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热议怎样建支点
长江商报消息 省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就“如何建支点”展开热议。
大家纷纷表示,要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强化支点意识、争先意识,把全部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奋楫笃行、共臻新程,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湖北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打造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和战略枢纽
“湖北作为海陆空三个丝绸之路交汇点,有优势有底气打造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和战略枢纽。”省政协委员、省侨商协会会长喻鹏说。
2024年,湖北新增鄂州花湖、宜昌三峡2个国际机场,荆荆高铁建成运营,实现了“市市通高铁”目标,枢纽能级明显增强。
中国碳市场大会、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等60多场国际性全国性活动在湖北举行,对外开放迈向更高水平。
其中,有省侨商协会的努力。2024年,省侨商协会发挥侨商优势,成功举办第24届华创会,让世界看到一个营商环境更好、发展前景更广的开放湖北。侨商协会成员活跃于港澳青年交流、中美友城大会等国际交流活动中,增进了文化交流、宣传推广了湖北、传递了中国声音。
“支点要在区域发展上快于、好于、强于其他地区,开放是必由之路。”喻鹏说,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才能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湖北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湖北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培养顶尖人才,科技与创新要素加速聚集,为联通世界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喻鹏说,他计划,进一步加强侨商联动,搭建对外交流平台,为海外侨胞在湖北的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机遇,促进互利共赢。拓展与海外企业和机构的合作,引进更多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湖北创新创业,推动湖北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打造中部地区崛起的强劲增长极和重要动力源
“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打造中部地区崛起的强劲增长极和重要动力源。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要通过创新科技金融供给,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保驾护航。”省政协常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刘冬姣说。
2020年全国首个国家级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落户武汉东湖高新区,目前已成立科技保险发展促进中心,开发了一系列新保险产品。2024年前三季度,湖北省科技保险为5.5万家次科技企业提供风险保障1.8万亿元。
刘冬姣介绍,科技创新具有高风险、高投入和低成功率的“两高一低”特征,科技创新的风险管理是科技创新成败的关键。
“充分发挥保险对科技创新风险管理的作用,在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探索建立科技保险的政策支持体系,强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健全风险分散机制。”刘冬姣建议。
站在新起点,湖北谋划培育更多发展新动能,为高质量发展创造重要增长极与动力源。
“民营经济是经济增长的生力军,民营企业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省政协委员、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庄光明介绍,在我省突破性发展五大优势产业的政策引导下,我省民营企业在北斗、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等领域研发投入活跃,创新成果喜人。
“省工商联将持续推动民营企业强化科技创新策源,打造高能级创新载体。常态化开展创新型成长型民营企业发掘培育和发展赋能行动,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持续引导民营企业在支点建设中担当生力军。”庄光明说。
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样板和重要典范
作为中部地区生物医药产业重要的创新发展策源地和国家重要的医药制造集聚地,“十四五”以来,湖北生物医药产业如星星之火,加速燎原。
“加快推进我省生物医药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引领中部地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题中应有之义。”省政协委员、武汉大学药学院教授郭鹏说。
“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郭鹏建议,加速生物医药产业升级与结构优化,包括设立产业升级专项基金,重点扶持生物医药企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鼓励生物医药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特别关注和支持人工智能对创新药发现的平台建设,对符合条件的技改项目给予贷款贴息、税收减免和市场准入等政策支持。
在武汉都市圈,生命健康产业“研发在光谷,配套在周边”的布局正加快形成。
“加快推进武汉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加强圈内城市在生物医药产业链领域的协同合作。”郭鹏建议,建立都市圈生物医药产业转移承接机制,引导武汉生物医药产业向周边城市梯度转移,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建议制定更加优惠的生物医药产业人才政策,吸引国内外生物医药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来鄂创新创业。”郭鹏说。(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