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大单初六率先开工
长江商报消息 回绝父母安排工作
2011年,钱昊大学毕业,和不少普通的高校本科毕业生一样,他选择了考研,因为一旦考上研究生,工作谋生的事情还可以拖延几年再考虑。
然而,世事多不遂人意,最终因为几分之差,钱昊没能考上报名的学校。此时,钱昊的父母在襄阳老家为他谋求到了一份地方媒体的工作,但被他推掉了。
“在准备考研的半年多时间里,我也没闲着。”钱昊说,自己学的专业是广播电视新闻学影视编导方向,在还在读书的时候,自己就通过老师、学生社团组织在外找到了一些兼职摄像、剪辑的工作,赚的钱让自己从大二起,就没向家里要过生活费。
钱昊认为,当初做“临时工”尚可赚到生活费,如今既然已经毕业了,不如专心做这些工作。从打零工起,逐渐积累人力资源和技术,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自己组织团队成立公司,这比安稳但繁杂地应付差事的工作要好得多。
经历挫折走上正轨
东湖高新区华师大科技园,不少创业企业在这里安家。去年12月,钱昊的公司也搬到了这里,他正式有了自己固定的办公场所,一间上百平米、带隔断的大办公室。在这之前的两年,他和自己的团队都是“蜗居”在居民楼内。
“开始比想象的要困难得多。”钱昊说,创业之初,他与现在团队的几个核心成员都在一家影视公司打工,学习技术和管理经验,过着没有稳定工作且收入微薄的生活。前两年的春节都特别难过,因为回到家里开销大,而且会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没有活干,也就意味着没有收入。
2012年最困难的时候,钱昊每隔一两个月,不得不留着钱买一张火车票,回到襄阳老家,等待下一次开工通知的来临。
2013年起,钱昊与朋友一起筹措资金,成立了工作室,自己购买设备,开始从单纯为别人打工,到以团队的形式从大一点的企业那里承包订单;2014年7月,经过了一年多时间的积累,钱昊与朋友们筹集资金,正式成立了注册资本达300万元的公司,开始自主承接订单,拍摄婚礼、企业宣传片、微电影等影视文化产品。
“今年可能会有质的变化。”钱昊说,今年七天年假过完就早早开工,就是因为在去年底就已经基本敲定了某视频网站季播剧、大型单位的系列微电影等“大单”,今年要早早为此做准备,如果做得好,今年的营业额可能在去年十余万元基础上翻数倍,公司将正式走上正轨。
正月初六,钱昊从襄阳老家来到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华中师范大学科技园的写字楼,打开公司的大门,一一检查高清摄像机、摇臂轨道、小斯坦尼康等摄影、摄像设备的情况,为即将开工的订单做准备。这是钱昊毕业四年以来,“开工”最早的一次春节。从前,他会一直在家里睡到正月十五以后,等待“活儿”主动找上门。
采访时间:2月24日(大年初六)
采访地点:
武汉市江夏区
采访对象:武汉光阴画视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技术总监钱昊
采访记者:张振军 周舜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