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感恩回报社会 华师“洋雷锋”队长的第六个中国年

2019-02-13 05:44:46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记者 张衡

采访时间:

2月8日(正月初四)

采访地点:湖北省图书馆
采访对象:帕特
走基层记者:张衡

春运开始以来,在人流穿梭的武汉火车站,旅客们时常会遇见一位黑肤色、身穿橘色马甲,头戴黄帽子的小伙子。他不时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与来往旅客交流,为旅客搬运行李、指引方向,提供志愿者服务。他就是华中师范大学“洋雷锋志愿服务队”队长帕特。

2013年,帕特从家乡刚果(金)来到武汉,目前是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2014年他第一次参与武汉铁路“小桔灯”春运志愿服务活动,之后,不但自己参与,还带领外国留学生参与春运志愿服务,到今年已是他参加“小桔灯”春运志愿服务活动第六个年头。

这些年,帕特带着“洋雷锋”服务队的小伙伴走进武汉社区、学校、养老机构、地铁站,组织义务献血、支教、看望孤寡老人、陪护白血病儿童、参与绿色环保活动、地铁指路、协助春运等活动数百起,在武汉的火车站、马拉松、网球赛场、农民工小学、医院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

大年初四的江城武汉,帕特一大早背着电脑,乘地铁来到湖北省图书馆。因为安静,图书馆是他最喜欢的学习的地方。帕特称自己是“学霸”,从家乡远渡重洋来中国求学,学习上的一分一秒对他而言都很重要。

他平常没有多少娱乐时间,志愿服务是他学习之外的放松方式之一。参与志愿服务让他与武汉市民有了交流的机会,提高了汉语水平,也让他从中寻找到快乐。

1月24日,帕特来到武汉市春苗小学,在孩子们的放假前,他给毕业班的孩子上这学期的最后一堂英语课。从2010年开始,华师“洋雷锋”志愿队到农民工子弟居多的武汉春苗学校支教。志愿者每周安排一次轻松活泼的英语课,接力支教,延续至今已有9年。

帕特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这所学校的孩子多为在汉务工人员子女,很难接触到外教。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志愿者不仅仅是要服务有需要的孩子,更是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做事先学会做人,志愿服务可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在帕特看来,他在华师学习了6年,在中国的生活、学习,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和帮助,他始终心怀感恩,在中国做志愿服务也是为了回报社会。

欢迎在汉留学生加入“洋雷锋”

帕特在互联网上,为自己的微信取名为“帕特雷锋人”,其微信头像则是华师“洋雷锋”志愿队的标识。今年上博士二年级的帕特,如果顺利明年或将博士毕业。所以,帕特更多的精力将放在他的博士毕业论文上。

目前“洋雷锋志愿服务队”有100多名留学生,除华中师范大学外,也有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留学生。帕特告诉长江商报记者,来自坦桑尼亚的硕士研究生阿布将从他手中接过队长的重担,虽然不再担任队长,但他会一直留在团队中。

不同肤色、不同语言,却拥有同一个名字“洋雷锋”。帕特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他希望有更多的留学生以及在汉工作的外籍人士加入“洋雷锋志愿服务队”,了解中国,热爱中国,让正能量不断地传递下去。

采访临近尾声,帕特向长江商报记者透露,志愿服务队正在积极申报武汉军运会志愿者,并且计划参与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志愿服务,希望能发挥自身的双语优势,服务来自全球的运动员和观众。

1月24日,帕特来到武汉市春苗小学给毕业班的孩子上这学期最后一堂英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