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股份电工钢产量一年增17% 优化产品结构首季净利增14倍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江楚雅
在降本增效和产品结构持续优化的双重驱动下,首钢股份(000959.SZ)业绩回暖。
4月18日,首钢股份披露2025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65.33亿元,同比下降10.18%;归母净利润3.2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49.36%,扭亏为盈。
在降本增效方面,首钢股份通过优化采购策略、推进智能制造、加强内部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成本的显著降低。同时,公司高端产品占比持续提升,电工钢等高端产品产量和销量均实现增长,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近年来,首钢股份将高端产品作为核心战略方向,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市场开拓力度。2024年,公司电工钢产量达198.6万吨,同比增长约17%,其中高端产品产量创历史新高。
2025年,一季度,公司电工钢总产量持续攀升,预计全年总产量将提升至220万—230万吨,高端产品产量占比将达70%以上。
高端产品持续放量
首钢股份是世界500强首钢集团旗下的核心上市公司,于1999年12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公司拥有完整的钢铁冶炼、压延加工及销售产业链,涵盖焦化、炼铁、炼钢、轧钢等核心工艺环节。
近年来,首钢股份将高端产品作为核心战略方向。2024年,公司电工钢产量达198.6万吨,同比增长约17%,其中高端产品产量创历史新高,高磁感取向电工钢产量同比提高约11%,0.20mm及以下超薄规格高磁感取向电工钢继续保持国内销量领先;无取向电工钢产品结构持续优化,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产品产量同比增长约11%,新能源产品产量同比增长约27%。
进入2025年,首钢股份高端产品占比进一步提升。一季度,公司电工钢总产量持续攀升,预计全年总产量将提升至220万—230万吨,高端产品产量占比将达70%以上。这一比例的提升,不仅增强了公司的盈利能力,也使其在高端市场的话语权进一步扩大。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下,公司业绩大幅回暖。
4月18日,首钢股份披露2025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65.33亿元,同比下降10.18%;归母净利润3.2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49.36%,扭亏为盈。
公司在2025年一季度的报告中提到,其主要业务涵盖钢铁制造和相关产品的销售。公司在钢铁行业具有较强的市场地位,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需求。同时,公司积极拓展其在新材料和环保领域的业务,以应对市场变化和提升竞争力。
降本增效绿色转型双轮驱动
面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加剧等挑战,首钢股份将降本增效作为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公司通过优化采购策略、推进智能制造、加强内部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成本的显著降低和效益的稳步提升。
在采购环节,首钢股份建立了原燃料采购评价机制,采用长协模式采购铁矿石、煤炭等大宗原燃料,并充分运用波段采购手段和低库存管理策略,合理对冲价格波动风险。同时,结合原料价格变动趋势,动态优化高炉入炉料结构,持续降低生产成本。
在生产环节,公司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冷轧公司凭借云边协同技术架构的搭建,成功入选全球“灯塔工厂”,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超过90%,“一键式控制”工序达51个,无人化智能库区15个,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通过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先进技术,公司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同时,在国家“双碳”战略的引领下,首钢股份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将绿色低碳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公司于2021年成立绿色制造委员会,2022年成立低碳管理中心,统筹顶层设计,强化统一管理,落实统一规划,实现了国家政策的有效对接和相关方案措施的精准落地。
2023年,首钢股份发布《首钢股份低碳行动规划》,围绕长流程极致减碳和短流程工艺探索,形成了源头降碳、能效降碳、协同降碳、社会降碳四条低碳基本路线。
在能源结构优化方面,公司积极推进光伏发电项目投入,已建成15.97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年可发电1529万千瓦时,年减碳排放约8724吨。同时,公司加大清洁能源运输比例,采用火运、皮带运输、电卡运输等方式,提高大宗原燃料进厂和成品出厂的清洁能源运输比例,目前达到85%。
在资源循环利用方面,首钢股份坚持从全生命周期视角重视产业链可持续发展,推动上下游产业和谐共进、融合发展、共同减碳。例如,公司与中山庆琏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合作发布的新一代酸洗低碳产品园林工具用钢S75YYJ,通过构建“生产—消费—再生”的闭环循环体系,实现了废钢资源100%回收利用,冶炼环节废钢比提升至40%,综合降碳30%以上。
未来,首钢股份将继续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降本增效为手段,以绿色转型为支撑,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实现钢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视觉中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