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带出十多个“老板徒弟”
长江商报消息 “我学历不高,总结创业经验,就是眼光要远,但又不能冒险。”今年44岁的小老板陶君功,距离第一次进城已经24年。这期间,这个初中毕业农村娃,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公司,还带出了十几个已经另立门户创业的“老板徒弟”。
骑自行车从山里到市里
陶君功在十堰市郧县青龙山山区长大,1991年年底,刚结婚不久的陶君功,骑着一辆二八自行车到十堰市闯世界。
“从亲戚那借了50元钱,又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天蒙蒙亮就背着一床破被子,从老家泥土路上磕磕碰碰到镇里,然后一直骑到市区,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陶君功介绍,那是他第一次到市里,两眼一抹黑,没有任何方向。
“最初是在建筑工地上当小工,搬砖、和泥,一天能挣3块钱,晚上就裹着一床破被子睡在四面漏风的工棚里,夜里能把人冻醒。”陶君功说,那时候为了多挣钱,工友们天黑就下班打牌去了,他一个人加班到半夜12点,只为多计半天的工时。
此后六七年里,陶君功先后学过木匠、装潢设计、替人买过燃具,只要别人给钱,他都愿意去当学徒。直到2000年,接触了两年广告标牌制作之后,他拿出积蓄,加上借来的钱开起了自己的第一家店。
大年初三,长江商报记者来到陶君功家里时,正赶上他曾经的两个徒弟带着家人前来拜年。每年正月初几,都会有六七拨徒弟陆陆续续前来拜年。“从2000年进入广告制作行业,前后带出了十几个徒弟,现在差不多都另立门户自己当老板了。”陶君功说,这些人既是徒弟,又是朋友,往往带着孩子来,光压岁钱的红包都要准备不少。
与时俱进,随时准备转型
“我们这种小型广告制作业是在特殊时代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那时候各行各业宣传需求旺盛。时代一直在变,跟上时代的变化才能生存。”陶君功一直遗憾自己学历不高,没有机会系统学习,他认为自己创业能坚持到现在,主要是眼光远,但又不冒险。除了日常工作,一旦得知某些城市举办公告类论坛、展销会,他都会前往学习,及时了解行业走向。
“以前起家靠的是数量,每年过节都能接到海量的商业宣传海报、宣传单、彩旗订单,没有技术含量,制作只需要重复劳动,费时间、利润低,一万张才赚百十块钱。”陶君功说,随着十堰市市政建设工程增多,特别是高速公路、大桥等项目,项目前后的户外路牌、公益广告、形象宣传等,这些抗风雪雾霾要求高、主题传播突出的产品,已经成了近几年业务的主要方向,“同时研究这些产品用哪种制作材料好,怎样安装安全,如何绘制便于车辆浏览。”
陶君功说,这样的大型业务,一单的收益往往能抵上以前一年的收益。但随着竞争者增加,国家层面的节俭要求,相关机构在这些方面投入控制越来越严格,自己不得不放弃一个饱和的领地,去找另外的领域。
“我们的规模小,一些技术含量太高的产品做不了,就尽量不去冒险。但也不能守旧,在稳中有突破。”陶君功认为小广告制造业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不同的领域,总有疲劳的一天,需要从业者扎猛子进去研究。
“单是广告领域,就能细分到上十个小领域,并不是简单地设计个图案,画出来,贴出去就完了。主题表达、材料、颜色、造型、安装各个环节,以及延生行业的产品,都需要研究。”去年,陶君功拿出部分资金,成立了两家文化传播公司,春节期间正在张罗着寻找合适的人才,准备往产品设计和制作上继续发展。
采访时间:2015年2月21日(大年初三)
采访地点:
十堰市北京路,陶君功家里
采访对象:
陶君功
采访记者: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