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子山上春风度 五大产业助脱贫

2019-06-13 07:13:00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5月,海拔1700多米的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坎子山村,野花遍地,游人不断。

村民杨霞的笑容写在脸上:年初,村里的石林景区获评3A以来,游客成倍增长,她的农家乐生意持续火爆。

不远处,去年落成的坎子山小学里,孩子们在操场上游戏,欢声笑语阵阵。村口,十堰市魏登殿扶贫精神及党性教育基地正在抓紧施工,将于今年7月开班。

变化从未停止。几十年来,全村回汉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凿壁修路、跨省“借”电、石缝找水,稳步推进五大产业,把昔日一穷二白的村子建设成全省有名的文明村、先进村。

绝壁上凿出“团结路”

坎子山村,位于秦楚交界的大梁山山顶,被称为“坐落在绝壁上的村落”。村内回汉杂居,是全省最偏远的少数民族山村之一。

曾经,嵌在悬崖之上的羊肠小道是外出的必经之路。1975年,21岁的魏登殿从部队复员,先后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书记。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村民修路。

村集体没有钱,魏登殿就带着干粮,步行、乘车辗转3天到十堰争取资金。往返3趟,争取到修路的“第一桶金”。

路解决了,但坎子山村还缺水、缺电。

1992年,魏登殿跑到邻近的陕西省镇安县供电公司反复恳请,对方负责人被他打动,终于同意“借”电。

架线资金是个难题。魏登殿个人贷款2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全村每家集资350元。这在当时不是个小数目,有人卖掉了大半年的口粮,勒紧腰带把钱凑齐。通电了,村里放电影庆祝,那也是许多村民生平第一次看电影。

1997年,村里打响“饮水解困”攻坚战。不料,工程开工不久便赶上特大暴雨,电路受损、停摆。没有电,碎石机不能运转,工程所需的砂石“断了炊”。

闲置的石磨让大家看到了希望:白天,村民们到工地干活;晚上,家家户户熬夜磨砂。一圈又一圈,一夜又一夜,全村硬是用石磨磨出两万多方砂石,解决了工程所需。

靠双手改变生活,坎子山没有停下。如今,坎子山村内公路达35公里;建成6个大水窖,全村用上自来水;改造电网,新增两台变压器;手机信号全覆盖,宽带通户率40%。

五大产业助脱贫

2012年,魏登殿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进京时,他带了两件礼物:全村人的笑脸影集和坎子山的菜,两个10多公斤重的萝卜、两个10多公斤重的包菜、金黄的玉米棒和敦实的土豆。

坎子山村民有饲养牛羊的习惯,这儿的马头山羊远近闻名。山羊收购大户杨洪印瞄准机会,成立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村里配套在县城建成了牛羊肉加工厂。

2015年,村里注册了“坎子山牌”农产品商标,新建30万吨冷冻保鲜库,玉米加工厂也建成投产。

2017年,魏登殿又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这一次,他带着“坎子山牌”牛羊肉及蔬菜进京,媒体的报道,让他与坎子山露足了脸。

靠山念好致富经,坎子山确定了五大产业方向:一种(种植土豆、包菜等)、二养(养殖牛羊)、三加工(玉米、牛羊肉深加工)、四旅游(万亩石林开发)、五长效(栽植华山松)。

坎子山村里有万亩石林、奇秀溶洞、千年古树群等旅游资源。今年1月,坎子山石林景区获评3A级旅游风景区,村内游客比去年同期增长1倍多。

目前,全村年种植包菜1000亩、土豆1200亩,养殖3200多只羊、700多头牛。2018年,坎子山整村脱贫出列。

苦干实干兴山乡

2008年以后,坎子山村抓住新农村建设机遇,建起两个搬迁小区24套住房。目前,全村90%的居民都搬进了新楼房,村里广场、路灯、学校、卫生室一应俱全,还新建了垃圾填埋场。

新房一栋又一栋,魏登殿始终住在土墙老屋里,家里值钱的电器就是一台冰箱、一台电视机。魏登殿说,全村只要有一户没住楼房,他就一直住在土坯房里。

魏登殿的不断努力,得到各界广泛认可。2016年,省委作出决定,在全省广泛开展向魏登殿同志学习活动;2017年,十堰市委把坎子山列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地。“坎子山的变化翻天覆地,魏登殿是基层党员干部的一面旗帜,激励我们每一个人。”郧西县委书记张涛说,学习魏登殿,就应该对党忠诚、永葆本色,发扬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的作风。

张涛表示,坎子山喀斯特地貌已被命名为“省级地质公园”,下一步将把坎子山和“湖北关”旅游资源有机对接起来,吸引更多游客来“看地质地貌、观自然风光、赏民族风情、学时代楷模”,坎子山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长江商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