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全员公益行动蓬勃发展 十年累计志愿服务350万小时

2025-03-07 08:21:30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公益记者 杨蝶

过去十年间,阿里巴巴探索出了一条以员工公益为底座的企业公益创新之路。

近日,2025阿里巴巴公益榜揭晓。其统计数据显示,十年间,阿里员工自发成立了300多个幸福团,志愿者人数达到了17.11万人,累计志愿时长达到350.82万小时。榜单同时公布,柠檬宝宝关爱行动、闲鱼公益宝贝、饿了么“助老e餐”数字化社区服务等13个项目获奖,涉及罕见病、适老化、绿色低碳等多个议题。

长江商报公益记者了解到,2015年,阿里巴巴号召员工每年每人完成3小时公益志愿时,并在第二年开展“阿里巴巴公益榜”评选,由员工票选评审出诞生于公司内部的优秀公益项目和个人。自此,阿里公益打上了以员工公益为底色的特征。十年来,从这份榜单里,走出了蚂蚁森林、团圆系统、乡村特派员、高德无障碍导航、医疗AI多癌早筛公益项目等一系列公众熟悉的公益项目。

2016年,一群满怀热情的阿里员工,不计个人工时与报酬,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与公安部的合作中,共同开发出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团圆系统”。这一项目自启动以来,已经稳健运行了八年之久,其间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成功帮助找回了5132名失踪儿童,为无数家庭带来了团圆的喜悦。

2017年公益榜获奖项目“蚂蚁森林”掀起“偷能量”的热潮。该项目巧妙地将手机应用与公益植树相结合,让数亿用户在手机屏幕上通过浇水来虚拟种植树木。八年来,通过“蚂蚁森林”的捐资,已经在现实中种下了5.48亿棵树,这些树木不仅为中国的沙漠化防治贡献了力量,更成为了全民参与公益、共建绿色家园的象征。

自2019年起,阿里巴巴踏上了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征程,派遣了一批批员工深入乡村一线,致力于探索乡村与互联网技术融合的创新路径。迄今为止已成功派遣了32名“乡村振兴特派员”,他们脚踏实地,以实际行动为乡村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与帮助。

在全员公益的十年历程中,阿里巴巴公益还展现了两大显著特征。一是阿里巴巴愈发倾向于运用技术手段应对社会问题。例如,今年获奖的饿了么“助老e餐”数字化社区服务,就是通过实施固定骑手派单的“熟人配送”机制,饿了么蓝骑士与老人间的联系得以加深。

二是阿里巴巴公益项目越来越具有可持续性。据了解,淘宝平台上的“公益宝贝”项目,已稳健运行近二十年。目前,该项目拥有1.6亿件在线公益商品。每年,有近200万家捐赠商家和超4亿用户参与到公益宝贝的购买中,累计捐赠金额已达数十亿元,捐赠订单量超过600亿笔,惠及6000万人次。

阿里巴巴集团党委书记邵晓锋表示,坚持的力量是巨大的,再小的事情始终坚持,都会产生不可思议的力量。“我们今天依然在努力做的,是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是让更多业务本身就与公益基因天然融合。有了情怀,一切都会更有意义,才能够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