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彦斌:为吹过的牛努力

2015-01-05 01:15:23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记者 纪文君

《我是歌手》第三季上周五开播,当孙楠、韩红、古巨基等都演唱拿手曲目时,胡彦斌独树一帜,选择改编李宗盛的《山丘》。音乐人宋柯说,他将故事音乐化,堪称音乐奇才。也有评论认为,他炫技太多,毁了佳作,从山丘滚落山沟。而胡彦斌认为,难得有一次能站在台上唱别人的歌,怎么能错过?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专访时胡彦斌透露,这首歌符合最近心境,演绎起来更走心。

胡彦斌的身份不止歌手,就如他自己所说,这些年一直都在“折腾”:出国学习,创建音乐教室,接下来还要拍电影……尝试项目越来越多, 但音乐之心不会磨灭。谈到折腾的心得,他说,当没有信心去做某件事情,就会先把目标讲出来,然后对自己发狠,为吹过的牛而努力,比如正在筹划中的拍电影这件事。

李宗盛张学友是我的偶像

长江商报:这次你选择改编李宗盛的《山丘》,除了致敬外,还有什么特别意义吗?

胡彦斌:李宗盛大哥一直是我的偶像,《山丘》算是他的点睛之作,适合当下所有的年轻人,包括迷茫中的、创业中的、失败过的……能让你知道终点在哪里。听歌、看书都能够看到一个人的人生阅历,借鉴他人的观点和人生能少走很多弯路。

长江商报:有人质疑说李宗盛的歌需要的是阅历而不是炫技,你怎么看?

胡彦斌:如果我对音乐表达得不合适,我也接受大家的建议。在音乐上,还是希望大家坦然和率性一点,不要改变音乐的初衷,而要符合自己的心情,这首歌跟我最近的心境比较相符,能够赐予我力量。当然我非常喜欢李宗盛。

长江商报:除李宗盛之外,对你影响比较大的人还有谁? 参加《我是歌手》,是否担心会输?

胡彦斌:去年《全能星战》中,黄小琥老师说了一句话:“其实我来这里并不是看自己能不能赢,而是看自己输不输得起。”我顿时就感觉学到了,并且很感动。而张学友,不论音乐上还是做人上都是我的偶像。早在2006年、2007年学友大哥在内地开演唱会,经纪人介绍我们认识,从他身上我看到了做人的榜样。

长江商报:聊聊创作吧。你写的歌词都非常真实,是来源于真实体验?

胡彦斌:我写的歌都是我经历过、看过后总结出来的,愿意分享的内容。我可能天生正能量爆棚,不希望看到悲观的人。

长江商报:通常的创作状态是怎样的,怎么寻找灵感?

胡彦斌:2014年推出的新专辑《太歌·春夏秋冬》,我基本都是在火车上完成的。因为我住北京,妈妈还住在上海,每次回去看她都得坐四五个小时动车。在行驶的火车上思考、写歌词。有了歌词回家就会抱着吉他和钢琴作曲。我很喜欢这种“动态中的静态”。

长江商报:你其实算是出道比较早的艺人,16岁就凭《我为歌狂》走红。现在艺人出道年龄越来越小,你怎么看?

胡彦斌:这是市场需求,做一个好艺人不容易。我出道早,在工作上遇到的人和事情多,可以先体验到很多东西,我很愿意告诉身边人如何在挫败中成长起来。这个行业是看你能走多远,而不是你短期内有多红,所以不论做音乐、做人都要勤勤恳恳,不能被特殊的阶段和成绩冲昏头脑。

长江商报:所以年少成名也不一定是坏事。

胡彦斌:我应该也算是年少成名啦(笑),那个时候初生牛犊不怕虎,这种精神很可贵,等年长了可能就开始顾忌一些东西了。

拍电影很谨慎,正儿八经学了两年

长江商报:2010年之后,你一度淡出公众视线,前往美国深造,是创作遇到瓶颈?

胡彦斌:不是创作遇到瓶颈,而是状态上出了问题。2010年我跟前公司合约到期,前10年我一直在做艺人的工作,而任何事做久了都成了压力,我不想让我热爱的事情变成负担,所以要静下心思考,就决定去美国读书。

长江商报:分享一下求学经历吧。

胡彦斌:我一个人背包去了纽约,当时英语不好,也没有朋友,就一个人租房子、联系学校,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但我觉得很值得,纽约是个很包容的城市,去了才知道比我英文烂的人多得去了,哈哈,所以我觉得很有意思。

长江商报:在国外有没有碰到大咖?

胡彦斌:其实我在国外学的是电影而不是音乐,当时住在环球影城旁边,真的碰到了Jay-Z和蕾哈娜这样的大咖。本来还想充当粉丝前去合影,但发现他们的保镖都比我还高,所以就算了。这种在美国当“粉丝”的经历很特别,回来就更理解歌迷,很多时候真的要角色互换,才会更珍惜对方。

长江商报:有看到你晒跟联合国外交官的合影,那是段什么样的故事?

胡彦斌:我是通过朋友认识的那位联合国的外交官,他带我去看了联合国,从他的讲解中,我感觉中国如今在国外很受重视,顿时觉得很长脸。他还带我去了很多游客无法进入的地方,并邀请我演唱了一首联合国公益歌曲,对我而言这是一种很不一样的经历。

长江商报:具体谈谈拍电影的事呗?

胡彦斌:为了拍电影,我正儿八经去学了两年,纽约电影学院读了一年,北京电影学院学了一年。喜欢技术基本功扎实一点再做事。其实对拍电影我比较谨慎,不会迎合当下流行题材。这次执导的是略带悬疑色彩的电影。目前剧本已基本完成,但仍在反复修改。演员拟好了,希望他们能把档期留给我。我应该会小小客串一下,弄几场戏过过瘾就好。希望一炮成功。

长江商报:现在演艺圈很似乎很流行“跨界”导演。

胡彦斌:现在几乎谁都能当导演,只需找个好的执行导演把事情全部干了就行,但做出来的电影到底算谁的?我想当导演,还是因为想满足自己的控制欲,要control整个故事,情感、节奏一定要捏在自己手上才安心。

音乐不会磨灭,做人要走双行道

长江商报:除了电影,努力已久的《牛班音乐教室》已在视频网站上线,为什么想到做一个音乐教学类的节目?

胡彦斌:节目首日上线一个半小时点击率就破了两万。牛班就是New Band的意思,我们希望能教会更多人玩乐队,因为中国的乐队文化越来越少。但在国外街头,经常能看到乐队和背着乐器的人们,我希望能够帮爱音乐的年轻人重拾音乐梦想。

长江商报:这么多新鲜尝试,是否意味着今后将逐步转型,偏离音乐道路?

胡彦斌:不能说偏离,音乐一直在我心中,不会磨灭。年轻人喜欢做有成就感和有价值的事情,目前整个音乐圈生态并不是很好,所以我改变了方式——发专辑速度变慢,但可以做音乐教学,换新的模式教大家玩音乐。

长江商报:所以你算是很会转变思路的人,不会死钻牛角尖。

胡彦斌:嗯,我觉得做人要走双行道,改变思维方式拓宽道路,不要这么固执。你看现在专辑还有人买么?呵呵,年轻人花那么多时间精力做一件事情,竟然得不到认可,其实很可悲,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现在投资人和媒体听到电影就两眼放光,为什么?因为这是话题,是价值的体现,所以我想要做这样的事情。

长江商报:有人说你直率,也有人说你有点冷,评价一下自己吧?

胡彦斌:这问题你难倒我了,我也不知道怎样讲。反正我做事非常认真,有时候会很“凶”,让工作人员非常累,但是他们又很爱我,因为他们知道我们可以一起创造奇迹。在公司,我有这样一个规定,我没有一票通过权,但是我有一票否决权,这就是我的原则。

长江商报:演艺圈闯荡多年,对感情持什么态度,会隐婚还是公开?

胡彦斌:对于情感我是个不太高调的人,但也绝不隐瞒,我喜欢顺其自然。如果我找到那个对的人,对方想隐瞒呢?你懂我的意思吧,所以这种事情不能设定,只能走到哪算哪。就我自己的个性来讲,感情就是两个人的幸福,形式无所谓,告诉大家是对我感情的见证,不告诉大家那就是两个人偷着乐,都挺好。

长江商报:微博上你说要“为小时候吹过的牛而努力”,你小时候吹过什么牛?

胡彦斌:小时候我说要做让人佩服的人,没天赋做科学家,所以希望在这个行业中做有意义的事情。我觉得做男人要有面子,有些事当我没有信心去做的时候,就会先说出来。比如我拍电影其实心里没有底,但我说出来,就一定会为自己说过的话而负责,会对自己非常狠,来做好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