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启动“万兆城市”建设 到2025年打造中部算力高地

2024-02-07 07:42:53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刘倩雯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全面开启,算力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近日,武汉印发《武汉市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及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建成布局合理、服务高效、技术先进、绿色安全的算力基础设施,形成算力、存力、运力及应用产业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发展格局,打造中部算力高地,更好助推新型工业化,夯实数字经济底座。

优化基础设施布局

作为集信息计算力、网络运载力、数据存储力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力,算力主要通过算力基础设施向社会提供服务。因此,做强做优做大武汉市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必须筑牢算力基础设施的坚实底座。有数据显示,衡量一个城市的发展,算力投入一元钱,经济产出就是两三元钱;算力指数提高一个点,城市数字经济的GDP增加1000亿元。

近年来,武汉在数据算力、算法人才上已经有诸多布局,正着力构建完备的算力供应体系。

在以算力筑牢产业发展底座的目标下,武汉打造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和超算中心,并于2022年11月底正式投运,共同构成全国首个集人工智能和超算的多样化云服务化算力集群,武汉也成为全国为数不多拥有“双中心”的城市。

为加快武汉市算力基础设施及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助推新型工业化,夯实数字经济底座,《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全市算力规模达到5EFLOPS,建立多元算力协同体系,率先启动“万兆城市”建设,构建城市级全光高速低时延算力网络,市内单向时延小于1毫秒,省内时延小于3毫秒,与国内枢纽节点时延控制在10毫秒以内。打造“通用+智能+超算”多元算力供给体系。适度超前布局超算中心和智算中心。引导边缘计算中心“云边端”一体化布局。建设普惠型城市算力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多层次商用算力体系。积极融入全省一体化算力网络,加强省内算力协同。

同时,优化算力布局。按照布局相对集中原则,以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武汉临空港开发区为核心区,加快高性能计算中心建设和扩容,推动算力应用创新,建设产业创新示范区。在核心区集中布局城市算力公共服务平台,并给予能耗指标支持。

争创国家“数字领航”企业5家

《行动方案》要求,到2025年,数据中心平均利用率达到60%,攻克不少于5项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不少于10项以上首创性人工智能技术,不少于40项共性技术创新成果。打造1个以上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10个以上行业模型、5个以上公共数据集。培育公共算力平台服务本地企业不少于1000家,支撑培育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不少于2—3家,争创国家“数字领航”企业5家,打造标杆智能工厂40家。

技术突破是算力发展的根本,《行动方案》提出,突破集成电路核心技术。组织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重点围绕图形处理器(GPU)、存算一体芯片、并行分布式计算、图计算等开展技术创新攻关,努力突破集成电路核心技术,打造自主可控的算力底座。组织开展软件关键技术攻关,重点突破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软件和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软件领域核心关键技术产品,形成高质量软件生态集群。开展智能无损网络、超融合网络、高性能网络以及确定性网络试点应用与布局,降低网络因素对计算能力的折损。围绕下一代光通信、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6G)技术、卫星互联网等,推动沉浸式云扩展现实(云XR)、全息通信、数字孪生等前瞻布局。

近年来,武汉大力推进大算力资源积累,高度重视大数据资源共享,不断推进应用场景拓展,加快前沿技术与城市产业深度融合。《行动方案》提出,要创新推广应用场景。开展“揭榜挂帅”,将算力应用场景创新纳入数字经济“揭榜挂帅”重点任务,对符合条件的优秀项目按规定给予资金支持并向社会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