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美国“回形针行动”大揭秘

2015-10-19 01:24:15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美国登月计划灵魂人物、土星火箭之父、航天医学之父为什么都是德国人

□本报记者 张萌 综合报道

近期,好莱坞大片《模仿游戏》热映,“计算机科学之父”艾伦·图灵的非凡人生成为亮点。图灵在二战期间,曾经秘密协助盟军破译德军密码系统“英格玛”,使英国军方提前知晓希特勒的行动计划。有人宣称他的贡献使得二战结束时间提前了两年。1945年“二战”结束,由于他在战争期间的杰出贡献,图灵被授予不列颠帝国勋章。

这段历史的披露,让人们注意到科技在现代战争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以及历史变革中科学家的命运变迁。

近日,美国知名作家安妮·雅各布森(Annie Jacobsen)的新作《回形针行动——“二战”后期美国招揽纳粹科学家的绝密计划》由重庆出版社在国内出版。该书揭露,美国战后在火箭技术、医疗和太空技术等高尖端科技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就和突破,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回形针行动”。本期“钩沉”将向读者呈现这起绝密科技行动。

独一无二的强大武器

二战刚开始,希特勒就叫嚣已经掌握了某种“迄今为止不为人知、独一无二的强大武器”,这武器将使得对手不堪一击。美国和英国的情报部门一度很紧张,认为这种武器就是V系列火箭,他们担心,如果纳粹在V2火箭的鼻锥体弹头内装配生物或化学武器,后果将不堪设想。对此,英国政府还向居民发放了430万副防毒面具。整个欧洲都弥漫在对这种武器的恐惧当中。

1944年12月9日,德国境内的瓦尔拉古堡正在举办一场盛大的宴会,800多年的古建筑内德国法西斯第三帝国的高官们正在举杯畅饮。

古城堡外的草坪空地上,一群纳粹工程兵正在调整便携式火箭发射台,寒光闪耀的金属发射台上正树立着一枚V2火箭。这枚庞然大物是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武器。V2火箭全长13.98米,弹头重达906公斤,射程190英里,能以5马赫(1马赫约等于每小时1126公里)的速度飞行。当时,盟军还没有掌握能够从空中把V2火箭击落的技术,所有的歼击机只能在空中眼睁睁看着V2火箭长驱直入。

这场宴会是专门为制造出“奇迹武器”的纳粹科学家们而举办的。与此同时,现场每颁发一枚“战时服役骑士十字勋章”,就有一枚V2火箭射向盟军。1944年12月16日,意犹未尽的德军又在V系列武器的研发基地举办了一次宴会。当天下午,就有一枚V2火箭打中了比利时安特卫普的国王剧院,现场1100人就有567人遇难。整个“二战”时期,单枚火箭袭击的最大伤亡人数就是这枚V2火箭造成的。

1945年4月,盟军还在德军试验场兰布卡麦尔附近发现更为惊人的秘密。在兰布卡麦尔西南数英里的一个地下军火库中,发现了一批标有3个绿色圆环的炸弹。经过美军第45化学实验公司的检测,这是比芥子气杀伤力大得多的新型糜烂性毒剂——塔崩。它能以5倍于芥子气的速度杀死活物,且具有超常的挥发性,根本不需要由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只要通过皮肤接触就能致命。然而,纳粹德国并没有使用这些已经造好的武器。在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在核、生物、化学、航天等领域均有秘密的科研计划,而且取得了不少进步。仅在火箭研究领域,美国就落后德国20年。而能最快缩小这一差距的办法,就是直接利用德国留下的设备和专家,进行一场科技掠夺战。

“回形针”争夺纳粹科学家

1945年3月23日,蒙哥马利率大军渡过莱茵河,此次进攻的代号是“战利品行动。”随同作战部队进攻的还有盟军联合情报资料调查小组委员会(CIOS),其中包括了3000多名科技专家。

CIOS的目的是调查德国的科技情报,其内容包罗万象:雷达、导弹、飞机、药物及生物、化学武器实验室等。很快这场盟军的君子协定,演变成各国争夺纳粹武器科技研究的混战。其中,一份名为“奥森博格”的秘密名单备受关注,它几乎记载了所有纳粹德国顶尖科学家。

对此,唐纳德·L.帕特(美国空军中将,负责为美国搜捕为纳粹德国空军服务的科学家),在给美国驻欧洲战略空军司令部副司令休·奈尔少将的信中写道:“假如我们能够抛开虚伪的自尊心,转而利用来自德国的科技信息,我们就能从中获益良多。”美国陆军航空队肯尼斯·B.乌尔夫少将认为不仅要立即追缴纳粹武器装备,还要雇佣发明这些武器的专家。他在给艾森豪威尔的副手卢修斯·D.克莱将军的信中则直接说道:“在阻止德国作为军事大国再次崛起的同时,还可以推进我们未来的工业发展。”

“二战”结束后,美国举国欢庆胜利,并渴望借此战后和平走向更高的繁荣。截至1946年1月底,共有160名纳粹科学家被秘密送往美国。此时,这些科学家只是在美国军方的监控下在美国工作。因为这些科学家或多或少与纳粹有过瓜葛,更有甚者还曾经是虔诚和狂热的纳粹分子。此时,苏联也引进了一批德国科学家,而且在原子弹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而美国法律和民情不允许“纳粹分子”入境甚至移民美国。美国联合情报委员会给出建议,应当立即修改纳粹科学家项目。

1946年3月4日,美国国务院-战争部-海军部协调委员会签发了第275/5号文件。根据这份文件,德国科学家将可以通过官方渠道进入美国。但此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仍然需要经过多方博弈和妥协。

负责撰写占领区美国军事政府办公室安全报告的军方情报人员,会在对那些容易引起“麻烦”的科学家的文件上别上一枚回形针,以显其特别之处。自此,纳粹科学家项目改换了一个新代号——“回形针行动”。

1946年7月17日,“回形针行动”遭遇到巨大挫折。美国法律禁止任何用人机构聘用与纳粹有关的人员。美国联合情报调查局又修改了“回形针行动”章程的部分措辞,把这些人员称为“不会妄图恢复德国军事能力的人员,希望以此绕开签证人员的调查。

1946年夏,美苏关系日益破裂,局面变得僵冷。就在当年,美国次国务卿立马敦促杜鲁门总统就“回形针行动”做出决定。杜鲁门给出批文,批准该项目,同意扩大“回形针行动”范围,招募1000名德国科学家和技术专家赴美工作,并准许其移民美国。

爱因斯坦的愤怒

德国战败,没有国力支付战争赔款,美国则选择充分利用德国科技知识的途径补偿自己。对新科技的关注,也激起了民众对这些科学成就的兴趣。

从美国商务部刊发的报告中,公众得知美国政府认为,这些科技的应用可以解决600万人的就业问题。

另外,有一份不针对公众开放的机密清单,这些技术包括了:火箭、化学战、医学实践、航空、军械、杀虫剂和核物理等。

然而,“回形针行动”在公共领域却引发了另一种声音。美国科学界精英的广泛介入,反对“回形针行动”的呼声高涨,他们把这看作美国“谋求军事力量的极端措施”。1947年2月1日,美国科学家联合会在纽约集会,认为“引进大批德国科学家赴美工作的行动本身,有悖于美国对内外政策的终极目标。”

爱因斯坦是反对“回形针行动”中最受尊敬的人物之一,他代表科学家联合会向杜鲁门写信。他在这封信中说:“我们认为,这些人具有潜在的危险性……他们之前在德国身份显赫,要么是纳粹党员,要么是纳粹支持者,这一事实让我们不得不仔细惴度其中利害关系:这些人是否能为美国公民的合格人选,他们是否能够在美国工业、科学和教育机构担当重任?”

美国杰出科学家纷纷反对“回形针行动”的行为,在民众心中产生了影响,民众尝试获取有关这一项目更多的消息。但因为该项目在当时为国家高级机密,这些尝试都毫无结果。“回形针行动”所涉及的德国科学家对美国战后的科技成就做出了巨大贡献,甚至有一人还负责了登月计划,他们大多在美国工作期间受到了军方和民间的嘉奖。直到2013年,美国仍有国家级科学奖项是以其中2人的名义颁发。

钱学森曾审讯“德国导弹之父”

70年前,还在美国深造的钱学森曾追随导师冯·卡门前往战火纷飞的欧洲前线,为美国军方搜寻纳粹德国的导弹技术。

1945年春美国战略情报局和联合情报调查局共同发起“回形针”行动。4月底,冯·卡门组建一个由36位专家组成的调查团前往德国,团长冯·卡门当上陆军航空队少将,火箭组长钱学森被授予陆军航空队上校军衔。钱学森首先盯上“德国导弹之父”冯·布劳恩。1945年5月2日,钱学森随美军第44步兵师攻入巴伐利亚山区,这一天,第44师刚好俘获冯·布劳恩的兄弟——火箭工程师马格努斯。审问期间,马格努斯用蹩脚的英文对钱学森说:“我的名字是马格努斯·冯·布劳恩,我的大哥发明了V2导弹,我们都想向你们投降。”在马格努斯帮助下,钱学森终于找到隐藏在加米斯的冯·布劳恩,两位导弹大师一见面,冯·布劳恩就开口说:“我知道我们(纳粹德国)创造了一种新的战争模式,问题是现在我们不知道。应该把我们的才智贡献给哪个战胜国。我希望地球能避免再进行一场世界大战,我认为只有在各大国导弹技术均衡的条件下,才能维持未来的和平。”

冯·布劳恩在“回形针”行动名单中列首位。后来,应钱学森要求,冯·布劳恩写出书面报告《德国液态火箭研究与展望》,受到美国军方重视,于是冯·布劳恩被美军正式招募。此外,钱学森还讯问了另一位德国导弹大师——鲁道夫·赫曼,获得不少绝密技术信息。更令人吃惊的是,钱学森还会同冯·卡门一起审讯了德国力学奠基人普朗特,普朗特是冯·卡门的老师,师父和徒弟连手审讯师祖,堪称历史奇观。

“回形针行动”德国科学家摘要

沃纳·冯·布劳恩:物理学家,负责设计V系列火箭。在美国成为登月计划的灵魂人物。在美国航天航空局(NASA)工作。

亚瑟·鲁道夫:专门负责V系列武器装配,在美国他被认为是“土星火箭之父”。与美国陆军签订合同。

奥托·安布罗斯:希特勒最有价值的化学家,发明沙林毒气,第三帝国化学委员会主席。与美国能源部签订合同。

休伯特斯·斯特拉格霍尔德:柏林第三帝国空军部航空医学研究机构负责人,在美国被认为是“航天医学之父”。与美国陆军航空队签订合同。

1945年9月10日,在英国特拉法加广场展示的V2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