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加快打造双循环核心枢纽城市 计划2025年社会物流总额达5.5万亿

2024-04-15 08:27:42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徐靓丽

武汉正加快发展枢纽经济,全力打造枢纽城市。

4月12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动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目标到2030年全面建成“三港五区”枢纽经济发展载体,将武汉建设成为立足中部、服务全国、联通全球的双循环核心枢纽城市。

加快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

《意见》指出,武汉市将以发展枢纽经济为抓手,积极创建综合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着力构建“枢纽+通道+网络+平台+产业”枢纽经济发展新范式,打造“枢纽带动贸易、贸易聚集产业、产业反哺枢纽”经济循环,加快建设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

根据《意见》提出的目标,到2025年,武汉市物流对经济支撑作用将更加显著,社会物流总额达到5.5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到2030年,全面建成“三港五区”枢纽经济发展载体,依托水陆空三个核心港,高水平建设临港、临铁、临空、商贸服务和生产服务五个枢纽经济示范区,将武汉建设成为立足中部、服务全国、联通全球的双循环核心枢纽城市。

从总体布局看,水陆空三个核心港分别为:依托阳逻国际港,包含白浒山港、青山港、江夏港、经开港、林四房港等在内的武汉港打造核心水港;依托吴家山铁路基地,包含滠口、大花岭以及阳逻、光谷南、常福等在内的铁路货运枢纽,武汉站、武昌站、汉口站、武汉东站等高铁客运枢纽打造核心陆港;依托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协同鄂州花湖机场打造核心空港。

高水平建设临港、临铁、临空、商贸服务和生产服务枢纽经济示范区,则需要高水平建设阳逻枢纽经济示范区(临港)、天河枢纽经济示范区(临空)和吴家山枢纽经济示范区(临铁),依托武汉国际商贸城建设汉口北商贸服务型枢纽经济示范区,依托光谷、车谷制造业产业集群谋划布局光谷—车谷生产服务型枢纽经济示范区,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

14项任务瞄准三大目标

《意见》从做大枢纽能级、做强枢纽贸易、做实枢纽产业三方面,划定了14项任务。

做大枢纽能级需要优化水港集疏运体系,完善陆港客货运枢纽功能布局,加快实施空港客货“双枢纽”建设,推进武汉都市圈“硬联通”项目建设。《意见》提出,加快推进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强化集装箱港口群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武汉货运铁路环线,实现吴家山、滠口、大花岭三大铁路货运集散中心与阳逻港区联接。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推动直达港区铁路专用线建设。到2025年,铁水联运量增长15%以上。推动实现“客内货外”枢纽战略格局,规划实施西北环线、西南环线、东北环线、东南环线项目,实现铁路货运路径顺畅,加快建设铁路物流网络,推动江南江北协调发展,实现铁路物流枢纽与产业互促共生。

《意见》提出,推进形成“五主三辅”铁路客运枢纽布局,力争3—5年,铁路运营里程突破1000公里。推进武汉天河机场、鄂州花湖机场协同联动发展,到2025年,武汉天河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3300万人次。加快武汉都市圈联通道路建设,推进武鄂黄黄、汉孝、武天仙潜、武咸等交通一体化建设,加强武汉进出城道路交通拥堵治理。

做强枢纽贸易需要做强面向内需的国内贸易网,做优对外畅通的国际贸易网,建设多层次立体化口岸体系,打造枢纽贸易平台,培育枢纽贸易主体。根据《意见》,对内,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强化武汉与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发展区域深度对接;对外,依托中欧班列(武汉),以中俄、中欧、中亚、中老方向为重点,开展机械零部件、光电产品、整车及零部件、板材和纸浆等国际铁路贸易,到2025年,中欧班列(武汉)开行达到2000列/年,力争近洋航线数达到3条,常态化辐射日韩。同时,持续加强口岸建设,到2025年,全市指定监管场地(口岸)达到14个。推动综保区差异化创新发展,力争到2025年,三大综保区货物贸易年进出口额达到950亿元。到2025年,武汉市A级物流企业达到450家以上,5A级达到20家以上;全市年进出口额过百亿的龙头企业达到1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