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多式联运试点降社会物流成本超80亿

2018-12-03 07:32:29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湖北3项目入选第三批示范工程

□本报记者 徐靓丽

11月下旬,全国多式联运现场推进会在武汉召开,会上,交通运输部发布第三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湖北三个项目入选。加上第一批和第二批入选的武汉阳逻港铁水联运一期工程、黄石新港铁水公联运项目,截至目前,湖北全国多式联运示范项目的数量达到5个,位居全国前列。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汉分院交通所所长胡润州表示,集装箱多式联运能有效发挥铁路、公路、水路等运输方式的优势,减少运输中间环节、减少货损货差、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各国都把集装箱运输的普及和发展看作本国货运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

湖北构建多式联运立体大通道

2016年,武汉阳逻港区铁水联运一期工程,被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列为全国首批16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之一。2017年,黄石新港铁水联运项目被列入国家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本次会议发布的第三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名单中,湖北长江三峡枢纽“大分流、小转运”水铁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武汉打造长江经济带粮食物流核心枢纽与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武汉长江中心航运中心鄂州三江港区国际物流铁水公空一体化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等三个项目入选,湖北全国多式联运示范项目的数量达到5个,位居全国前列。

湖北省交通厅相关人士告诉长江商报记者,依托龙头项目的市场引领作用,湖北不断推动多式联运项目从典型示范到遍地开花。自2006年首趟武汉阳逻港至上海洋山港集装箱江海直达班列开通,2009年实现常态化运行,2013年实现了“天天班”,现已成为长江干线上的一张名片;铁水联运方面,武汉实现了成都至阳逻港的集装箱铁路直达班列。目前,阳逻港铁水联运已突破1万标箱,待港区铁路二期建成后,铁水联运量将呈爆发式增长。在大宗干散货铁水联运方面,湖北加强港口与钢铁、电力等大型企业的铁路衔接,促进蒙华铁路与荆州港、岳阳港的紧密对接,推动大宗货物集疏港运输由公路向铁路转移。2018年年底前,主要港口煤炭集港原则上将由铁路或水路运输;2019年年底前,主要港口矿石、焦炭等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原则上将由铁路或水路运输。

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全省多式联运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年底前,要打造湖北至我国中西部、欧洲、东盟等地6条以上多式联运线路,建成武汉阳逻港、黄石新港、白洋港等8个以上国家多式联运枢纽,发展1个以上多式联运装备制造基地,培育5家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多式联运龙头企业。

全国已有3批70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第一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于2016年6月公布,16个项目遍及沿海、内陆多个省份;第二批30个项目于2017年底公布,根据国家政策,入选工程将会纳入交通运输部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项目库,入库企业将会按照东中西部地区获得补助。中央财政补贴支持以外,多式联运项目也普遍受到地方各项优惠政策的扶持。

今年8月,在总结第一批、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经验基础上,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组织开展第三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申报工作,旨在推动公路运输向铁路、水运转移,促进节能减排、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在全国多式联运现场推进会上,发布了第三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名单,中国物流“三区六品”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中欧班列集装箱多式联运信息集成应用示范工程等24个项目入选。至此,全国已有3批70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会议指出,过去一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交通运输部会同有关部门将多式联运作为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抓手,推动多式联运取得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技术创新步伐加快、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市场主体快速发展等新成效。

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铁水联运量348万标箱,同比增长26.7%。全国铁路完成集装箱发送量1029万标箱,同比增长37%。截至今年9月,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企业已开通线路超过250条,覆盖28个省份,参与企业数超过1000家,完成集装箱多式联运量约270万标箱,与单一公路运输相比,降低社会物流成本超过80亿元,降低能耗约108万吨标准煤。

会议强调,多式联运发展中也仍然存在着规划建设不统筹不衔接、市场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企业多元化专业化不足、政策体系化规范化不足等问题。新的发展形势对多式联运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打赢蓝天保卫战倒逼多式联运发展、建设交通强国、全球经济发展面临新挑战等新形势,要集聚难点,加快补齐多式联运发展短板,进一步理顺多式联运发展中若干认识问题,统筹多式联运发展规划,完善枢纽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多式联运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培育壮大多式联运市场主体,建立健全协同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