生没有就业会进行跟踪服务。

目前大城市的创业平台趋向饱和,民营企业家一窝蜂涌入已经不符合时代规律。相反,紧盯农村、农业市场或将是民营企业家在创业初期的较好切入点。

“国家的相关扶持政策将陆续发布、落地,农村市场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徐新桥建议,企业家可在城乡一体化的大市场当中,投资生态经济、农村服务业,并借鉴苹果的理念:供给创造需求。“让农村看起来像农村,住起来像城市,养起来超越欧美”。

另外,他表示,有机农业、安全食品加工、养老社区开发、特色产业发展等领域都会是不错的选择。

作为我省民营企业的有力掘金者,梁红星对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解读角度更偏重农村市场。他就“湖北民营企业家如何试水新型农村城镇化”的话题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下好农村城镇化的三步棋

被冠以“湖北第一菜籽油”的头衔,奥星粮油从今年3月起陆续实施三步走计划,下好可持续发展这盘棋。

近日,国家财政部已批复奥星粮油在沙洋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并将在3年内给予2800万/年的财政扶持。对此,梁红星指出,这个项目主要特色在于家庭农场形式的油菜种植,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整个科技产业链进行有效补充。

此外在于家庭农场复制推广。“将企业种植园区建在乡镇里,部分村民分流成企业员工”,梁红星称,未来企业发力点将放在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为载体的新型家庭农场上。在他看来,这是“双赢”。“村民实现增收致富,企业也可实行集约化模式运作”。

新型农村城镇化除了建设,怎样维护好也是重点命题。梁红星认为,跟进一系列的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是整个系统工程中不可缺失的环节。“家庭农场管理、土地流转管理、养老社区建立等诸多方面,都是我们考虑的问题”。

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农村市场是民营企业家的一块蛋糕,但贸然进军也会有风险。对此,梁红星给出了个人建言,“民营企业家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找准自身发展定位,商业模式、管理模式、盈利模式尽可能有清晰规划”。

找准发力点,但也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梁红星认为,从宏观上看,国家发出信号到政策出台落实,这中间需要一个过程;从自身发展来看,从企业规划到初见成效,这也是需要民营企业家坚守一段积累期。

培植本土民营企业家已刻不容缓

近年来,湖北省政府对于民营企业家的扶持力度逐步加大,对此,梁红星认为,湖北民企发展潜力要继续挖掘,政府职能部门还有很多事可做。

“招商引资的重点不仅是招、引,还有背后的一系列跟进维护”,梁红星直言,政府部门在前期招民企上下足工夫,而后如何维护好民营企业家的利益,还应尽快出台相应的规划条例。

梁红星表示,目前政府在“用资源还是留人才”、“吸引外地民营企业家还是培植本土民营企业家”还存在误区。在他看来,从县域经济一级切入,积极培植本土民营企业家已刻不容缓。

奥星粮油梁红星——

进军农村市场 要做好打“持久战”准备

■专访

■收获

与会企业家、创业者谈收获

“创业前景在农村”

本次企业家沙龙活动,到场企业家和创业者有不少边听边做笔记。活动结束后,主讲嘉宾被参会的企业家和创业者围住请教交流。

武汉嘉坤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代文涛此行的目的是了解信息、寻求市场。与徐主任交流后,他非常看好生态经济。同时,他也意识到自身实力的局限性、项目回报周期长等。他准备寻求银行贷款,专家称,有关贷款政策的大方向已出台,但相关细则还未明确,他打算继续了解、跟踪。

做空气净化器生意的余成勇表示,“国家对生态抓得越紧、我们越有商机,更容易普及观念,有市场就有利润”。

从武大毕业一年的刘元惠正准备创业,他提到,“现在政府对于大学生创业这块很重视,在金融计划、创业基金等方面扶持力度较大”。而他今天最大的收获是,“创业前景在农村”。

23日,近百位企业家、创业者参与本报第八期企业家沙龙 。本报记者 王筝 摄

■大学生记者 王锋琪 本报记者 熊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