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城黄龙 洗肺之都

2020-11-23 06:43:12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全域旅游撬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长江商报公益记者李璟发自陕西延安

秋韵里的陕西黄龙山最是绚烂,小桥卧波,橙黄橘绿,湛蓝的天空和五彩斑斓的秋色绵延不绝,美得不可方物。深深浅浅,斑斑驳驳,走进深秋的黄龙山,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一切烦恼疲惫仿佛在顷刻之间便可烟消云散。厌倦了城市的喧嚣,不妨到陕西黄龙走一遭,这里是“陕西的一叶肺”,这里是黄土高原的“香格里拉”,这里是人间又一方绝佳胜景。

“太阳出来晒晒背,新鲜空气洗洗肺,核桃蜂蜜养养胃,漫步走走别太累……”近年来,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品牌优势,以打造全国生态旅游精品目的地为目标,举全县之力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一城三川五廊十景观”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在擦亮全域旅游绿水青山的同时,也搭起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项目支撑,农旅融合发展“有模有样”

岭壑苍苍,碧海茫茫,陕西黄龙凭生态而立,因生态而美。275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5镇2乡5万人,来自全国11个民族24个省区。这里森林覆盖率87%,林草覆盖率高达92%,植物1012种,动物225种,空气负氧离子含量平均可达到6000个/立方厘米,每年7至9月最高可达到15000-18000个/立方厘米。纵深的人文历史和广袤的生态文化,与“三黄”文化、司马文化、延安红色文化相映生辉。纵横连贯的路网,使黄龙成为陕北、关中、晋西“两小时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新时代,黄龙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带动、统筹城乡、全面小康”发展战略,以绿色生态为引领,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健康发展。

国庆前夕,长江商报记者驱车行至距离黄龙县城约9公里的石堡镇梁家河村。不同于以打造“红色旅游”文化为主的延川县梁家河村,黄龙县梁家河村主导的是打造以生态文明为主的“绿色旅游”文化。与黄龙山国家AAAA级景区相连,这里生态优势十分明显。这些年来,通过高标准设施建设、产业融合和“软实力”提升,梁家河村全面转型,已打造成一个骨架小、气质高、颜值美的“梦中梁家河”。

行走在村落中,灰瓦白墙、鲜花绽放、小桥流水,错落有致地掩映在翡翠般的绿树之中,微风徐来,夕阳下一片“波光”荡漾。文化墙上醒目的标语、生动的油画,无不透露着当地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信心。

在位于“梁家河村游客中心”百米开外的一处工地上,布满密密麻麻的地桩,穿梭的作业车辆不时扬起一阵沙土,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操作机械、修整道路。如今,这里正在打造梁家河“千人垂钓”项目的钓池,村庄及周边也在对民居、巷道进行重新规划建设,之后将打造民宿建设项目。

“我们希望通过打造这些乡村旅游项目来带动梁家河村的发展,将这里建设成花乡水韵的‘绿色梁家河。’”石堡镇副镇长漆永辉告诉长江商报记者,梁家河村是石堡镇唯一的苹果产地,村民的收入主要靠苹果和核桃种植。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梁家河村坚持“生态先行、旅游主导、村企联建、群众参与”脱贫总体思路,强化基础、旅游带动、多元投入、协调发展,做到脱贫攻坚力量聚合、资金聚合、项目聚合,初步实现了华丽转身。

漆永辉说,千人垂钓池建起后,将会抽取部分有运营能力的贫困户,引导他们将房屋改造成民宿,能继续增加群众的收入。除了千人垂钓项目外,梁家河现在还建成了50亩的大闸蟹养殖基地,还有油坊、酒坊等产业。希望通过这些项目的支持,带领贫困户脱贫,带动梁家河村发展。“目前,这里已初步形成了旅游产业支撑、主导产业提升、特色产业补充的良好产业格局,实现了村民生活在农村,致富在旅游的美好愿景。”

在梁家河村村民侯延虎家里,一圈古朴素雅的篱笆,几丛葱翠碧绿的竹子,几盆娇艳欲滴的时令鲜花,让原本“土里土气”的院子一下子上了“档次”,展现出了浓浓的乡愁味道。

侯延虎说,过去的梁家河村,门前垃圾堆积成山,屋后柴火随意堆放,村路都是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遇雨泥泞不堪……直到2013年,村里先行一步,开始搞起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硬化村间巷道,铺设污水管道,粉刷墙体彩绘,种植花草灌木等一系列的措施,让这个小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发展起了乡村旅游。“家家都盖了新门楼、砖院墙,下雨也不踩泥了,不仅在这里住着舒畅,节假日来观光旅游的人也很多。”

正如侯延虎说的,现在的梁家河村,清可见底的石堡河绕村而过,红砖铺成的马路干净整洁,房前的涝池升级成了一处水景。村里景观变了,生态环境变了,旅游环境也有了改善。“上个月我参加了镇上组织的全民培训,很受启发。现在全县都在发展乡村旅游,梁家河村又有基础和优势,我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发展农家乐、农家民宿,争取吃上旅游饭。”

这些年来,梁家河乡村旅游建设还打造了“千亩苹果观光采摘园”、林下万只七彩山鸡养殖景观园、“梯田”美境登高览川观景平台、云中花海观光步道以及农家菜肴、农家旅馆、庭院经济开发等项目。这些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实现利润1200万元以上。

纵观黄龙全县,近年来通过建设运营多彩黄龙、龙湖、县城五大公园、树顶漫步、无量山居等旅游项目,实施旧城改造、街道绿化、引水进城、杆线下地、无线网络全覆盖等市政工程,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增强了生态旅游“硬功底”。生态旅游繁荣市场、整合业态、拉动经济的能力大幅增强。

如今,伴随着榆蓝、韩黄高速公路项目的落地,黄龙打破了交通瓶颈,地缘优势和区位优势愈加明显,全县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黄龙县委书记王云祥表示,要运用好高速公路出口这一新区位优势,将乡村振兴与旅游产业等相结合,进一步解放农村劳动力,鼓励群众发展第三产业,完善“吃住游购娱”要素,全面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服务。“在后续发展中,黄龙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前期打下的基础,理清发展思路,凝聚共识,力促乡村振兴各方面工作再上新台阶。”

赛事带动,生态旅游品牌“有品有质”

如今,旅游的容纳性越来越广,人们的旅游观念从观赏上升到体验,举行各类赛事已成为各景区景点的流量担当,是扩大知名度、吸引客流的大好机会。同时,景区要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就要拿出不同以往的新东西,承办赛事也是景区的新项目。在这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生态资源的黄龙便首当其冲。另一方面,随着2021年中国全运会在陕西举办的步伐越来越近,综合性赛事作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催化剂,正在推动黄龙旅游空间的发展。

近年来,黄龙县以生态旅游发展为引领,将生态旅游与休闲体育相融合,着力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实现生态休闲体育与生态旅游双轮驱动、同步发展,探索出了一条体育、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今年8月1日,“我要上全运”黄龙垂钓系列赛第三场赛事在石堡镇榆树河村文瑶垂钓园拉开帷幕,来自河南、内蒙古、山东等9个省的200余名钓鱼高手齐聚在这里,一较高下。赛事中,榆树河村还与举办方联合推出了“赛事助农”活动,来自全镇9个行政村和县城周边的村民在现场设置了临时流动摊点,各种风味小吃、农特产品、时令水果、手工艺品等,吸引了全国各地的钓友及游客在现场直接采购,真正让农产品变身旅游商品,村民收成变收入,把农产品产业链增值更多留在乡村、惠及农民。

时隔半月,“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全国垂钓大赛陕西黄龙站第一场赛事再次在榆树河村隆重上演,赛事阵容、规模空前强大,吸引了众多钓鱼爱好者、游客、观众前来观战,参与人数近两千余人次。

“每场赛事下来,可以为周边村民带来5到6万元的收入。”榆树河村支书杨存才介绍,每次赛事举办方都会给一定的场地费,既充实了村集体经济,又助力了脱贫攻坚。同时,每次赛事都会需要村上出20余名后勤保障人员,每名务工人员一天可以挣到150元。除此之外,赛事结束后回收的鲤鱼,还可用于村集体后续发展垂钓产业,为壮大村集体经济, 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细化吃住游购娱后,如果按人均消费2000元算,每次赛事可带动当地经济收入近百万。”

“小鱼竿”撬动“大发展”。石堡镇党委书记杨锋告诉长江商报记者,系列垂钓赛事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现了黄龙县休闲旅游产业火热发展态势。“通过这样的活动来宣传一种积极的休闲运动方式,在丰富黄龙旅游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向外展示了宜居黄龙的城市魅力,从而进一步带动黄龙体育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为黄龙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再添新动能。”

杨锋介绍,目前石堡镇面临人多地少、农业发展基础薄弱、生态旅游发展要素不全等现实问题。结合现状,围绕吃住行游购旅等要素,石堡镇决定大力推进农文旅体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垂钓大赛已先后举办了7次,共吸引了2万余游客,成功带动核桃、蜂蜜、大闸蟹等特色旅游产品融合发展,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基于这几次钓赛的成功举办,垂钓园已经无法满足接下来的全国性比赛需求,为此,石堡镇目前正在梁家河村规划建设兼具渔业养殖和休闲垂钓功能的千人垂钓基地,准备常态化举办这项千人垂钓赛事。

“结合实际发展,我们决定坚定不移地走生态旅游路径,符合我们的发展思路和方向。”杨锋说,目前石堡镇正在申报国家级垂钓小镇、农业休闲小镇,希望将梁家河打造成西北首屈一指的垂钓主题旅游名村,努力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新路径。“以特色旅游为重点,发展绿色产业。最终在延伸产业链上取得新进展,在促进融合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拓展农业功能上取得新进展。”

除了石堡镇的垂钓产业外,近年来,沿着全域旅游发展方向,各项赛事的举办,也让黄龙在全县营造旅游发展的氛围越来越浓厚,旅游品牌形象逐渐彰显。黄龙按照旅游与民俗、体育、公益相融合的思路,以赛事促发展、以赛事聚人气、以赛事树品牌,带动城区消费市场。旅游业作为战略产业的地位更加稳固,生态旅游繁荣市场、整合业态、拉动经济的能力大幅增强。

目前,借助自身生态优势与硬件配套,黄龙已成功举办了“冬游黄龙冰雪季”黄龙山森林冰雪节系列活动、旅游美食技能大赛、“树顶漫步”陕西·延安黄龙65KM超级越野跑、黄龙山“金弓杯”弹弓王争霸赛、黄龙山千人徒步大赛、山地自行车越野定向挑战赛等赛事活动,构建了文体旅融合发展、四季旅游全覆盖的产业格局。

在各项比赛中,更是吸引了众多“跟着赛事去旅游”的游客前来观赏。多次在石堡镇参加垂钓大赛的钓友郭安峰说,“三伏天去哪都热,但是黄龙环境好,凉快!在这如诗如画的山野中,既能满足我钓鱼的爱好,还能避暑,所以我每次都愿意来!比赛完打算带家人遍览黄龙美景!”

“在黄龙,文化和体育通过旅游这个载体,实现产业嬗变。”黄龙县县长李富荣表示,发展体育赛事是黄龙“以康养度假为主线,科普研学、绿色培训、体育赛事”生态旅游发展新格局中重要一环,对带动黄龙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黄龙县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拥有建设体育休闲小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黄龙将有效地将小镇建设与全域旅游、脱贫攻坚、体育赛事等紧密串联,充分发挥体育运动休闲小镇对促进经济发展、发展全民体育的积极作用。

“体育+文化+旅游”模式在黄龙的生动实践,提升了黄龙县公共设施服务水平,增强了全民健康素质,为当地群众和游客提供了更加完备、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助推了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三产融合,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将更多的城乡居民嵌入生态旅游产业链,生态资源是黄龙的显著优势,也是巨大的财富。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三部引擎,激活了黄龙城乡经济,繁荣了商业市场,通过发展生态产业,实施精准扶贫,让群众依托青山绿水共赴小康。

农耕一直是黄龙县大多数乡村的生存基础,旅游作为新兴产业滋生其活力。没有经济做“底子”,乡村振兴就难以持久,美丽乡村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产业带动。

漆永辉告诉长江商报记者,为了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提升经济效益,梁家河村注册成立了村办公司。通过整合产业、扶贫等项目资金,依靠企业带动,开发苹果、水产养殖、七彩山鸡、老油坊等产业资源,将农副产品变成旅游产品,最大限度地激活和释放乡村旅游市场效益,实现农旅融合,形成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新业态。

“我家这片苹果园时间长了,效益也不太好,趁着建果游观光园的机会,我把一部分苹果树进行了更换,现在我这园子里不光有苹果,还有樱桃和葡萄等。”梁家河村民杨建忠说,果树全面挂果后,自家的果游观光园正式运营,收入蹭蹭直涨。“老路”不老,“新路”更畅,融合发展,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法宝。

在黄龙县瓦子街镇,深秋时节,金丝皇菊种植基地迎来丰收季,大棚里成片的皇菊竞相开放,重重叠叠的金色花海宛如一幅亮丽的画卷缓缓展开,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走进大棚内,清新淡雅的花香沁人心脾,这番美景,也吸引了不少游人来此观光,大家闻香赏景拍照,尽情享受这田野如画风光。在拍美照的同时,采摘项目还可以让游客将一些原生态、绿色的花茶带回去,送给亲朋好友。

金丝皇菊的盛开不仅成为了瓦子街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周边群众务工增收的好机会。近年来,瓦子街镇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发展思路,突出旅游带动,鼓励群众开办农家乐,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把“种庄稼”和“种风景”有机结合,把生态优势巩固好、提升好、利用好,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瓦子街人民的“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点睛乡村振兴的关键落笔。

“从建棚至今,我一直在农闲时来这务工,离家近,特别方便,并且在照顾老人、孩子的同时还不耽误赚钱,一天下来能挣个百十来块,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基地务工村民石巧燕说,镇政府还鼓励当地百姓以土地入股,按400元/亩的价格流转给种植基地,年底进行分红,现在群众入股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平时务工,年底分红,可以说是实现一份产业,两份收入。”

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黄龙县白马滩镇神峪川景区的圪崂村更是打造了集休闲、度假、康养、露营、采摘、文化民俗为一体的旅游度假村,当地群众吃上了“旅游饭”,村里的核桃、蜂蜜等农副产品也变成了旅游产品。

“我们以返璞归真的理念建设美丽田园,在保留乡村风貌的同时统一建筑风格,以提升田园生态和乡村文明。”白马滩镇组织委员贠变侠介绍,2019年,圪崂村接待游客共48万人,全村旅游产值高达200余万元。同时,圪崂村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借乡村旅游发展中蜂、羊肚菌、采摘园等,白马滩镇农业也由“生产型”转向“生态型”,生态保护、旅游开发、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在创新发展的同时脱贫质量稳步提升。

界头庙风车小镇、瓦子街斯堡特湖月季观赏园、圪台“苜渠民俗村”、白马滩“印象圪崂”古村落、石堡镇“梦中梁家河”、三岔荷花主题公园、崾崄乡跑马场……近年来,黄龙县结合全域旅游创建,初步构建了一镇一景、一镇一品、一镇一特的格局,先后建设了一批乡村旅游项目。目前,瓦子街镇、白马滩镇2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王庄村、梁家河村、马蹄掌村3个省级旅游示范村,印象圪崂、梦中梁家河、田园苜蓿等8个旅游专业村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农林特旅游产品的开发与销售也为农民带来极大的“红利”。“黄龙大闸蟹”在2016、2017年全国河蟹大赛获得金蟹奖,并完成了“故宫·黄龙山贡蜜”商标注册,“黄龙蜂蜜”获全国第三届蜂业大赛优质蜂蜜品评金奖,“黄龙利峰洗护”产品在2018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获银奖。在乡村旅游发展中,一批采摘园、观赏园、垂钓园等项目探索出了黄龙农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截至目前,黄龙县共有建档立卡户1702户4110人,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6946元增加至2019年的11916元,增长71.6%。黄龙核桃、蜂蜜、连翘茶、大闸蟹等已发展为县域主导产业,也成为颇受游客青睐的旅游商品。

一业兴、百业旺。黄龙县立足旅游产业带动效应,三产融合,全面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一产依托旅游实现农业“一增一降”,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降低农业产品生产成本;通过观光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农产品向旅游产品转变,延长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二产以新能源工业为龙头,落实光伏扶贫政策,扶持贫困群众发展致富产业,改善贫困村组基础设施条件。三产依托全域旅游成长起来的城投、文旅公司、扶贫开发等国有公司,石门峡漂流、树顶漫步等民营企业,龙湖、锦绣黄龙等旅游服务项目,累计为贫困群众解决就业岗位1000余个,促进了农民数量和贫困人口“两个降低”,促进旅游就业岗位和贫困群众工资性收入“两个增加”。

随着黄龙县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全县已开办农家乐百余家,直接或间接旅游产业就业人员达到7000余人,目前乡村旅游产业已成为农村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旅游特色名镇、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创建进一步打响了黄龙乡村旅游品牌,激发了乡村振兴新动能。

在黄龙举行的垂钓大赛。受访者供图

在黄龙举行的垂钓大赛。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