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泰保险注册资本3年增50亿 引入紫光发力东南亚市场

2019-02-18 06:59:24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记者郑玮

在历时一年半的混改之后,岁末年初之际,作为首家将总部设于云南,且长期由滇系国资企业控盘的诚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诚泰财险),正式宣告第一大股东易主。

日前,诚泰财险发布公告,披露增资扩股完成,引入新股东紫光集团获银保监会批准,注册资本增加至59.7亿元。这是诚泰财险第三次增资扩股,注册资本也从三年前的10亿元增至接近60亿元,资本金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诚泰保险在企业和业务创新层面有敢于尝试的基因,与紫光追求芯云产业突破的决心和信心不谋而合。”2月15日,诚泰财险大股东紫光集团回复长江商报记者采访函时称,结合紫光在芯云领域的技术优势,诚泰保险将重点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高科技企业、有潜力的中小创新企业提供更丰富的金融服务。在战略布局上,诚泰保险也将立足云南,服务全国和东南亚,加快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经济区域带的布局,并通过“一带一路”将服务延伸至东南亚。

地方国资逐步退出

作为首家总部设在云南的全国性保险公司的诚泰财险,彻底变了“性质”。

日前,诚泰财险发布公告称,云南世博集团、云南工投集团分别将持有的1.9亿股和1亿股股份转让给芯鑫融资租赁,股权转让后,云南世博、云南工投将双双退出诚泰保险股东之列。

实际上,长江商报记者发现,诚泰财险原始股东早在2017年就开始逐渐流失。而此次芯鑫融资租赁接手云南世博和云南工投,也为老股东出清画上圆满句号。据了解,芯鑫融资租赁背景不凡,其中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以34.4亿元认缴出资持有32%股权,为其最大股东。同时,在这个由国家队主导、多个地方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参与的公司中,紫光集团旗下公司也参股其中。而在由国开金融、中国烟草、财政部、中国移动等重量级股东构成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中,紫光通信科技再次亮相。

紫光集团28亿元入股

地方国资退出的同时,国家队早已蓄势待发。

2018年8月6日,诚泰财险变更注册资本金公告即显示,紫光集团拟认购19.7亿股,占总股本的33%,出资金额为28.368亿元。增发的股票每股面值为1元,每股增发价格为1.44元。

据悉,此次增资系采用协议方式定向紫光集团增资,而诚泰财险原股东须放弃优先认购权。集成电路巨人的见面礼当然丰厚——完成增资后,诚泰财险注册资本金旋即从40亿元上升为59.7亿元,跃进幅度达49%。

同时,由于此次原股东未参与增资,诚泰财险原并列第一大股东云南省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昆明产业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昆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各自持股比例均从之前的20%被稀释至13.4%。

为何要引入紫光集团这一“外来户”作为战略投资者?诚泰财险方面表示,主要是基于 “增强企业活力,提升企业影响力以及竞争力”。

一面是险企积极引入,另一面是紫光集团对保险牌照由来已久的渴求。早在2017年3月,中青人寿曾披露拟设立公告,包括紫光集团在内的7家企业拟共同发起设立寿险公司。但截至目前,中青人寿尚未获批筹建。

紫光集团相关负责人也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诚泰保险可以借助紫光的技术实力,赋能传统保险业务,在业务流程优化、新客户发现、精准定价等各方面实现有力提升。另一方面,借助紫光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行业、趋势、技术、价值等关键信息的深刻洞察力,诚泰保险也可实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服务和支持。

去年微利2200万元

诚泰财险于2011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主营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

在此次增资之前,诚泰财险已有过两次增资经历。2015年6月,该公司首次增资扩股,注册资本由10亿元升至20亿元,并同期引进三位新股东,分别是昆明产业投资、昆明国资管理、云南宇恒投资;2016年12月底,诚泰财险启动第二次增资扩股,增资后注册资本变为40亿元,同时引进新股东昆明发展投资。

从经营业绩方面看,银保监会网站显示,2018年1-11月诚泰财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0.91亿元,和2017年同期的原保险保费收入8.91亿元相比有所上涨。而历年年报数据显示,2014年—2017年,诚泰财险分别实现净利润-0.46亿、0.15亿、0.37亿、0.87亿。而它能保持微利状态,投资收益“功不可没”。数据显示,2015年—2017年,该公司分别实现投资收益1.09亿元、1.35亿元、2.05亿元。而该公司2018年盈利0.22亿元,和上年相比增速明显下滑。

“作为一家地方险企,愿意引入外面的实力金主,说明企业有一定的魄力,加上大量资本注入,或许会迎来春天。”有保险业内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分析。

紫光集团相关负责人也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诚泰保险立足云南,必然要对云南当地的经济转型发展做出贡献。目前,诚泰保险已经在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特色高原农业领域,做了一些保险资金运用方面的创新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