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创业公司瞄准小众运动领域

2017-01-16 02:47:18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体育BANK发布中国国际体育投融资报告,多数体育上市公司前景看好

□本报记者 陈乐

经过2015年的跨步前进,2016年体育资本市场的脚步走得更为稳健。

日前,中国首家体育投融资平台体育BANK联合天风证券、君联资本、华熙国际,发布《中国国际体育投融资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根据统计,66家体育上市企业中,2016年前三季度近半数利润增长。而新三板体育企业的整体增长率则预计达到68.38%,企业营收增长率在50%以上。新三板企业瞄准小众运动布局趋势明显,创业选择与资本关注的方向开始向诸如马术、射箭等小众项目偏移。

足球、篮球、冰雪、场馆、媒体、培训、科技等每一个体育细分领域都可能产生市值上亿元的企业。凯兴资本合伙人潘石坚、信中利资本联席董事方妤文等表示,中国体育产业拥有厚积薄发的力量,未来十年必定是体育产业的黄金时代。

两成体育上市企业拥有职业俱乐部

《报告》显示,目前国内A股体育公司的主营业务,涵盖体育营销、体育版权、体育经纪、体育培训、体育场馆、体育俱乐部、体育金融、体育装备设备、体育传媒、体育社区、电竞、赛事运营、彩票、体育游戏、体育旅游、体育数据等16大业务。此外,有6家企业在港股上市,主要布局了体育营销、体育培训、体育俱乐部、体育金融、体育装备/设备、体育传媒、赛事运营、电竞等8大业务。尤其以体育营销、体育装备/设备制造企业为主,以李宁、安踏等企业为代表。

值得一提的是,以武汉当代明诚收购重庆力帆为代表,不少企业如贵人鸟、雷曼股份、莱茵体育、华录百纳等已经布局体育产业大多数领域,逐渐构建了自己的体育全产业链。数据显示,上市体育企业中,20%拥有自己的体育俱乐部,并以足球俱乐部为主。

《报告》分析指出,从这些公司的分布来看,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存在着地域分布不合理的现象。公司主要集中分布在经济发达、政策扶持力度较大的北上广和长三角地区。而在中西部地区,体育消费水平较差、体育产业扶持政策较少,不能形成良好的体育产业发展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各大企业都在不断完善自身体育产业链布局,体育俱乐部、赛事运营仍然是上市企业布局热点领域。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布局体育营销、体育场馆、体育金融、电竞领域,这四大领域也最有可能成为未来体育产业的风口。而就目前而言,中西部地区想要大力发展体育产业,还需要政府牵头,从上到下扶持体育产业发展,带动体育消费热情。

根据各上市体育概念股2016年上半年度半年报数据,前三季度A股市场中的体育概念股近半数利润增长,且多数未来增长前景看好。共有11家体育上市公司出现盈利亏损,其余55家公司盈利情况良好。

在盈利业务方面,拥有体育俱乐部业务的上市企业表现亮眼,盈利总额达到117.51亿元,运营体育俱乐部的集团也主要以苏宁、上港、华夏幸福等业务涉及广泛的大佬级企业为主。排名其后的分别为体育彩票和体育金融业务,其次是体育营销业务,体育装备/设备居第五位。体育业务占比较大的企业中,互动娱乐、莱茵体育、安踏体育等企业盈利情况最佳。

2016体育新三板整体增长率68%

自2014年1月24日欧迅体育打响第一枪之后,截至2016年9月,已有54家体育企业与机构成功挂牌新三板。54家公司根据主营业务分为赛事类(赛事IP,赛事运营)10家、球队类(俱乐部)1家、传播类(赛事咨询,线上平台,线上社区)12家、场地类(赛场运营、健身场地运营)11家、装备类(运动装备、服装、硬件)20家共5个类型。

从布局领域角度看,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这54家新三板体育公司中很多公司由于前期发展过程中投入大量资金,试图多方位多角度切入以获取部分的资金维持企业身发展,60%的企业都没有针对性的项目和准确契合点。其次,部分公司瞄准滑雪、击剑、户外越野及垂钓等小众运动项目布局,这些市场还处于非饱和阶段,又有一批固定用户可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但小众市场潜力空间有限,企业利润及发展规模也都有限。同时,目前体育新三板公司业务广泛,但受政策、经济水平、群众需求等因素影响主要还是聚集在北上广等城市。从整体上来看,公司分布以沿海地区为主,大部分内陆省市布局较少,说明对于登陆新三板,众多公司还存在着很多机会。

在经营情况方面,54家体育新三板公司在2016年上半年度半年报中所反映出的营业收入达到了惊人的35.15亿元(不包括耀宇文化、体娱股份和铭弘体育)。预计2016年体育新三板整体增长率达68.38%,企业营收增长率在50%以上。从营业收入及净利润两项指标来看,年入1亿元的公司数量超过了20%,且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2016年无疑是体育产业新三板公司的“春天”。

超50%体育创业公司融资达数千万元

据体育BANK不完全统计,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期间内,共发生227起体育创业公司投融资事件。共有近300余家机构和个人参投体育创业公司,超过200亿的资金通过这些机构注入227家体育创业公司。其中动域资本共投资14家企业,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共投资8家企业,光大体育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共投资6家企业,在投资数量上位居前列,IDG资本颇为谨慎地仅投资了3家企业,红杉资本也仅投资了4家企业。

其中超过50%的企业融资达到数千万元,表明了虽然投融资事件数量有所下滑,但金额却在不断上升,优质的项目和企业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资本的注入,资本开始聚焦于产业内各个领域的核心。从投融资轮次来看,种子轮、天使轮和Pre-A轮占据了半壁江山,且金额多数集中在1000万以下,A、A+轮占比超过四分之一,后几轮企业数量逐渐递减,其中还包括6家战略入股收购,以及盘古餐饮集团收购柠檬觉醒等全资收购事件。早期融资的数量居多但金额较少,中后期的数量较少但金额庞大,这标志着初创期的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淘汰,最终成功者少之又少,部分企业在发展中面临被收购的情况。

2015年第四季度至2016年第三季度,各季度创业公司投融资事件分别为66、45、48、68件。2015年第四季度延续了2015年下半年融资时间增多这一趋势,也说明了资本对于体育产业依旧持看好态度。在这一季度中,App占据细分领域主导地位,达23起,体育科技次之,有10起,第三位是体育场馆和线上视频平台,各有5起。

2016上半年与2015年第四季相比,有一个较为明显的下滑趋势,是因为经过了野蛮生长式布局之后,资本寒冬的影响渐渐侵入到体育产业之中。除了资本因素外,许多体育创业公司的产品与商业模式上的不明确也是造成投资机构愈发谨慎的原因之一。从运动项目和细分领域来看,健身、电竞、球,App、传媒、体育科技等仍是重点投融资领域。

2016年第三季度68起投融资事件是四个季度中最高的,在这一季度中,受政策的指引冰雪运动的投融资增多,赛事运营、体育场馆等侧重线下领域的投融资事件逐渐增多,随着体育产业发展和部分线上产品遇挫,赛事、场馆的重要性逐渐被大家所认识到。本季度的投融资涵盖领域达17起之多,是由于传统运动项目的同质化竞争,创业选择与资本关注的方向开始向诸如马术、射箭、艺术体操、旱地冰球等小众项目偏移,这一趋势有望在未来几年内持续发酵,直到北京冬奥会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