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4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14388.1亿 持续推进改革两大专项工程扩围深化
长江商报消息 国企是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5月26日,财政部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简称“国有企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主要效益指标保持增长。其中,1至4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262281.9亿元,同比增长7.1%;利润总额14388.1亿元,同比增长15.1%;应交税费20206.2亿元,同比增长1.1%。
同时,在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即将启动之际,国企改革两大专项工程——“科改行动”、“双百行动”双双扩围。“科改企业”数量扩至672户,“双百企业”数量从449户扩至580户。
国企改革两大专项工程双双扩围
随着经济体制持续完善,国有企业存在越来越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国有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加需要依赖于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在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即将启动之际,国企改革两大专项工程——“科改行动”、“双百行动”双双扩围。“科改企业”数量扩至672户,“双百企业”数量从449户扩至580户。
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始于2018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选取百余户中央企业子企业和百余户地方国有骨干企业主动探索创新推进综合改革,打造一批“改革尖兵”。“双百行动”的深入实施,显著改变了企业的面貌。2022年,“双百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3万亿元、净利润6732.7亿元,较2020年分别增长29.7%、35.6%。截至2022年底,“双百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05.2万元/人,远超中央企业平均水平;人工成本利润率达到137.3%,较2020年提高24.3%。95%的“双百企业”集中于实体经济,76.5%处于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建筑业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为壮大实体经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了贡献。
2020年4月,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启动实施“科改示范行动”。坚持高质量抓改革、高水平搞创新,有力促进了国有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来自国资委的数据显示,“科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高位提升,近三年均超过14%,2022年达到17.7%;同期,“科改企业”新增培养或引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000余人,实施“揭榜挂帅”项目3000余个。89%的“科改企业”面向关键岗位核心骨干人才,灵活开展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覆盖11.6万人次。
从科技创新角度出发,企业也获得了较高的回报,2022年“科改企业”营业收入、净利润较2020年分别增长33.6%、40.9%,全员劳动生产率较2020年增长30.1%。
各地出“计划”谋新突破
国有企业在地方经济中发挥着“稳定器”作用,省属企业充分发挥投资建设主力军作用,扛主责,抓主业,打“主场”。
为推动国有资本向创新链的关键环节、产业链的核心节点和价值链的高端领域集中,近日,湖北省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新时代省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以下简称《五年行动计划》)。《五年行动计划》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四化同步发展,围绕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战略部署,谋划开展国企改革“效能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突围”、产业链“强筋壮骨”、铁水公空“互联互通”、供应链物流体系“提能升级”、数字化发展“转型赋能”、上市公司“倍增提质”、绿色低碳“先行引领”、开放合作“扩圈共赢”、国资英才“引航强基”等十大专项行动。
近日,山东拟定《开展寻标对标争创一流行动的意见》,配套出台《促进省属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考核分配实施意见》《推动省属控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10项管理办法,以此全面提升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底色成色。
据了解,山东省属企业将按照分层分类、全面创建原则,筛选确定争创行业一流企业、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名单,“一企一策”“一业一策”逐户研究制定争创思路与具体措施。到“十四五”末,全省国有企业要打造7家以上世界一流企业,15家以上行业一流企业,100家以上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
今年前四月,山东省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138亿元,同比增长15.2%,利润总额339亿元、同比增长28.2%,净利润246亿元、同比增长35.9%,归母净利润68亿元、同比增长98.5%。
●长江商报记者 刘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