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知识价值信用贷铺开 多地意向授信超20亿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刘倩雯
科技是产业发展的动力支撑,金融是实体经济的源头活水。随着《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实施办法(试行)》落地实施,一场以“知识价值”为锚点的科技金融服务变革正在荆楚大地加速推进。截至4月中旬,湖北省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政策已落地见效,襄阳、荆州等地首批77家企业获授信2.1亿元;湖北银行即将向近200家科技型企业发放首批知信贷,授信总额约11亿元。多地意向授信规模合计超20亿元。
定制化产品加快政策落地
4月初,湖北省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政策首场宣讲会在十堰举行。会上,十堰市科技局与中国银行十堰分行、建设银行十堰分行、交通银行十堰分行、湖北银行十堰分行签署合作协议,集中授信8.5亿元。4家银行机构与首批12家科技型企业签署放贷协议,意向放款0.93亿元;近期已与262家科技型企业进行沟通对接,计划发放贷款3.85亿元。
随后,襄阳同步推行“企业创新积分制”,将25项技术创新指标纳入银行授信依据,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4月8日,襄阳举行的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政策宣讲会上,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7家银行在襄机构与襄阳市科技型企业签署协议,大力电工、德普电气等首批7家企业获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授信5000万元。
4月15日,湖北银行上线“知信贷”专属系统,推出“科创共赢贷”“种苗科创伙伴贷”等系列产品。通过线上评分模型实现“T+1”快速授信,单户最高可获1000万元信用贷款,利率较传统产品优惠20%。当月,湖北省内近200家科技型企业即将获得湖北银行首批知信贷,授信总额约11亿元。
鄂企从“知产”迈向“资产”
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轻资产、高成长”的融资痛点,湖北省创新推出“数据+财政”双轮驱动模式。通过搭建湖北科创企业“智慧大脑”大数据平台,建立包含创新人才、研发投入、知识产权等7大维度的评价体系,将企业的“无形知产”转化为“可量化信用”。省市财政按1:1比例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最高可对贷款本金提供80%的风险分担,并同步建立“白名单”动态管理机制,推动形成“银行敢贷、企业能贷”的良性循环。
“没想到知识价值也能获得信用贷款,这不仅解决了我们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难题,也让我们更有信心加大研发投入。”武汉驿路通科技负责人感慨道,知信贷正在重塑企业成长轨迹。
“推广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是要重点满足和完善信贷薄弱领域的金融需求,能有效缓解科技型企业‘轻资产’融资难的痛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省市两级共同设立的风险补偿资金,降低了银行贷款风险,让银行‘敢贷愿贷’。”湖北银行信贷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行2025年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计划新增不低于50亿元,新增客户不少于1500户。
荆州市同样加快行动步伐,4月15日举行的政策宣讲会上,4家银行与当地政府部门签署合作协议,8家科技型企业现场签约放贷意向7000万元。
业内人士指出,知识价值信用贷款以科技数据精准画像企业信用等级,实现了融资模式的创新与升级。湖北省正通过政策落地和金融机构的快速行动,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融合发展,持续激活科创资源潜力,助力湖北科技型企业茁壮成长,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