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岛欲持续盈利需告别“靠天收”

2017-04-10 03:33:36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顺利“翻身”去年净利7959万,计入当期损益政府补助金额达3020万

□本报记者 黄聪

当年上演“扇贝去哪儿”的獐子岛(002069.SZ)申请摘帽,甚至连普通员工都表现出信心满满。

“今年的展会规模很大,符合我们的身份。” 在上月底举行的全国食材电商节上,獐子岛销售人员热情地向长江商报记者介绍其展会布置。

獐子岛员工的自信或许来自一周前该集团发布的年报。3月21日,獐子岛发布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16年净利润7959万元,同比增扭亏为盈,将申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

然而,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尽管獐子岛2016年业绩拉回正数,但从年报可以看出,其业绩依然存在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而且养殖品种也较为单一。

不过,獐子岛似乎已有所意识。3月28日,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流通分中心总监胡增涛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獐子岛原来是属于大型食材供应商,现在根据餐饮业便利的需求,将食材转化为食品。而獐子岛董事长也表示,公司目前已形成了以扇贝等为原材料的系列海洋休闲食品。

摆脱连亏窘境,高调亮相会展

上月底,在湖北武汉举办的全国最大的食材电商节上,长江商报记者现场看到,獐子岛的展台位于武汉国际博览中心A3馆。或许是主办方出于对上市公司的重视,獐子岛正好在展馆的入口处。

与大多数参展企业不同,历经过“大风大浪”的獐子岛,在展台的摆设上显得特别清秀。展示厅一边是贝类产品,巨大的个头“令人侧目”,另一边则是经过加工冷冻的海产品,包装精美但价格不菲。

与当年遭遇“黑天鹅”时的窘境不同,獐子岛在众多参展企业中,显得特别抢眼,而这或许与其业绩逐渐好转有关。

3月21日,獐子岛集团发布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30.52亿元,同比增长11.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959.34万元,同比增长132.76%。

獐子岛认为,公司资源情况向好、市场能力增强,带动业务盈利能力同比提高,同时公司采取提升运营效率、优化产业布局等措施,实现营业收入稳健增长、期间费用下降明显、转让非主营资产的收益增加。

在公布2016年年报的同时,獐子岛集团还发布了2017年一季度业绩预告。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獐子岛集团预计2017年1至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区间为100万元至1000万元。

2016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32%,意味着獐子岛摆脱了连续亏损的困境。资料显示,獐子岛2014年、201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6.62亿元、27.26亿元,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亏损11.89亿元、2.43亿元。连续两年的亏损也使得獐子岛股票简称变更为“*ST獐岛”,面临退市的风险。

遭遇“黑天鹅”,股价暴跌30%巨亏8亿

海洋牧场受灾使得獐子岛在2014年和2015年,由谷峰跌入了谷底。

獐子岛集团2006年登陆A股,因产业模式独特,曾被视为国内水产养殖业的名片,2008年其股价一度超过百元。而獐子岛独特的地理优势,具备稀缺资源,常常被A股投资者类比“贵州茅台”。

在受灾的前5年(2009年-2013年),獐子岛的业绩平均水平为2.66亿元,其中2011年度为历史最高水平4.98亿元。

獐子岛集团被整个A股市场熟知,源于“冷水团事件”。2014年10月14日,獐子岛集团突然宣布停牌。半个月后,獐子岛集团披露,2011年底播海域为119.1万亩、2012年底播海域为29.56万亩的虾夷扇贝,因受冷水团异动导致的自然灾害影响,虾夷扇贝近乎绝收。獐子岛集团巨亏8.12亿元的消息甫出,市场哗然。

獐子岛集团2014年报披露,虾夷扇贝是獐子岛集团主要的水产品,是公司优势产品,养殖面积和产量居业内首位,是公司利润的主要贡献产品,2014年营收6.82亿元。2014年獐子岛集团营业收入26.62亿元,虾夷扇贝约占总营业收入的25.64%。

“冷水团事件”使獐子岛集团股价暴跌30%,从信披前的16元附近下跌到了11元,投资者损失惨重。

随后,该事件被广泛质疑。在獐子岛集团停牌之前,未有任何关于虾夷扇贝大量死亡的消息公开披露,却有大量机构在二级市场上出逃。同时,能证明冷水团对獐子岛集团虾夷扇贝养殖造成影响的,只是与其有长期合作关系的中科院海洋所出具的一份会议纪要。但据权威报道,这家科研机构强调,獐子岛所引用的会议纪要只是其针对獐子岛扇贝减产所作出的几种可能性分析。

盈利能力依然受自然环境影响

“冷水团事件”后,獐子岛终于缓过气来,然而其盈利能力依然要“靠天收”。

长江商报记者查阅其2016年年报发现,獐子岛采用的底播增殖方式受所处海域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如底质、水文环境(水深、水温、盐度)、敌害、台风、风暴潮、冷水团、养殖容量、自然灾害、气候异常等环境胁迫因子,均会对公司养殖区域的养殖产品带来重大影响,该影响会导致公司养殖产品的生存安全,给公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不仅如此,獐子岛还存在养殖品种较为单一的风险。资料显示,虾夷扇贝是獐子岛优势产品,养殖面积和产量居业内首位,是公司利润的主要贡献产品,占到2016年营业收入的24.67%。而其他海珍品海参、鲍鱼、海胆、海螺、牡蛎等的规模相对较小,尚未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形成重要支撑。

有业内人士表示,优势产品的变动将会影响到公司的盈利能力、市场占有率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獐子岛则表示,目前正通过加强海洋生态环境风险研究与控制等举措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獐子岛业绩盈利的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处置子公司带来的投资收益、政府补助和其他营业外收入等非经常性收益。报告期,獐子岛计入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金额为1.07亿元,占净利润的比例达到35%,其中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多达40项,总金额为3020万元。

獐子岛表示,为积极应对海洋牧场灾情、推动盈利能力回升,公司确定了由规模型向关注单位产出率的质量效益型转变的路径,通过剥离海域风险、优化区域容量等举措提升海洋牧场可持续性,推动海洋牧场产能与经济效益逐步恢复。不仅如此,獐子岛还相应设置了2016年、2017年的股权激励行权条件为净利润分别不低于3亿元和4亿元。

转型

加速食材向食品企业转型

“獐子岛原来是属于大型食材供应商,现在根据餐饮业便利的需求,我们将食材转化为食品(半成品食品),市场往哪方面靠,我们就往哪方面去做”。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流通分中心总监胡增涛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仅冻品一类就可提高10%到20%的收入。

近年来,獐子岛集团多次在对外公开披露的文件中表示,致力于从食材企业向食品企业转型。獐子岛董事长吴厚刚表示,獐子岛集团正致力于打造世界健康海洋食品服务商。

数据显示,水产养殖业、加工业和贸易业是獐子岛营业收入的三大来源,2016年分别为9.01亿元、9.57亿元和11.16亿元,占比分别达到29.52%、31.37%和36.57%,同比分别增加-0.09%、5.21%和38.47%。

胡增涛表示,獐子岛目前已形成了以扇贝、鲍鱼、海胆、三文鱼等自有和整合优质资源为原材料的系列海洋休闲食品。

獐子岛董秘孙福君表示,近十多年来,我国海产品产量保持持续增长,2015年,我国海水养殖总产量占海产品总量的55%,较2010年增长26.52%。随着国内养殖技术的提高和适养海域的稀缺性,以及持续大规模的捕捞导致野生资源的枯竭,海水养殖行业迎来发展机遇期。同时,海洋食品在食品结构中的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因此,公司所处的海水养殖业和海洋食品行业目前看不受周期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