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礼物出自三名90后之手

2014-10-12 02:34:04 来源:

鲁班锁寓意中德共解难题,开启美好未来

当地时间10月10日,正在德国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德国总理默克尔赠送了一份“神秘礼物”。

与默克尔共同出席第七届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时,李克强在致辞最后提起,这次默克尔总理陪他逛了当地一家超市,买了两张明信片送给他的家人,而他也带来一份礼物,是中国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作品,学生们希望他在公开的场合把这个礼物送给默克尔,以表达对中德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期待。

总理的这一举动,让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的3名90后小伙子王明靖、李志仁、张少华格外兴奋。一周之前,这个礼物正是在他们手中完工的。

3个小伙子就读的学院,是中德两国政府在职业教育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向国内引入了德国享誉世界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和模式。迄今,在该校工作的德方专家中,已有4人获得中国国家友谊奖。从入学那一天起,学生们就受益于“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的融合。

中德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兴会介绍,10月3日,从外交部发布的消息中得知李克强总理将访问德国,学校的师生们决定亲手制作一把鲁班锁给总理,祝愿“中国制造”和“德国制造”实现更深层次的合作和融合,也希望两国职业教育能够有更深层次的合作。

这并不是李克强总理第一次收到学生作品。今年5月,他在内蒙古自治区考察时收到一位职业院校学生参加数控技能大赛的获奖零件作品。

在中德学院2014年毕业典礼上,张兴会也对学生们举过这个例子,勉励他们秉持职业精神,精益求精。这个例子一定程度上也启发了师生,要送一件自己的作品给总理。

为此,10月3日那天,3名数控专业的学生在学校的实训车间里待了8个小时,忙着研究图纸、确定工艺、选择刀具和毛坯、编制加工程序,直至做出成品。他们都是对数控机床痴迷的“数控社团”成员,利用休息时间摆弄机床是常事。

最终由李克强交到默克尔手中的,是一把传统的六根鲁班锁,由环环相扣的6个部件组成。与常见的木质鲁班锁不同,它的材质为铝合金。

10日,李克强总理将一精巧的鲁班锁送给默克尔。新华社图

10日下午,中德总理结束政府磋商后,李克强、默克尔临时光顾了柏林一家超市。默克尔饶有兴致地向李克强介绍超市里的产品,还向他推荐了一款可以寄给家人的明信片,并做为礼物送给李克强。两位总理的到来吸引了众多顾客驻足,纷纷上前与中德总理握手问候。

有趣的是,这把鲁班锁是在一台新款德国品牌机床上完成的,这是他们日常接触学习的“教具”。学生们的指导老师、该校机械与材料学院数控系主任赵新杰说,这是把德国机械加工的技术与中国鲁班锁的智慧结合在了一起。

默克尔并不是第一个收到中德学院鲁班锁的德国人。此前,一位在该校工作的德国专家发现了这些学生作品,爱不释手,带走两个送给了朋友。

李志仁告诉记者,如果一个人做鲁班锁,难度要小得多,多人合作来做,每个人做不同的部件,如果公差配合不好,就会或紧或松。因此,给总理的这把鲁班锁,要保证好每个部件的尺寸精度,才能组装在一起,这考验团队的协作——团队精神也是他们在日后的工作中需要不断锤炼的。

访欧首站,中德签181亿美元经贸技术合作协定

李克强赠默克尔鲁班锁喻中德关系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10日下午在柏林总理府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主持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中德两国政府26位部长参加磋商。两国总理听取了双方部长各自领域对口磋商成果汇报,并分别发表讲话。

当地时间10日下午李克强在柏林总理府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主持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中德两国政府26位部长参加磋商。

李克强表示,此次两国制定并发表《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内容广泛深入,对规划指导双方中长期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李克强表示,中方愿与德方深化经贸、投资合作,加强技术合作力度,希望德方向中国出口更多高技术产品,为中国企业赴德投资提供便利。双方要继续推进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制造业合作,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充分发挥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机制作用,推进人民币在欧洲离岸业务,希望德方尽早解决对在德中资银行监管过严等问题;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充分挖掘中欧国际货运班列潜力,拓宽陆上贸易走廊;密切人文交流,将2016年确定为中德青少年交流年,推进签证互惠,采取更多便利措施促进两国人员往来。

李克强表示,中方对德方支持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表示欢迎,希望德方支持启动中欧自贸区可行性研究,推动欧盟放宽高技术产品对华出口。双方要加强协调配合,共同维护世界经济开放性,推进全球贸易自由化。

默克尔表示,德方愿与中方拓展合作领域,扩大合作规模,重点发展互利的创新伙伴关系,全面深化经贸、投资、工业、农业、科技、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人文等领域合作,密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调配合,推动德中和欧中关系继续向前发展,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磋商后,两国总理共同见证签署多项政府间合作文件和商业合同。此访期间,两国签署双边贸易与相互投资及技术合作协定总额为181亿美元。

10日,李克强对德国访问日程异常繁忙。两国总理共同主持了规模空前的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出席了中德经济技术论坛、签字仪式、共见记者、参观皇家瓷器厂……当天默克尔同李总理一起出席了12场活动,长达10个小时的深度会晤,共同规划中德务实合作升级版。

10日的中德经济技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将一把精巧的鲁班锁现场送给默克尔。他说,这是访前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共同创作的作品,希望我送给默克尔总理。解开鲁班锁是解决一道难题,相信中德之间的合作能不断创新,共同破解世界性难题,开启美好的未来。

第1站:德国

主持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并访问德国

10月9日-10日  和默克尔总理将共同主持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会见德国总统高克,同默克尔共同出席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

10月11日  出席中欧论坛汉堡峰会第六届会议闭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并分别会见卢森堡首相贝特尔和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

第3站:意大利

访意和首访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

出席第十届亚欧首脑会议

10月14日-15日  与纳波利塔诺总统、伦齐总理、格拉索参议长和博尔德里尼众议长分别举行会谈和会见。

10月15日  访问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并发表演讲,介绍中国在农业发展和农村减贫领域的成功经验。

10月16日-17日  出席第十届亚欧首脑会议,阐述我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等主张,介绍中方对加强亚欧务实合作的看法和建议,提出具体合作倡议。

第2站:俄罗斯

访俄并举行中俄总理第十九次定期会晤

10月12日-13日  会见普京总统,同梅德韦杰夫总理举行大、小范围会谈,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分别会见俄联邦委员会主席和国家杜马主席。

10月14日  出席中俄联合举办的“开放式创新”国际论坛开幕式并发表演讲。

制作者来自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实训车间里8个小时做出样品

鲁班锁在德国品牌机床上完成

希望德方尽早解决

对在德中资银行监管过严

两国签署181亿美元

经贸技术合作协定

10小时12场活动

李克强赠默克尔鲁班锁

默克尔同李克强

柏林“逛”超市

李克强当地时间10日下午在柏林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出席第七届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并发表题为《在开放中再续合作黄金季》的演讲。

李克强强调,中国将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与各国一道建设开放公平的全球大市场。

李克强说,中国有条件、有能力实现今年经济增长7.5%左右的目标,将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只要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居民收入继续增长,质量效益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比7.5%高一点、低一点都是可以的。

李克强表示,中德合作只有升级版,没有终极版。

中德合作只有升级版

没有终极版

看点一:中德创新合作如何更进一步

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伙伴。德国总理默克尔7月访华时提出,愿与中方建立并发展创新伙伴关系。明年是中德创新合作年,中方将作为合作伙伴国参加汉诺威电子、信息和通信博览会。

外交学院外交学系副教授熊炜认为,工业信息化、金融、航空航天等领域都有望成为中德合作新的增长点,双方创新合作潜力巨大。

看点二:中俄大项目合作有何新动作

作为彼此最大的邻国,中俄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强,合作领域广泛,其中,大项目合作是两国合作的一个突出特点。

从能源到卫星导航,从大飞机到基础设施建设,大项目合作成为促进和加快中俄经贸合作的有力手段。特别是能源合作,是中俄大项目合作最先开展的领域。

“中俄两国领导人对能源合作很重视。”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吴大辉说,此次中俄总理定期会晤中,这也很可能是两国重点探讨的话题。

看点三:中欧合作如何整体推进

李克强对意大利的访问正值中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中意两国总理实现年内互访。

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认为,意大利制造业技术成熟,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中意利益汇合点日益增多,合作空间广阔。意大利对中国投资需求较大,有望成为中国基础设施走出去的重要合作伙伴。不过,意大利也需要在签证、市场准入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化措施。

此访也是李克强继希腊之行后,今年第二次到访南欧地区。

看点四:为亚欧合作提供中国思路

访问期间,李克强将出席在米兰举行的第十届亚欧首脑会议,这是他就任总理后首次出席这一会议。创立于1996年的亚欧首脑会议,是亚洲和欧洲间唯一一个全方位、多层级的跨地区对话合作机制。

“中国领导人一直都非常支持亚欧首脑会议,李克强总理可能会在与会期间发表重要讲话。”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部主任崔洪建说,把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和亚欧会议的未来发展联通起来将是本次会议的一大看点。

看点五:为世界粮食安全贡献中国力量

在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李克强将访问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

熊炜认为,这体现了中国对非传统安全领域国际合作的高度重视。中国在粮食安全、减贫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将为全球发展和减贫事业提供宝贵经验。

中国仅依靠9%的可耕地和6%的洁净水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

熊炜说,中国作为大国示范效应明显,中国的成就必将对其他各国带来启发和鼓励,为世界抗击饥饿注入新的活力。

访欧五大看点

综合新华社、中国青年报

综合新华社、中国政府网

10小时12场活动

中国

俄罗斯

德国

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