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营经济总量跃居全国第六 20条硬核举措护航民营企业扬帆新征途
长江商报消息 编者按
民营经济撑起湖北高质量发展“半壁江山”。从“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到“光芯屏端网”的创新策源,湖北民营企业以全省GDP占比60%的体量、连续三年超8%的增速,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骆驼股份领跑全球汽车电池赛道,达梦数据登顶国产数据库管理系统市场……一大批湖北民营企业乘风破浪,勇闯未来,在时代浪潮中书写“湖北创新”,在国家发展中书写“长江篇章”。湖北“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条”等政策的持续上新,将为湖北民企注入更加强劲动能。
长江商报推出本次专题,聚焦湖北民企从“中部突围”到“全球竞合”的跃迁密码,解码湖北如何以民营经济之兴,撬动区域崛起之变,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书写楚商新篇。
●长江商报记者 李璟
以“民企之进”促“全局之变”,湖北民营经济转型跨越的强势进阶,书写了中部地区崛起的“支点答卷”。
数据显示,2024年,湖北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3.94万亿元,占GDP比重达65.7%,总量跃居全国第六;全省民间投资增长5.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截至2024年底,全省民营经营主体910.9万户,连续4年新增经营主体百万户以上。湖北民营经济正以强劲动能,扛起“半壁江山”重任。
近期召开的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大会提出,湖北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推动全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供坚实支撑。
为充分激发湖北民营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湖北还发布“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条”,从提升民营经济贡献度、扩大市场开放活跃度等6个方面出实招,破解民营企业发展痛点,持续壮大民营经济。
“湖北民营经济政策体系完备,但仍应学习东部沿海地区的先进经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叶青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政策落地效能验证、创新能力与人才培养方面,湖北可学习浙江等地的先进经验,例如通过博士后流动站支持民营企业创新能力,补民营企业在高层次人才缺乏等方面的不足等。“政府牵头搭建有区域特色的产业体系,企业只需在体系之下专心创业创新。”
超九成高新技术企业为民企
民营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创新经济的先锋、活力经济的源头、开放经济的主力、民生经济的基石,长期以来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数据显示,2024年,湖北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3.94万亿元;卓尔控股、九州通等14家湖北民企蝉联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连续7年稳居中部第一、全国前十;民营企业纳税额占全省税收的54.6%;民营企业全年进出口总额突破4874亿元大关,占据全省外贸总额的七成;市场主体总量突破910万户,连续4年保持百万级增量。
此外,2024年全球“独角兽”名单中,湖北9家企业上榜,其中7家为民营企业。目前,湖北已有超过2万家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全省8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诞生于民营领域,9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由民营企业培育,更有41家湖北民企跻身全国研发投入千强榜,创新浓度位居中部榜首。在五大优势产业中,有540家民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政策的持续赋能,也是湖北坚决扛牢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体责任,以更高标准打造一流民企的决心和实践。
“项目从签约到动工仅仅用时52天,创造出令人瞩目的‘宜昌速度’和‘湖北样板’。”在日前召开的湖北省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宜昌邦普时代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时疆作为企业代表发言指出,这是他在国内其他任何城市从来没有见到过的政府效率。
湖北产业基础雄厚,营商环境优越,干事创业劲头足。2025年1月,邦普集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选址建设新一代磷酸铁锂项目,通过对备选建设地点的产业优势和营商环境进行充分考量比选,最终选择在宜昌追加投资56亿元,建设邦普时代45万吨新一代磷酸铁锂项目。项目瞄准一月签约、二月开工、当年投产的目标,跑出湖北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加速度”。
从2023年《湖北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办法》筑基,到2024年《破解难题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破局,企业家们增强了投资湖北的信心。
2024年,湖北出台《深化以控制成本为核心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五大行动”工作方案》,通过25项具体任务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全年累计为各类经营主体降低物流、用能、融资成本1010亿元以上;随后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经营主体的若干措施》,聚焦“三不一重”突出问题提出15条具体举措,让企业更敢闯市场,真心实意为企业进一步“减压赋能”,促进全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升级。
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湖北民营经济增加值与GDP占比都保持增长的态势,2024年,全省民间投资增长5.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截至2024年10月底,全省民营企业贷款余额为17626.82亿元,占全省贷款余额的20.52%。
20条举措助力民营企业大显身手
龙头企业引领,科技创新驱动,开放能级跃升,湖北民营经济正以强劲动能创造更加“给力”的未来。
此次大会还发布了《湖北省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简称《方案》),将充分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加快湖北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湖北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助力湖北民营企业“大有可为”“大显身手”。
《方案》锚定支点建设战略目标,从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化配置、产业链协同、技术创新、政策制度等内在运行逻辑着手,着重在提升民营经济贡献度、扩大市场开放活跃度等6个方面,共推出20项措施。
在提升民营经济贡献度方面,湖北提出,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快民企转型升级、积极扩大民间投资。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两重”“两新”,并将滚动发布面向民间资本的投资项目清单,第一批推介项目总投资不少于2000亿元,三年推介项目总投资7000亿元以上。力争到2027年,民营规上高新技术企业达10000家以上、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50家以上,民营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50%;民间投资占比达到60%左右。
在扩大市场开放活跃度方面,将培育引导100家以上重点民营企业深度嵌入湖北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吸引上链市场主体达到100万户、年撮合交易额3000亿元左右。积极稳健推进民企抱团出海,全力做强离岸业务,完善出海服务网络体系。
《方案》还提出,用好政府主导的7000亿元投资基金群,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股权转让、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力争到2027年,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占经营性贷款比重提升至25%、净增贷款5000亿元左右。
“湖北民营经济政策体系完备,但仍应学习东部沿海地区的先进经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叶青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政策落地效能验证、创新能力与人才培养方面,湖北可学习浙江等地的先进经验,例如通过博士后流动站支持民营企业创新能力,补民营企业在高层次人才缺乏等方面的不足等,“政府牵头搭建有区域特色的产业体系,企业只需在体系之下专心创业创新”。