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在一家4S店或可买多个品牌汽车
长江商报消息 10月1日起,我国取消汽车品牌授权制度
■本报记者 熊子熙
七夕前夜,国家工商总局一纸新政在汽车圈内引起轩然大波,各汽车品牌之间的降价战或许正在酝酿中。
8月1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布《关于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的公告》(下称《公告》)。自2014年10月1日起,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
这标志着,以品牌授权为核心的汽车零售体系,即将迎来重大变革。今后,国内汽车4S店将不再受厂家“授权”和《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的约束,“汽车大卖场”和“汽车超市”或将出现。
缘起
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
多年来广受业内诟病
以往,要成为一个有身份的汽车经销商,需要先得到汽车厂家授权,然后才能到工商部门登记获取经营资格。汽车总经销商和品牌经销商设立从事汽车品牌销售活动的非法人分支机构,也需获得汽车厂家的授权。厂家和经销商的关系,犹如上级和下级,后者的行动受到厂家诸多牵扯。
这就要提到一个广受业界诟病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下称《办法》)。2004年底,经过长达3年的讨论,该《办法》由商务部、工商总局和国家发改委联合颁布,生效日期从2005年4月1日一再延至2006年12月31日才正式实施,期间各方质疑之声不绝于耳。
争议的焦点集中在销售方式。“《办法》实际上赋予了厂家对销售的高度控制权,没有充分尊重汽车经销商和汽车厂家在法律上的平等关系,客观上更有利于形成厂家的强势或垄断地位,使本来已处于弱势地位的汽车销售企业更加弱化。”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汽车分会副会长苏晖表示。
失去销售网络控制权的汽车经销商们,等于失去了全部的话语权。作为前车之鉴,有“世界工厂”之称的巴西,销售渠道为外资控制,使其在创造人均GDP4000美元数字辉煌的背后,是2500亿美元的巨额外债和经济长期停滞,流通渠道的丧失必然导致产业控制权的丧失。
业内人士认为,《办法》的初衷是为了强化国家对进口车的管理,解决汽车产品销售和售后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强化中国在进口车市场的话语权,但事与愿违,本应受市场调节的厂商关系,却变成了厂商全权做主的主导关系。外资能够轻而易举地掌握中国汽车市场的主导权,更让进口汽车品牌轻而易举地得到了需要投入巨资打造的销售网络。4S店虽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但严重依赖汽车供应商,后者全面控制了由4S店承担高额成本建立的经销网络。
随着我国汽车市场广度、深度、容量等因素及经销模式的发展变化,《办法》已逐步从实施初期对汽车经销的促进与规范作用转变成阻碍作用。
变革
4S店不再受厂家约束
市场竞争将更充分
实施10年的汽车品牌授权管理体系,终于被打破。
10年来,关于修改《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的呼声日隆,如今,工商总局终于打响汽车流通领域改革的重要一枪。
“这次工商总局做出的改变,意味着汽车经销商将不再由总经销商备案,销售汽车也不再需要整车厂家授权备案,汽车流通领域将迎来市场化。”苏晖表示,“等于把汽车销售品牌授权的核心打破了,放开来,让市场做决定。”
早些年,因为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经销商还能靠卖车赚取不菲的利润,但随着近年来汽车市场竞争程度加剧、消费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出现,经销商屈从于汽车厂商大量进货,导致汽车流通领域频出“压库”现象,大部分经销商利润都来自于汽车售后保养。
而在汽车销售的总代理经销商垄断制度被打破后,汽车经销商无需从总经销处进货,也无需获得厂家授权,他们可以直接从海外进口车辆,市场竞争会更加充分。以往被视为小众路线的平行进口,也将迎来巨大机会,同时,今后只要相关资质符合,任意一家汽车经销商都可以去卖进口车。
未来,厂商和经销商的话语权也将因此发生改变,汽车经销商的力量由此得到加强。据业内人士分析,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以后,汽车厂商对经销商管控会弱化,工商总局对经销商的管理也会放松很多。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解读此次公告称:“公告是工商总局酝酿已久的,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这是工商总局‘简政放权’的表现。对于企业和经销商来说,日后会大大缩短企业授权经销商的周期,不用浪费3到6个月时间进行备案。”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工商总局在《公告》中这样阐释本次变革的意义。作为汽车总经销商和品牌授权经销商的审批部门,工商总局这份文件出台后,汽车流通领域势必将迎来新一轮市场化变革。
预期
在一家“汽车大卖场”里
顾客可“货比三家”
记者注意到,《公告》中明确提出:停止实施备案工作后,从事汽车品牌销售的汽车经销商(含总经销商),按照工商登记管理相关规定办理,其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统一登记为“汽车销售”。根据工商总局公布的备案名单文件,已将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登记为“××品牌汽车销售”的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可以申请变更登记为“汽车销售”。
这意味着,传统4S店只能销售单一品牌汽车的模式将被改写,今后,一家4S店可以同时出售多品牌汽车。在未来,汽车销售或会出现“汽车大卖场”、“汽车超市”等多种销售方式。消费者在购车的时候,就不用多花功夫从这个品牌4S店跑到另一个品牌4S店,而是在一家“汽车超市”里“货比三家”。
但也有人担心,尽管相关政策对改变汽车销售模式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如果出现汽车厂家只向部分经销商提供货源,那么即使出现很多线下卖家,最后结局还是会跟以前一样。
“现阶段要让4S店进行改变,变成大卖场的形式还言之尚早。”武汉一家经销商负责人表示,现在的4S店一般都与汽车厂家签订了授权协议,如果4S店按照国家政策在店内卖多个品牌的汽车,那么汽车厂商之间就会有一个平衡,如果厂商以产能有限为由断供货源,那么4S店就像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对于汽车销售模式未来的变化,神龙汽车公司公关部主任陈随州坦言:“首先,得权衡和现有供应体系的关系。比如目前在二级市场,有些成熟的4S店能吸引整个区域市场的消费者跨地域消费,我们是鼓励这些4S店发展多品牌经营的;而对于未来新设的‘汽车超市’,还是要从多方面衡量,考虑和现有供应体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