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莱坞输出的不只是印度电影
2016-07-21 01:11:01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印度影片《巴霍巴利王》即将于国内上映,这部讲述被流放的王子受尽苦难后夺回王位故事的影片,号称是印度史上最贵的电影,制作耗资17亿5千万卢比(约1.7亿人民币),去年7月在印度本土开画后,创下印度电影史上50亿卢比(约5亿人民币)的票房奇迹。
长,是印度片首要的特点,招牌印度歌舞,加上充满Drama的剧情,2.5小时的片长只能算是“起步价”。而若要打着“印度最贵”的头衔谈电影其实有些见笑,因为1.7亿人民币不论在好莱坞还是中国电影市场,都算不上真正的大制作,但在成本低廉的宝莱坞实则大手笔,不少印度电影制作成本仅在一千万人民币左右。因而影片中那些磅礴却略带槽点的特效,在成本面前也显得合情合理。
虽然比不上好莱坞的声势,但是宝莱坞的电影产业早已进入惊人的发展阶段。考虑到印度大量的地方电影产业,《巴霍巴利王》在印度国内就采用了4种语言发行。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印度几乎保持每年生产1000部以上的电影,堪称全球电影产量最大的国家,与其多语言文化的电影需求不无关系。其实,不论是歌舞、还是演员,又或是众多传统语言,宝莱坞向外输出的与其说是印度电影,不如说是我们不曾领略的文化风貌。
《巴霍巴利王》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