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粮食安全任务居首?

2013-12-15 07:20:24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为何粮食安全任务居首?

据新华社电 13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列为年度经济工作任务之首,并将“确保产能、适度进口”“注重永续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等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具体途径。专家认为,这体现了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新思路。

制图 刘军

“确保产能”首次被写入工作安排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在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都是重中之重。正是在中央的有力督导下,直至今年中国粮食生产突破6亿吨,并实现连续10年增产。

“在中国粮食产量取得重大成绩的背景下,今年国家的粮食安全战略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微调。”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

他指出:“以往更多强调通过保障粮食供给实现粮食安全。这次提出‘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其中,‘确保产能’首次作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途径,被写入年度经济工作安排中。”

“土地产能从根本上说就是粮食经济的竞争力。”中国社科院农业问题专家党国英说。

在中国,因为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农民种地收入微薄,致使青壮劳力纷纷外出务工,造成土地荒芜,制约了土地产能的发挥。“确保土地产能,首先要确保农民通过种地获得经济效益。这样产能才能发挥出来。”党国英说。

事实上,近年来,中央政府已经认识到土地碎片化以及产能落后给粮食安全带来的隐患。2008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已经涉及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推进农村改革的内容。

随后,一系列激发农民积极性和土地生机活力的制度安排在中国各地,特别是农业大省悄然试点,为中国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确保农民通过种地获得经济效益

粮食安全战略包括“可持续发展”

上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进一步提出了“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系列新政。

其中,“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这些政策都备受瞩目,被看做是中国释放土地产能、振兴农业的重大改革。

本次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粮食安全战略,并不仅仅着眼于当前的“口粮安全”,更提出了“注重永续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等带有“可持续发展”意味的新思路。

据统计,目前中国粮食生产平均每公顷使用化肥量为480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1倍,但实际利用率约为30%,未被充分吸收的化肥农药使大量土地受到严重污染。另一方面,中国的灌溉率为40%,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灌溉率,造成了对水资源的浪费。

“在强调粮食产量的时代,尽管我们实现了粮食多年增产,但不可否认,在增产的同时,我们付出了环境的代价。当前,只有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去考虑粮食安全问题,中国的粮食安全才能得到切实、可靠的保障。”李国祥说。

至今年中国粮食生产突破6亿吨,并实现10连增。

■ 样本

安徽省天长市永丰村

成立农业合作社

加强土地流转

在地处中国中部地区的安徽省天长市永丰村,村民毛世荣等100多户农民在2009年成立了新型农业合作社。

在永丰村,农民将手中的土地出租给合作社,每年获取每亩450斤稻谷的收益;而合作社不仅“有实力”可以集资采购大型机械,还能采用新技术,并从专业保险公司那里参与农业保险。

通过土地流转,目前合作社已拥有1500亩土地的经营权、百余台农业机械。毛世荣成为当地首批依靠种地富裕起来的农民。“我每年维持生产经营的流动资金就有100到150万元(人民币),这是以前家庭式经营无法想象的。”他说。

安徽省农委统计显示,2008至2012年,全省土地流转面积年平均以26%的速度增长。目前全省共流转耕地超过170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7%左右。土地流转大幅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