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武汉)发运量居全国第三 不到半年新开7条线路承运货值84.92亿

2023-06-26 07:26:14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中欧班列(武汉)再传来好消息,今年尚未过半,班列已开行610列,追平去年全年发运量,位居全国第三,实现了班列开行数量和货物发送量的快速增长。

武汉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交汇地,在中欧班列的拉动下,深居内陆的湖北不断夯实连接全国、通达世界的通道。迄今为止,中欧班列(武汉)拥有48条国际物流通道,辐射40个国家和地区、112个城市。今年1—5月,中欧班列(武汉)发运量从2022年的全国第八“跑”进前三名。

不到半年新开7条线路

2012年10月,武汉首次开通中欧班列,成为继重庆之后第二个开通中欧班列的城市。2014年至2019年是中欧班列(武汉)的快速成长期,年发运量始终处于全国前5名的第一梯队。2020年,中欧班列(武汉)的发展遇到“瓶颈”,发运规模有所下滑,全国排名跌至第12名。此后,中欧班列(武汉)进入突破追赶期,从2021年的第十上升至2022年的第八,2022年中欧班列(武汉)共开行538列,总开行量同比增长超过34%,是自2012年以来开行最多的一年。

今年上半年,“白俄罗斯索利戈尔斯克—武汉”“欧洲—武汉—香港”“武汉—白俄罗斯若季诺”“武汉—俄罗斯下卡姆斯克”“欧洲—武汉—台湾”“哈萨克斯坦乌拉尔斯克—武汉”“哈萨克斯坦科克舍套—武汉”等7条国际线路相继开通。出口方面,班列从最初的单一品类发展到如今的汽车零配件、电子配件、新能源汽车、茶叶、衣服鞋帽、肥料和医疗设备等众多品类。进口方面也从牛奶、红酒发展到了木材、纸浆、亚麻籽等众多品类,涵盖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生产生活所需方方面面,助力湖北外贸经济高质量发展。迄今为止,中欧班列(武汉)已拥有48条国际物流通道,辐射40个国家和地区、112个城市。

在中欧班列(武汉)的强力拉动下,冠捷、东风汽车、长飞光纤、富士康等重点企业有效拓展海外市场,带动光电、服装、木材等产业在武汉集聚发展,助力一大批国际企业和国际产能合作项目陆续落户省内,奔驰、沃尔沃、京东、欧莱雅、博世等先后在汉建立供应链中心仓。

中欧班列(武汉),打开了供需互促、优势互补的共赢大门。数据显示,班列承运货值占武汉市进出口总额比例逐年增加。今年截至目前,中欧班列(武汉)承运货值达84.92亿元,同比增长37.92%。

发挥地域优势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中欧班列(武汉)同时带动了湖北省内城市的出口,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地方企业不断增长的输出需求,中欧班列(武汉)相继开通襄阳、宜昌、十堰、荆门、咸宁、荆州、黄石省内7条集结线,形成以武汉为中部集聚枢纽、地市州为组货基地的运输网络体系。

同时,湖北还具有水运、铁路货运等方面的优势,可以依托阳逻港水运优势,集聚长江中下游货源,打造辐射长江中下游的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同时,也能够吸引珠三角等地的货物在武汉集聚。

目前,中欧班列(武汉)向东可依托湖北港口集团资源整合优势,连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向西可对接新亚欧大陆桥,以铁路为载体连接武汉与欧洲、中亚;向南可抢抓国家高质量实施RCEP机遇,为外贸企业进入东南亚市场开辟新的物流通道;向北可对接中蒙俄经济走廊,辐射蒙古国、俄罗斯等沿线国家,班列已经实现了向东出海,向西经中亚入欧,向南至东盟,向北至俄罗斯的“四向齐发”新局面。

今年开始,中欧班列(武汉)还开启了“快速通关”模式,“快速通关”模式实现了海关与铁路部门物流数据互联共享,比普通通关模式缩短1至2天,大幅提高铁路口岸通关效率。目前武铁正不断加大中欧班列(武汉)“快速通关”列车开行份额,会同汉欧国际、武汉海关、中铁国际多式联运公司、中铁集装箱公司等单位不断优化操作流程,实现“一体化办公”,促进中欧班列(武汉)高效开行。

按照《湖北省口岸现代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到2025年,中欧班列(武汉)开行列数达到2000列,武汉枢纽作用更加凸显。

●长江商报记者 徐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