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部门推动铝产业高质量发展 到2027年产业链迈向全球领先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刘倩雯
为破解国内铝资源供给不足、节能降碳压力增大等瓶颈。工信部等十部门近日印发《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我国铝产业将实现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显著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大幅提高,再生铝产量突破1500万吨,并通过产业结构优化、绿色低碳转型和技术创新驱动,推动全产业链迈向全球领先水平。
打造高端制造集群
我国铝土矿资源保障能力不足的问题长期存在,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短板。为此,《方案》提出多措并举强化资源供给能力。扎实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强国内重点成矿区带内铝土矿资源调查与勘查,新增一批可供开发的铝土矿资源。积极开展现有矿山深部边部找矿,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加强矿山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修复。支持山西、河南等地煤下铝高水平开发利用,力争打造1—2个煤铝共采示范性矿山。鼓励铝土矿开采企业贫富兼采,支持开展低品位铝土矿、高硫铝土矿开发利用技术攻关。针对高硫铝土矿等难选矿资源,将开展专项技术攻关,力争国内铝土矿资源量增长3%—5%。
针对当前铝加工产业分散、同质化竞争严重的现状,《方案》明确提出优化产能布局与结构。电解铝产能总量将实施严格约束,新改扩建项目需满足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和环保绩效A级要求。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将不再新增电解铝产能,引导产能向清洁能源富集地区转移。例如,山东、内蒙古等电解铝主产区将推广短流程一体化工艺,直接以电解铝液为原料生产加工材,降低能耗与碳排放。
在推动铝加工产业集聚化发展方面,《方案》鼓励产能兼并重组,引导低竞争力产能退出,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促进产业发展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支持龙头企业在产业集群建设、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优化产业生态。围绕新能源、电子等细分材料领域,重点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等优质企业。支持聚焦铝精深加工产业加快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技术创新是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方案》支持铝行业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上下游重点企业等构建创新联合体和产业创新联盟,促进产学研用高效协同。在扩大铝消费重点方向,提出“以铝节铜”“以铝代钢”等应用场景,将加速铝产品在汽车热交换器、电力设备、建筑模板等领域的规模化推广。
加速绿色低碳转型
面对日益严峻的节能降碳压力,《方案》要求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电解铝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提升至30%以上,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清洁能源使用比例30%以上,新增赤泥的资源综合利用率15%以上。
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方案》提出建设绿色矿山、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打造减污降碳协同标杆企业。加快建设有色金属行业绿色低碳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开展绿色铝产品认证。此外,鼓励企业参与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和氢能、储能系统开发建设。推进氢氧化铝焙烧、铝用阳极焙烧环节实施清洁能源替代。通过绿色电力交易、购买绿证等方式,鼓励企业提升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完善标准与监管体系是保障绿色转型的基础。《方案》强调加快制定铝产业绿色化、数字化标准体系,包括赤泥综合利用、碳排放核算等国际标准。同时,强化环保绩效管理,对未达标企业实施阶梯电价政策,倒逼落后产能退出。
为提升国际竞争力,《方案》提出通过国际投资合作与贸易便利化,拓展铝产业全球市场。一方面,鼓励企业在资源国开展互利合作,延伸产业链条;另一方面,落实再生铝原料进口政策,扩大高端铝基新材料出口。此外,发挥期货市场功能,为企业提供风险管理工具,稳定行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