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将“再创业”
长江商报消息 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国内支付清算市场开放后国际卡组织的竞争
■本报综合新京报、中新社、第一财经日报
在日益庞大的业务线造就了一个支付帝国之后,银联渐渐坐收垄断利润,与“民”争利,用行政方式干预市场,这些年来银联“垄断”的另一面让人更为深刻。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银联的传统优势不再明显。国内支付清算市场即将开放,银联即将面临VISA、万事达的正面交锋。
“服务型组织,开放式平台”,12岁的银联迎来了二次创业。“告别孩童的纯真,拥抱青春的改变”。中国银联总裁时文朝在银联12岁时的一席话或预示着一个新的银联。
银联面临内忧外患
支付宝、财付通等互联网新贵的崛起挑战着银联的垄断地位。另一边,还有国际卡组织的虎视眈眈
支付宝和腾讯线上支付等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崛起让银联很苦恼。
“互联网通用时代对中国银联的政策扶持与保护已经彻底取消,中国银联一夜之间开始‘裸泳’。”中国银联总裁时文朝称。
按照相关规定,国内每刷一次卡,提供刷卡机的商户都需要支付一笔手续费,发卡银行拿走70%,提供POS机的银行或银联的子公司“银联商务”拿走20%,银联拿走10%。但第三方支付公司利用移动互联网,通过与银行直连,绕开了银联收单—转接—清算的传统模式,银联这10%的手续费就收不到了。
“第三方支付机构当中前20家占了90%多的市场份额,这20家机构千方百计地绕过银联进行转接清算,银联的交易量分流得非常明显。”时文朝说。
易观智库研究报告指出,第三方公司有的创新产品和业务,银联也在尝试。银联一方面积极保持自身在银行卡收单领域的市场优势,另一方面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也加大了对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的创新力度,同时,其也加强了个人收单业务拓展,加大便民缴费类终端的布放和推广。
让银联更为担心的还有国际卡组织的虎视眈眈。根据WTO的裁决,中国将有义务将电子支付服务市场逐步对外开放,国内支付清算市场对外资开放在即。
二次创业提升服务
银联既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者,同时又是游戏的参与者,这样的双重身份在业界颇有微词
“银联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银行人士如此看待银联的转型。如今,履新不久的时文朝带领银联正在二次创业。
在刚上任不久,时文朝就想努力改变银联“与民争利”的形象。去年12月6日,银联新任掌门人时文朝对银联给出的新定位是服务型组织,提供开放平台,让更多的主体愿意通过银联进行转接清算,而且以后原则上都不再印发红头管理文件强行监管了。
近几个月以来,银联一系列措施迅速推进。2014年1月,银联成立“一站式”服务支持团队,银行、第三方支付与其他客户在入网测试时,都不需要再通过银联的多个部门分别测试。而且服务时间也从每周40个小时增长近一倍至76个小时。
“银联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到底是平台服务商还是跟我们一样的竞争者。”银行人士如此看待银联的转型。事实上,长期以来作为国内唯一的清算组织,银联既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者,同时又是游戏的参与者,这样的双重身份在业界颇有微词。
一位银行人士称:“银联既制定行业标准,行使监管权,同时又在网络支付、POS收单等领域与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竞争,这样并不公平,也不利于竞争市场的形成。”
银联行政干预市场引反感
银联作为国内唯一的支付清算机构,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干预市场竞争问题也让银行颇为反感
2010年时,银联曾向各家银行下发文件:“银联要建国家品牌,需要各银行支持,希望银行新发卡中银联标准卡占到50%以上。”
“虽然不是强制的规定,但是银联标准卡之外的银行卡迟迟申请不下来,银行只能是选择银联标准卡。”一股份制银行信用卡总经理表示。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曹红辉此前表示,银联作为国内银行卡支付清算中唯一提供全国跨行信息交换的服务组织,在银行卡发展初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和技术进步的加快,若仍以行政垄断阻止竞争者进入,甚至将一个支付清算组织的企业标准转变为行业标准乃至国家标准,从根本上排斥必要的竞争,势必损害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全体消费者的选择权,对增强支付体系的稳定性也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