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五大行动助力汽车产业转型 力争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占40%

2023-11-20 07:06:15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徐靓丽

湖北汽车产业锚定转型目标。

为加快促进湖北省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建成中国重要的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和生产基地,湖北省政府日前发布《湖北省汽车产业转型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下称《方案》),目标到2025年,建成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省汽车总产量比重达到40%以上,产值达到3500亿元。

锚定汽车产业转型目标

汽车产业是湖北重要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发挥着工业经济“压舱石”的作用。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湖北规上汽车企业1578家,整车企业25家,湖北省汽车产量189.6万辆,营业收入6922.9亿元,占湖北省规上工业12.9%。“武襄十随”汽车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全国3个国家级汽车产业集群之一。今年前三季度,湖北汽车产量131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24.4万辆,同比增长19.6%。

根据《方案》,湖北将加快推动全省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发展壮大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为湖北省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产业支撑。到2025年,建成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省汽车总产量比重达到40%以上,产值达到3500亿元。动力电池系统、新型底盘架构、智能驾驶体系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和产业安全保障水平显著增强,组合辅助驾驶(L2级)及以上级别新车销量占全省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的80%以上。在整车领域形成1家年产100万辆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在关键零部件领域形成10家单项冠军企业,带动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长,新能源汽车产业对湖北省制造业的龙头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方案》提出5大行动18条举措助力湖北汽车产业转型。将实施扩量提质行动,提升新能源汽车整车规模和竞争力;实施补链强链行动,完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体系;实施创新发展行动,增强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能力;实施资源资产增效行动,培育和壮大新的增长点;实施基础设施提升行动,提高综合服务保障能力。

推动汽车供应链平台建设

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至关重要,《方案》提出深化东风公司协同融合发展,激发企业转型的内生动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和自主品牌突破性发展。到2025年,东风公司新能源汽车产量实现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与燃油汽车产量达到1:1;自主品牌产量与合资品牌产量达到1:1。强化与上汽通用、长城公司、广汽公司等整车企业集团的对接,将更多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布局在湖北,推动更多车型在湖北生产。积极引进国际高端知名整车以及国内优势车企在湖北投资布局,加快推进吉利路特斯、东风高端越野车等新能源整车项目达产达效,力争到2025年,建成投产产能60万辆以上。

除了龙头企业,产业链的全方位发展也关系着新能源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方案》提出,湖北将推动汽车供应链平台建设,实施补链强链行动,完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体系。推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巨头投资湖北,引进和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形成集原创性研究、系统化开发、模块化制造、集成化供货于一体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体系。支持长江汽车产业供应链、东风汽车等重点企业建设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引导上下游企业加强供需对接和深度合作,形成战略联盟、签订长单、技术合作等长效机制稳定供给,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依托湖北长江车百产业基金,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支持汽车供应链强链、补链。

在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能力方面,《方案》提出,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为主攻方向,针对产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着力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制约,坚持走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的发展之路,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和品牌,力争到2025年,产业链总体达到中等水平自主可控。支持企业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力争到2025年,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4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