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光信息产品迭代净利暴增从累亏2.4亿到月赚过亿 前九月研发投入12.8亿超营收30%

2023-11-13 07:49:38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沈右荣

计算市场火爆,“国产CPU第一股”海光信息(688041.SH)进入月赚过亿的高速增长时期。

根据三季报,今年前九个月,海光信息实现营业收入39.43亿元,与上年同期略有增长,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同比增长接近40%,达到9.02亿元,相当于月赚过亿元。与2021年同期的1.24亿元相比,增长逾6倍。

近年来,海光信息经营业绩高速增长。2020年,公司尚处于亏损状态,2021年、2022年的净利润接连倍增。

海光信息深耕高端处理器,今年以来,公司海光产品升级迭代,海光三号已经投放市场。

坚持高投入研发是海光信息获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为12.79亿元,超过公司营业收入的30%。

本月上旬,海光信息宣布,斥资不低于3000万元回购股份计划完成,以用于未来股权激励。

从累亏2.4亿到月赚过亿

海光信息经营业绩实现了超高速增长。

官网显示,海光信息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高端处理器研发设计与销售。2021年,海光信息通过IPO冲击上交所科创板。

在IPO时,海光信息曾受到市场质疑,诸如增收不增利,持续亏损等。

根据招股书,2018年至2020年,海光信息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47亿元、3.79亿元、10.22亿元,2019年、2020年的同比增速为685.81%、169.53%。对应的净利润为-1.24亿元、-0.83亿元、-0.39亿元,连续三年亏损,三年合计亏损2.46亿元。同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以下简称“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74亿元、-0.93亿元、-0.95亿元,三年合计亏损3.62亿元。

在IPO时,海光CPU系列产品海光一号、海光二号已经实现商业化应用,这也是海光信息营业收入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2021年开始,海光信息的净利润开始高速增长。2021年、2022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2.87亿元、51.25亿元,同比增长126.07%、121.83%。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27亿元、8.04亿元,同比增长935.65%、145.65%。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65亿元、7.48亿元,同比增长378.90%、181.92%。2021年,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均转正,2022年均延续倍增。

今年前三季度,海光信息实现营业收入39.43亿元,同比增长322%,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9.02亿元、8.34亿元,同比增长38.27%、38.15%。

分季度看,今年一、二、三季度,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61亿元、14.50亿元、13.31亿元,同比变动20.04%、-7.16%、3.17%。对应的净利润为2.39亿元、4.38亿元、2.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6.87%、31.77%、27.23%。扣非净利润为1.91亿元、4.28亿元、2.15亿元,同比增长41.95%、42.03%、28.13%。

季度数据显示,尽管营业收入同比增速放缓,但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均高速增长。

与历史同期相比,今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季较2021年同期的1.24亿元增长约6.27倍。

前九个月赚逾9亿元,相当于月赚过亿元。

今年9月27日,海光信息在业绩预告中解释,海光CPU和DCU产品的性能优异,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公司围绕通用计算市场,通过技术创新、产品迭代、性能提升等举措,不断增强产品竞争优势。今年以来,公司高性能新产品海光三号投放市场,得到客户充分认可,新产品竞争能力强,公司毛利率得到提升,实现了业绩较快增长。

半年获授发明专利224件

海光信息被称为A股市场上的国产CPU第一股,这与其领先登陆A股市场有关,也与其在行业内的地位有关。

海光信息脱胎于中科院,目前第一大股东为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海光信息曾备受机构追捧,中科曙光、国科控股、CBC宽带资本、混沌投资、长虹电器、金石投资、天创资本、中冀投资、中信证券、长虹电器、成都产业集团、成都高投集团、新鼎资本、钛信资本、工银亚投、国科投资等参与投资。上市之前,海光信息的估值就达到900亿元。目前,公司市值超过1500亿元。

资本追逐,源于海光信息是半导体行业国产CPU细分赛道的标杆。目前,公司产品包括海光通用处理器(CPU)和海光协处理器(DCU)。海光 CPU 系列产品兼容x86 指令集以及国际上主流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广泛应用于电信、金融、互联网、教育、交通等重要行业或领域。海光 DCU 系列产品以 GPGPU 架构为基础,兼容通用的“类 CUDA”环境,可广泛应用于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商业计算等应用领域。

高端处理器是现代信息系统设备中的核心部件,在大规模数据处理、复杂任务调度和逻辑运算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海光信息称,在 AIGC 持续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海光 DCU 能够完整支持大模型训练,实现 LLaMa、GPT、Bloom、ChatGLM、悟道、紫东太初等为代表的大模型的全面应用,与国内包括文心一言等大模型全面适配,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海光信息称,公司在处理器体系结构设计、处理器核心微结构验证、处理器安全架构、处理器 IP 研发、处理器可测性与可调试性设计、处理器物理设计、处理器先进封装设计、处理器测试、处理器基础软件设计和

处理器生态软件优化等核心技术上持续开展研发,优化、提升公司产品性能。

海光信息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印证了上述说法。今年前九个月,公司研发投入达12.79亿元,同比增长24.17%,增速远高于营业收入增速,研发投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2.44%。

过去的2019年至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8.65亿元、10.89亿元、15.85亿元、20.67亿元,持续快速增长。

截至今年6月底,海光信息的研发人员数量为1382人,占员工总数的90.33%。

今年上半年,海光信息申请发明专利131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24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