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足球场瞄准培训市场跑马圈地

2016-10-24 00:56:21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足球场遍地开花,面临工作日白天空置,场租、维护费用高无法收支平衡等难题

□本报记者 陈乐

自去年足改以来,全国出现了一股足球热潮,足球产业趁势而起。

近日,发改委印发《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重点任务分工》的通知,明确21个国家部委的工作职责,以促进中国足球持续健康的发展。趁着足改的东风,足球场成为了“刚需”,各地区均将足球场地的建设纳入到城市建设规划中来。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众多民营足球场犹如雨后春笋般开张营业。据了解,截至今年年初,武汉已有200余片足球场地。然而,体育产业并不是仅需热情就可以维持,这些足球场前景几何?又有着怎样的盈利模式?近日,长江商报走访了武汉部分民营足球场馆,对他们的经营现状展开调查。

球场良莠不齐,两极分化严重

武汉植物园附近有一块民营足球场,尽管每年收费都在涨,却还是无法与场地租赁和草皮的维护成本达到平衡。去年年末,球场负责人小李将其转手,“成本是最大的问题,实在是没有办法了。”为了维持经营,他曾多次找朋友借钱周转。

“因为政府的大力扶持,过去一年不光是武汉,全国球场的数量都在成倍增长,确实跟以往很不一样了。”相对于小李的遗憾,接手这片球场的小陈却乐观得多,不过他也认为,单独经营球场很无力,必须是集团化收购管理。现在有的球场运营得特别好,有的却是门庭冷落,两极分化很严重。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市场的自主选择以外,一位武汉本地的场地供应商表示,市场的饱和也会迫使球场出现两极分化,“预计5年内,主城区的球场的市场会达到饱和。不过还有一个变化,随着校园内喜爱足球运动的学生踏入社会,预计10年左右,球场数量将供不应求,会再次出现一个井喷式的发展。”

对于目前很多的场馆经营状况不佳,该人士表示市场化的经营只有交给市场来决定,淘汰一批服务不佳,质量不高的场地也是一种必然,“要想得到更多的客户,球场经营者就应该集中精力于球场质量与服务的提升。”

盈利模式单一,有时还要看天吃饭

小郑经营的两块足球场,一个在武昌区,一个在光谷附近。见多了有些球场经营者脑袋一热斥巨资投入到这门生意里来,后来因为管理不善而倒闭收场的例子的他,觉得自己算是比较幸运的。

“经营足球场也是机缘巧合。”小郑的两块五人制足球场,接手时是现成的,只需改造场地设施和改变经营模式,比“从无到有”在成本上节约一半。他给记者算了笔账:为两片足球场铺上人造草坪,花了20多万元,每维护一次的费用是1万多元。前期投入已超过了40万元,还不包括每月的租金。

因为地点较偏,他的球场收费相对低廉,平日夜场是200元两个小时,还附带赠送饮用水等优惠。在定价之前,小郑做过市场调查,在沌口体育中心、武汉体院等武汉天然草皮的足球场,时租均在400元以上。不少条件好的场地被一些公司长期租用,普通消费者较难在黄金时间使用。“我希望先把口碑做好,然后再通过其他模式盈利。”小郑并没有在球场旁边开设更多的设施,只在小卖部出售饮料、方便面等。他表示,希望加大球场利用率,吸引青少年足球培训机构来租用,也可以承接一些公司的中小型活动。

在过去的半年里,小郑发现,光武昌区的足球场就增加了5到6个,规模和条件都和他的差不多。目前,他的球场营业额最高一个月能达到6万多元,不过,全年平均下来,还是很难回本。“在雨季,露天球场几乎没人租用。此外,球场从周一到周五的白天,利用率基本为零。这是所有露天球场面临的难题。”

市场正在培育未来盈利可期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宣布了《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该计划分三个阶段:2020年之前,鼓励中国3000多万名中小学生定期参与足球运动,建设2万所足球学校和7万座球场;至2030年,中国男足成为亚洲强队;至2050年,实现世界顶级足球强国的目标。随后,全国各地兴起一股足球热,相关的足球产业蓄势待发,大量足球场兴建,培训机构兴起。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长江商报记者,民营足球场在盈利前景并不明朗的情况下大量涌现,或缘于两点:“依靠集团投资建设的球场,现阶段的‘亏本’不会影响整体框架,最终的目标还是盈利,这也是集团投资的好处和优势。现在来说,投资足球场有两点优势:首先可以通过大面积的球场管理,实现资本变现。在北京和上海,已经有这样的例子了。中型的管理公司收购这些零散的,然后整体管理经营后再卖给更大的企业。”

第二个优势就是以场地为基础,通过培训机构来实现盈利。“这个就要分两头来说了,首先是足改的要求,将足球的高度提高到了一定的位置,为足球培训创造了空间,包括中考都将足球纳入了考核范围,可以想象以后足球的重视程度。其次就是人工成本的增加,现在没有比知识更值钱的东西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培训机构未来会是一个大的市场蛋糕,而场地就是足球培训的基础,可以说,目前,大家是开始先‘圈地’了。”

在武汉徐东某高楼顶层天台上,有一片小型足球场,一到傍晚时分,很多市民就会赶来一展身手。

本报记者 陈乐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