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订单像红包一样飞来
长江商报消息 “在4天4夜不眠研究纳米级三氧化钼技术之后,忽然之间看到雪花。打开门窗才发现根本不是下雪了,而是分子筛破裂导致三氧化钼都漏了,之前研发了好久的内容只得重新开始。”湖北中澳纳米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先生回忆起创业时的艰辛故事,没有苦涩,只有淡淡的笑容挂在脸上。如果说2007年刚成立的时候,还只能一天最多产一公斤三氧化钼,那么在2014年底,公司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年产量达到50—100吨。
今年春节,陈先生特别的忙,因为年前已和广东、浙江、安徽等地的企业建立友好关系。这边,产品产量终于打破传统生产规模和数量限制,那边,新一轮的订单也在接二连三地洽谈。
实现规模化工业生产
“以前基本上是以一天一公斤或者多少公斤计算,而去年年末我们公司实现了规模化生产,连续数天加工出来的产品数量都是成吨计算,在时间上节省了至少数十倍。”陈先生告诉长江商报记者,在我国现有的十几个纳米级三氧化钼生产企业中,普遍存在着生产规模有限、产量产值不高等问题,能实现规模化批量生产的企业屈指可数。而位于湖北省广水市十里工业园区的湖北中澳纳米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
据介绍,该公司成立于2007年11月,是湖北省唯一稀土新材料类企业,主要从事于新材料纳米级三氧化钼的研究与生产,用来制备高性能钼合金材料,或是用在催化剂、信息显示与储存、传感器、智能伪装、电池电极等领域。
目前,公司自主研制了整套工艺设备,使传统的操作变得简单、纯度高、结晶组织好、粒径可控,其自行研制的自有技术成功开发了高纯三氧化钼、纳米级高纯三氧化钼等产品,并于2014年末实现规模化生产。而这也是我国唯一用物理法大规模工业生产高纯三氧化钼、纳米级三氧化钼的企业。
或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那时候我和湖北省化学研究院、武汉工程大学的另外8名研究人员经常整夜整夜待在实验室,就为了将这项技术研究透。除了纳米级的三氧化钼技术研究,剩余的材料如何回收利用再深化加工也成了我们研发目标。”陈先生向长江商报记者介绍,近年来公司将形成以纳米级三氧化钼为起点的产业链。
看了满屋雪花飘般的三氧化钼之后,陈先生和他的团队也吸取了教训和经验,将传统的引风机系统改成了水喷射真空系统,既达到了三氧化钼生产环节对于真空度的要求,又将产品回收率提高到99.8%以上。
“接下来,还将在原基础上进行提炼和自主研发,生产纳米级二氧化钼和纳米级钼粉,用作汽车尾气净化器、耐高温钼合金等。目前我国超细的钼粉生产技术属于空白项目,都是引进德国等国外技术。而我们已将纳米级钼粉技术试验成功,正在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洽谈。”谈到公司的规划和发展前景,陈先生显得信心满满。
目前我国超细的钼粉生产技术属于空白项目,都是引进德国等国外技术。而我们已将纳米级钼粉技术试验成功,正在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洽谈。——陈先生
采访时间:2015年2月23(大年初五)
采访地点:
广水市十里工业园
采访对象:
湖北中澳纳米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先生
采访记者:陈妮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