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引领湖北高质量发展

2019-08-16 12:59:10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讯(记者 张衡 通讯员 丘剑山)8月18日15号上午湖北召开“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四场新闻发布会,湖北省科技厅详细介绍了湖北科技事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1949年,湖北只有工程技术人员140人,主要来自于华中钢铁公司。1958年,湖北建立科研机构158个,科研基地初具规模。1979年,全省科研机构239个,科研人员4000人……如今,湖北拥有128所高校、2340家各类科研机构、12家国家高新区、219家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65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近40万科技活动人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70年来,湖北科技工作者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全省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硕果累累,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区域科技创新综合水平位居全国第7位

1949年,湖北只有工程技术人员140人,主要来自于华中钢铁公司。1958年,全省建立科研机构158个,科研基地初具规模。1979年,全省科研机构239个,科研人员4000人。

2007年,湖北拥有各类科技开发机构1341家,比1979年增长4.6倍,其中政府所属科研机构290个,比1979年增加32.4%,由企业举办的科研机构几乎从无到有,发展到673个,一些高水平的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通过各级政府、企业及高校合办、独办等形式先后建立起来。

改革开放70年来,湖北科技创新体系日趋完善,已基本形成了覆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创业培育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初步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截至目前,湖北拥有1个国家研究中心、2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9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0个省重点实验室、66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372家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米,孵化器在孵企业突破2万家。省委、省政府批准组建东湖实验室,加速冲刺争创国家实验室。武汉市将“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光谷科学岛”等重大园区建设作为引领创新的重要载体,不断加快谋篇布局。

拥有包括亚洲首座、全国唯一的高等级生物安全(P4)实验室、国家光电研究中心等在内的一批高层次创新平台,以及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精密重力测量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有力支撑。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了全球首颗专业夜光遥感卫星“珞珈一号”,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星载铷原子钟批量应用于北斗卫星和实践卫星,铁路轨道安全省重点实验室焊轨基地单线生产能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据国家科技部2018年区域科技创新监测评价数据显示,湖北区域科技创新综合水平位居全国第7位。2013-2018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2960亿元增至6653亿元,翻了一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提升,由13.3%提高到16.9%;湖北科技进步贡献率大幅度提升,达到57.53%。每年重点组织1000多项科技成果在省内转移转化,全省累计登记技术合同137217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5081亿元。

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坚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和高校科研院所领军作用,鼓励和引导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促进各类重大科技成果产出,不断提升全省科技创新水平。

2017年,湖北全省社会R&D(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投入达到700.63亿元,占GDP的比重达1.97%;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1.09%。目前,全省拥有各类科研机构2340家,R&D人员近24万人。

着力培育创新型企业,截至2018年底,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6597家,位居中部第一,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3505家。

近年来,我省“两院”院士、“973”首席专家、国家杰青、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的数量,获国家科技奖励数量、获国家科技经费额等重要创新指标均稳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

中国信科单模光纤超大容量光传输不断刷新世界纪录;中航科工集团快舟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创造我国航天发射最快纪录;华中科技大学高质高效激光焊接切割成套装备打破了我国汽车行业高端激光加工技术与装备被国外垄断的局面;高通量基因测序、植物转基因育种、全自动细胞DNA定量分析等一批创新成果填补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研究的空白,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

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量子科学、基因编辑等技术迅猛发展,正在构建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当前湖北科技工作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各个省市都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重要支撑,形成了科技创新激烈比拼态势。在国家新一轮区域科技创新布局中,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区创新要素快速聚集、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先后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虽然目前湖北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排名全国第七,但是面临着“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严峻挑战。”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周德文表示,湖北将以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等为主要目标,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推动湖北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以科技创新引领湖北高质量发展。

针对湖北科技资源“有高原、无高峰”的突出短板,将高标准谋划建设以东湖实验室为重点的重大高端原始创新平台,着力打造以五大科学基础设施为重点的“国之重器”。还将加强产业技术攻关,围绕四大产业基地和十大重点产业科技创新需求,凝练创新方向、整合科技投入,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专项,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努力为相关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提供科技支撑。

此外,湖北将加大政策支持,引导企业加快科技创新,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促进企业创新主体提能力、扩规模、增活力。加强“政产学研金”五方联动,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协同工作体系,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周德文表示,湖北将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进一步优化科研项目管理机制、科研经费管理机制、科研人员管理机制、科技创新评价机制,真正做到“放权”“减负”“松绑”“清障”,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 相关新闻

湖北创投引导基金推进13家企业成功上市

长江商报讯(记者 张衡 通讯员 丘剑山)8月15日,记者从湖北省科技厅获悉,自2008年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设立。目前,省创投引导基金已累计完成项目投资496项,投资总额达30亿元,参股设立子基金27支,总规模近6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放大达8倍以上。被投企业中有13家成功上市

湖北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和市场对金融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激活技术和资本市场活力,加快构建完善全省科技投融资服务体系,助推创新创业。

自2008年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设立以来,其发展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首次荣登“全国政府引导基金20强”。目前,省创投引导基金财政资金到位7.6亿元,已累计完成项目投资496项,投资总额达30亿元,参股设立子基金27支,总规模近6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放大达8倍以上。被投企业中有13家成功上市,湾流科技、易瓦特等43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武汉、宜昌、襄阳、荆州、十堰、鄂州、黄石、黄冈、仙桃、潜江、天门等地市先后设立了政府性创投引导基金,全省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创业投资服务体系。

此外,湖北推动建设了湖北科技金融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一站式融资服务,目前该平台已汇聚1.3万余家全省科技型企业,160家投融资机构,86家产业园区和孵化器,84个金融产品,为科技型企业促成融资38亿元,建立了线上线下服务对接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