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重重
长江商报消息 “外交遇冷”下的普京困局
■本报记者 施磊 发自北京
11月,无论是北京的AEPC峰会,还是在布里斯班的G20峰会,主要西方国家的领导人在普京出现的场合,普遍流露出不加掩饰的冷淡甚至明显的攻击。奥巴马更是将俄乌问题与埃博拉病毒并称为世界挑战。
拥有特工履历的普京对此当然有足够强大的心脏保持镇定自如,并且以一系列的行动表现出毫不退缩的姿态,但西方世界抓住俄罗斯经济上的弱点,不断给普京施加压力。曾因“梅普二人转”的政坛传承被西方世界诟病的普京,在他的第二个总统档期会为这个世界带来什么,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被揭开。目前外交上受到冷遇的普京,应该如何一如既往地强硬,正挑战着他的神经。
最近,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外交场合下与西方国家领导人会面时饱受冷遇。事实上,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普京在与西方国家打交道的外交场合“不受待见”成为常态,而他的应对一如既往地更加强硬:施射新武器,轰炸机全球巡航,亲近中国,走近朝鲜……一系列动作让人眼花撩乱。
首脑外交的面子和里子
如果普京没有在2012年二次上台,他将是俄罗斯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最新公布的《福布斯》世界人物影响力榜单,俄罗斯总统普京排名第一,这也是他连续第二年在这项评选中位列榜首。但很难让人判断的是,这个结果是普京在外交场合受到一系列冷遇的印证还是反证。
有人说外交是最讲面子和最不讲面子的奇怪混合体,彬彬有礼的言辞可以说出最不讲情面的话。首脑和外交官们的外交言行各为国家利益,无可厚非,但普京作为一个有极大影响力的首脑,受到如此普遍性冷遇也是比较罕见的。
一切都源于2014年3月18日,原乌克兰领土“克里米亚”公投入俄,触动了西方世界的神经。这是二战以来几乎仅见的、未经美国许可而发生的领土变更。很快,“G8”(八国集团)变成“G7”,俄罗斯被踢出西方大国俱乐部。此后,MH17航班在乌克兰坠毁,西方国家普遍将该事件的元凶指向俄罗斯。虽然俄罗斯一直否认,但也一直没有确凿证据自证清白。事件原因至今还是个谜。
很多国际问题专家认为,克里米亚在实质上成为俄罗斯领土,一番博弈后没有受到西方直接的军事干预,应该说是普京在策略上取得了胜利。但是俄罗斯彰显国家实力和继续挑战现有国际秩序的能力,是建立在摇摇欲坠的经济之上的。
“如果普京没有在2012年二次上台,他将是俄罗斯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但是因为其个性化的政治抱负,和某种程度上对权力的贪恋,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下,他面临着诸多很难解的问题,他的政治前景也难称乐观!”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对外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翟东升在接受长江商报采访时,明确表达对普京本人以及俄罗斯这个国家发展走势比较悲观的态度。
西方油价攻势使俄深陷危机
受西方经济制裁,加上俄罗斯经济严重依赖能源,让普京深陷一场全方位的危机。
截至北京时间11月28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收盘暴跌10.23%,报每桶66.15美元,这一价格创下纽约原油期货自2009年9月25日以来的最低收盘价。
外交上受到冷遇不会对国家伤筯动骨,但是西方的制裁,特别是在原油价格上的动作却使俄罗斯的经济遭受重创。这才是普京真正头疼的所在。
公开数据表明,石油和天然气收入占去年俄罗斯GDP的近30%、自2000年以来GDP增长的50%以及占出口的70%以上。今年第一季度,俄罗斯财政收入的近53%来源于石油和天然气。
俄罗斯前财政部长阿列克谢曾经就俄财政状况与石油价格的关系做过测算。测算认为,石油价格至少需要达到每桶117美元,才能够令俄罗斯预算实现收支相抵。考虑到西方制裁及其相关的广泛经济压力的影响,如果石油价格低于这一水平,那么俄罗斯经济将会难以支撑。更糟糕的是,石油价格疲软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甚至可能会进一步走弱。供应充足和需求萎缩的市场基本面正在给能源价格带来下行压力,并且短时间内难以缓解。
由于俄罗斯经济长期以来对能源的过度依赖,一般认为,这是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直接或间接操纵原油价格的结果。对此,翟东升认为没有必然关联。他对长江商报记者分析说,将近期以来石油价格、美元指数和大宗商品ETF的走势图对照来看,其走势惊人的一致。石油价格持续下跌,与新能源今后几年将会取得广泛运用预期有很大关系。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徐之明副教授则持反对意见,他认为,油价下跌,西方因素肯定是存在的。
从国际市场情况来看,原油价格持续下跌,确实有着明显的国际因素。11月13日,美国能源部出具的库存报告显示,美国原油产量已经上升到了29年来的最高水平:每日900万桶。这意味着,美国已经快要追平日产量960万桶的沙特阿拉伯。
不同寻常的是,面对此轮油价下跌,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并未减产。有人说,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中国和亚洲其他的原油大客户身上。而美联储10月底宣布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美元新一轮走强,美元指数已于近期刷新5年高位,以美元计价的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势必将继续受到打压。在美国经济没有明显好转的情况下,此时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耐人寻味。
业内专家预测,到了明年3月,预计美国石油产量可能会进一步上升到950万桶/日,甚至更高。随着届时寒冬逝去,全球石油消费市场便会陷入萎靡,随之而来的是油价继续探底。
遭受西方经济制裁,加上俄罗斯经济严重依赖的能源在全球遭遇价格暴跌,这些都正在破坏俄罗斯在展现国家实力方面已经非常脆弱的基础,同时还可能影响普京在国内的政治支持率——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让普京深陷一场全方位的危机。
徐之明对长江商报记者说,对俄罗斯而言,当务之急是调整其经济结构,追求更多元的经济增长点。俄罗斯是一个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都极为丰富的国家,要突围破局,必须深挖潜力。
前苏联就曾倒在油价上
20世纪80年代,苏联完全陷入了用增产维持石油美元收益的怪圈,导致苏联人民饱受生活物资短缺的痛苦。
通过石油价格打击对手,历史上有过成功先例。在冷战末期,美国就曾操纵石油价格,让苏联经济陷于泥潭。
1967年11月,苏共总书记、部长会议主席勃列日涅夫首次提出发达社会主义社会概念。1971年,苏共二十四大宣布苏联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苏联这个对外宣称发达社会主义的底气,并不是其经济发展有多好,主要原因是石油和能源产出获得的收益。
国际石油1971年初只有1.8美元/桶,1973年初涨到2.95美元,到1973年的年底突破12美元。1975年,苏联石油产量超美国,至1979年成为第一大产油国。这段时间,苏联因为产能的增加和原油价格的坚挺,从国际市场上收获了巨量的石油美元,再加上苏联红军的强大武力,与西方国家大搞对抗。
1981年,里根入主白宫后,美国开始实施遏制苏联的战略,一是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把苏联引上与美进行军备竞赛的快车道,从经济上消耗苏联国力;二是通过对欧佩克施加压力,促使其增产,使世界石油价格低位运行,切断苏联军备竞赛所需资金来源,从而拖垮苏联经济。
美国的这两手措施非常有效。1985年,在美国影响下,沙特阿拉伯指责苏联、墨西哥等产油国无限制开采,决定不再捍卫欧佩克价格,迅速提高产量,石油出口从不足200万桶/日猛增到约600万桶/日,1985年年末更达到900万桶/日,这还引起了其他石油出口国纷纷效仿。产量迅猛上涨使得苏联在一夜之间损失了超过100亿美元的硬通货,几乎是其硬通货收入的一半。
世界石油产量猛增引发了战后国际石油市场最惨烈的价格战,石油价格暴跌,到1986年跌到只有12美元每桶。至1990年一直压在20美元每桶以下。据当时计算,石油价格每桶下跌1美元,苏联每年外汇收入就要减少5-10亿美元。
由于油价下跌,使得苏联经济雪上加霜,致使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最终没能取得成功,美欧则享用了低油价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红利。
过于依赖石油,经济结构失衡一直是苏联的软肋。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联在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的同时,也成为世界最大的谷物和食品进口国。尽管与西方存在“你死我活”的意识形态斗争,但苏联当时已被深深地卷入西方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之中。
到了20世纪80年代,苏联一半以上的外汇收入靠石油出口,而其一半以上的外汇支出则用于进口粮食和食品。因此,苏联的经济状况直接取决于世界油价和谷物价格的波动,取决于世界对石油和粮食的总体需求态势。
20世纪80年代的苏联实质上已经沦落为一个依靠石油换取食物的畸形国家,工业体系基本是为军工服务,经济结构非常不合理。到了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苏联完全陷入了用增产维持石油美元收益的怪圈。所有这一切,导致苏联人民在整个80年代饱受生活物资短缺的痛苦。1989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剧变,随后的1991年,苏联解体了……
新兴大国和老牌帝国的选择
俄罗斯每一次国家实力的大飞跃,都是在与他国的对抗与战争中实现的,压力越大越能激发这个民族的民族情结。
自从被“G8”排除在外后。普京的外交舞台更多地出现在上合组织、亚信会议、金砖国家会议等非西方主导的场合。在这些场合,俄罗斯被贴上的是新兴大国的标签。毕竟,从经济总量来看,俄罗斯并不突出。之所以在这样的经济总量下,普京仍被福布斯评为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依靠的是他本人在国内的高支持率、俄罗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以及继承自前苏联的强大军事力量。
普京会满足于俄罗斯只是一个新兴大国的地位吗?徐之明分析说:“从历史上看,俄罗斯的立国基础,就一直有一种帝国心态。”他认为,这个老牌国家每一次国家实力的大飞跃,都是在与他国的对抗与战争中实现的,压力越大越能激发这个民族的民族情结。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霸权有明显走向衰落的趋势,通过硬性的冲撞方式,在目前的世界格局中撞开一条路,确实是普京的选择之一。
即使俄罗斯经济正处于困境,但是普京还是大幅增加了军费开支。俄罗斯最近宣布,明年计划军费开支将增加超过21%,至790亿美元;在未来三年间增加44%,至980亿美元,其中核武器支出相比同期增长50%以上。根据IHS简氏防务报告,俄罗斯预算中的军事开支比例将从去年的15.7%上升到明年的20.6%。
普京在决定大幅增加军费开支的同时,也被迫在其他领域削减近180亿美元的预算,这也意味着用于重要国内支出需要的资金会减少,比如国家养老金和工资,以及扶持受西方制裁严重影响的企业所需的资金。翟东升认为,普京试图通过在国民和国际社会面前表现出信心和实力来挽回颜面,但俄罗斯经济所面临的这些基本挑战甚至令普京最大程度利用这些有限条件的能力也受到了限制。
柔情普京。2012年3月4日,普京和梅德韦杰夫出席克里姆林宫附近大型集会,普京正在拭泪。
困倦普京。2013年12月17日,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乌克兰总统亚科努维奇。普京姿势东倒西歪看似没睡醒。
无奈普京。2014年11月16日,普京在澳大利亚G20领导人第九次会议结束前提前离席。分析人士认为他因受到冷遇离开。
钓鱼能手。
柔道高手。本组图片均据东方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